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性筆已成為當代人類記載檔案的主要書寫工具。筆者對最常使用的幾種中性筆的化學穩(wěn)定性進行了測試,得出黑色中性筆可以書寫一般檔案,墨藍色中性筆不能用來書寫檔案,對于重要的及需永遠保存的檔案仍應采用碳素墨水來書寫的結(jié)論。以期達到在檔案開始形成時,就能使用最耐久的檔案字跡材料,確保檔案的安全。
關(guān)鍵詞: 中性筆;書寫檔案;耐久性;測試
中性筆具有結(jié)構(gòu)簡單、書寫潤滑流暢、墨跡收斂堅牢、價格適中及使用方便等特點,因而成為當代人類記載檔案的主要書寫工具。眾所周知,檔案字跡的耐久性直接關(guān)系到檔案的壽命,筆者對幾種常用中性筆字跡耐久性進行研究,以便在檔案開始形成時就能使用最耐久的檔案字跡材料。
1 中性筆的起源及特點
中性筆起源于日本,1984年,日本的SAKURA株式會社開發(fā)出被稱為“Ballsign”的產(chǎn)品并推向市場。1988年,另一家日本公司PENTEL株式會社開發(fā)的 “HYBRID”產(chǎn)品上市,中性筆由此宣告誕生[1]。 中性筆全稱“中粘度凝膠狀水性顏料型墨水”, 所謂 “中性”之意,是指它的墨水粘度介于油性圓珠筆油墨的粘度(1000MPa.s~ 20000MPa.s)與水性圓珠筆粘度(<10MPa.s)之間[2]。中性筆的外形類似于圓珠筆,它兼具水筆和圓珠筆的優(yōu)點,內(nèi)有可更換使用的筆芯,字跡是通過筆尖上的圓珠滾動來書寫,書寫時,墨水經(jīng)過筆尖便會由半固態(tài)轉(zhuǎn)化成液態(tài)墨水,每一滴墨水均使用在筆尖上,不會揮發(fā)、漏水,因而可以提供如絲一般的滑順書寫感,墨水流動順暢穩(wěn)定[3]。
2 中性筆字跡化學穩(wěn)定性的測試
中性筆的pH值在6.5~9.5之間,是中性和偏堿性的[4],從酸度上看對紙張沒有腐蝕作用;同時,各種黑色中性筆包裝盒上也標出“適用檔案書寫”的字樣;所以,中性筆才一直被大家當作主要的檔案書寫工具使用。但我國的各種檔案管理辦法、公文處理實施辦法中都指出,凡歸檔的文件材料,宜用藍黑墨水、碳素墨水書寫[5][6][7],以利長期保存。這里沒有對中性筆進行規(guī)定,為了準確地弄清中性筆書寫檔案的耐久性,筆者特收集了檔案上最常使用的書寫在高級復印紙上的真彩009(0.5mm)黑色中性筆、晨光(0.5mm)墨藍色中性筆字跡,并收集藍黑墨水、純藍墨水、藍色圓珠筆及碳素墨水字跡一起測試比較。首先對以上字跡進行耐磨性測試,試驗表明,以上各種字跡均具有較好的耐磨性。因而,筆者主要對以上字跡的化學穩(wěn)定性進行簡單的測試:
2.1 耐濕性實驗 把上述不同字跡放于50℃下,并在不同濕度中作用8小時后,觀察字跡色差的變化,字跡色差△E是反映字跡耐久性的重要指標,它是指依據(jù)色度學原理,用數(shù)值表示不同顏色或相同顏色老化前后的顏色之間的差別[8],用色差計進行讀數(shù),結(jié)果見表1。
由表1中的數(shù)據(jù)分布可以發(fā)現(xiàn),在一定溫度下,各種字跡色差值的變化隨著濕度的增大而呈現(xiàn)出“兩頭大中間小”的趨勢,驗證了色差值變化圖形大致呈“一開口向上”的曲線 [9]的說法。從表1中發(fā)現(xiàn),濕度值在40%~60%之間時,字跡退色較慢,用柱形圖統(tǒng)計如下(見表2):
2.2 耐光性實驗 把各種字跡放于功率30W、波長253.7 nm的白熾燈下,用燈光直射,其中,被測樣與燈管中心面垂直距離120mm,觀察不同字跡在紫外線作用下色差值的變化,用折線圖表示如下(見表3):
2.3 耐水、耐酸、耐堿性試驗 首先,把各種字跡試樣放入純凈水中,浸泡24小時后發(fā)現(xiàn)中性筆沒出現(xiàn)退色、擴散現(xiàn)象,實驗證明,中性筆具有較好的耐水性?,F(xiàn)主要針對各種字跡的耐酸、堿性進行測試,方法是將被測字跡樣品,分別置入注入60ml的0.0lN HCI溶液、60ml的0.0lN NaOH溶液的潔凈培養(yǎng)皿中,并使之潤濕充分,浸漬10分鐘后取出,用蒸餾水沖洗三次,在室內(nèi)無陽光直射處露置空氣中24小時以上,分別測試最大色差值,測試結(jié)果見表4。
表4:耐酸、耐堿測試最大色差值
3 測試結(jié)果比較分析
從實驗中得知,黑色中性筆字跡的耐久性明顯優(yōu)于
墨藍色中性筆字跡、純藍墨水字跡以及圓珠筆字跡,與藍黑墨水字跡耐久性接近,屬于比較耐久的字跡,但它弱于碳素墨水字跡的耐久性,因而,它不能完全取代碳素墨水,不能用來書寫需要永久保存的重要檔案。而墨藍色中性筆字跡耐濕、耐光、耐酸、耐堿性偏差,屬于不耐久的字跡,不能用來書寫檔案。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3.1 從色素成分來分析 黑色中性筆是主要由碳黑色漿、乙二醇、聚乙二醇、苯并三氮脞、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乳化硅油、六偏磷酸鈉、苯甲酸鈉、純凈水等調(diào)配而成的有機顏料。而有機顏料的穩(wěn)定性不如無機顏料,如異常的溫濕度變化或光線照射都可能使其氧化變色,另外,在耐酸堿和機械強度方面也有偏差。而墨藍色中性筆墨水色素成分中含有鹽基品藍和鹽基青蓮等鹽基成分,由于鹽基性染料不耐光(耐光度只有1級~2級),不耐熱,不耐酸堿,當字跡色素成分受到光、溫度、濕度、酸、堿等條件的破壞后,顏色就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退變。
3.2 從字跡的轉(zhuǎn)移固定方式來分析 中性筆墨水是一種溶液狀態(tài),起色素作用的成分都具有一定的極性和較小的粒徑,容易被液體攜帶深入紙張纖維內(nèi)部,而添加的適量甘油成分除了潤濕筆尖調(diào)節(jié)字跡干燥速度等積極作用外并不足以攜帶色素顆粒進行遷移,即是一種被吸收固定成為字跡的方式。所以,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xiàn)長久保管的字跡擴散問題。但當這種字跡在長期潮濕環(huán)境下仍會擴散;過多的酸堿性易造成紙張纖維素水解。
4 結(jié)論與建議
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黑色的中性筆字跡具有較強的耐濕、耐光、耐水、耐酸、耐堿性,屬于比較耐久的字跡;墨藍色中性筆字跡屬于不耐久字跡。因此,為了能夠延長檔案的使用壽命,保證檔案能長久保存,建議不能采用墨藍色中性筆來書寫檔案,黑色中性筆可以作為一般檔案的書寫,但對于重要的,需永遠保存的檔案仍應采用碳素墨水來書寫。同時,必須優(yōu)化檔案存藏環(huán)境,創(chuàng)造符合字跡要求的保護條件,并對已經(jīng)退色的中性筆字跡,及時地采取補救措施,確保檔案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葛千紅. 中性筆的開發(fā)及發(fā)展[J].中國制筆,
2001(1).37~38.
[2] 吳小琴,張愛琴,汪蓉蓉.中粘度凝膠狀水性顏料
型墨水的研究[J].南昌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2005(3).
53~55.
[3] 婷文.再論筆類新貴中性筆[J].文化用品與科技,2009(4).52~53.
[4] 溫建輝.歸檔材料書寫墨水的研究[J].山西檔案,2007(3).33~35.
[5] 國家醫(yī)藥管理局.醫(yī)藥科學技術(shù)管理辦法[S].1987.
[6]GB/50328-2001,建設(shè)工程文件歸檔整理規(guī)范[S].
[7] 國家稅務總局.全國稅務機關(guān)公文處理實施辦法[S].國稅法[2004]132號.
[8] 盧英,武筠,郭莉珠.檔案保護實驗技術(shù)[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71~76.
[9] 郭莉珠.檔案保護技術(shù)[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143~144 .
(作者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檔案室 來稿日期:201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