人的美德,非先天所固有,乃后天所養(yǎng)成。外在環(huán)境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一間環(huán)境優(yōu)美、秩序井然、文化色彩濃厚的學校開展德育工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是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
怎樣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來推動學校的德育工作,現結合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談三方面因素。
一、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物質文化建設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塑造優(yōu)良的校園文化的物質基礎。在這方面建設中,最重要的還是應根據學校的風格特點合理增加校園文化色彩。例如我校在操場上、樓梯的拐角處懸掛了大幅宣傳畫;在走廊上、教室里懸掛名人名言、名人事跡;在教室的適當位置上增設黑板報、宣傳版面,張貼學生習作;在辦公樓外面鋪貼宣傳標語、教育方針及地圖等,讓每一面墻都能說話,讓每一處文化設施都能傳遞校園信息。再次,加強設施設備的建設。如圖書館建設,不斷添置有閱讀價值的報刊書籍,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和陶冶性情;微機室建設,不斷更換電腦,增加學生的上機操作機會;實驗室建設,不斷充實實驗器材,優(yōu)化實驗環(huán)境,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重視各種文體活動場所的建設,如舞蹈房、籃球場等,為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準備條件,也為活躍校園文化打好物質基礎。
平時,學校還要充分利用各種條件開展德育工作。例如可以通過每周星期一國旗下的講話;每月一期的墻報、手抄報等窗口,廣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學校的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宣傳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頌揚典范,贊美好人好事,批評不良現象,反對不良風氣,營造一種文化氣氛,使廣大師生了解學校、關心學校,頌揚正氣,抵制不良現象的曼延,使物質文化建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二、制度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校園文化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即規(guī)范學校成員的行為,告戒學生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要發(fā)揮校園文化的這樣一種功能,自然離不開制度。除了教育部統(tǒng)一下發(fā)的規(guī)章制度外,學校還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的辦學特點,制定一些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或激勵機制。通過系列制度和激勵機制來規(guī)范師生的思想和行為,讓他們有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激勵機制,開展德育工作。如我校每周一次的流動紅旗評選、每學期一次的“文明班集體“評選、“十佳學生”評選、“優(yōu)秀少先隊員”評選等多種激勵機制,已讓我校師生能自覺遵循學校的管理制度,形成處于人人學先進,爭先進,做先進的良好局面。此外,還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如通過講座、知識競賽、紀律檢查等方法,促進學生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精神文明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加強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優(yōu)良的校風是一面旗幟,能激勵著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也能鞭策著學生勤奮學習,積極向上。學風是一所學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治學態(tài)度的集中體現。優(yōu)良的學風也像校風一樣,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人格品質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樹立勤學好問、刻苦鉆研的學風,學校要經常向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同時要加強日常行為規(guī)范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訓練。
其二: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如開展學先進活動,利用一切宣傳媒體,宣傳先進事跡,樹立先進典型;召開會議討論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發(fā)動教職工提合理化建議,為學校發(fā)展齊心出力;寫校歌、唱校歌,激勵大家齊心共建校園文化;利用多媒體播放有意義的教育片,寓教于樂;開展各種體育比賽,趣味活動;組織各種文娛活動。如文藝演出、聯(lián)歡會等。這樣能陶冶人的情操,豐富校園生活;開展各種知識競賽、班隊活動,激勵師生愛校熱情,增強集體觀念。
其三: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學校人際關系包括校領導與教職工的關系、教師之間的關系、師生關系等。在一個工作單位中,必然會存在人與人之間在工作中的摩擦、誤解提高各個的現象,如果不正確處理這些不良現象,勢必會造成更大的矛盾,直接影響學校工作的開展。要處理和避免這些現象的出現,這有賴于學校領導以明確的辦學理念,通過學習教育、座談討論、個別談心、組織活動等方式來指導、協(xié)調校內的各種人際關系。尤其是真正從實處關心、解決師生的困難,形成自上至下團結一致共同進取的景象。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調動師生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優(yōu)良的校園氛圍是建樹學校形象,開展德育工作的首要條件。作為開展德育工作應先建設好校園文化,讓其更好地推進學校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