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頻, 1970年8月生于中國臺灣,著名廣告人,女作家,畢業(yè)于臺灣政治大學(xué)廣告系,廣告研究所碩士?,F(xiàn)在在北京大學(xué)廣告學(xué)系攻讀博士,同時擔(dān)任北京大學(xué)新聞與傳播學(xué)院客座講師。
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女子,19歲就讓世人為她的才華而驚嘆。曾因為臺灣文化地標(biāo)“誠品書店”的御用文案,被譽為華語世界“文案天后”。她至今出版了27本暢銷書,其中多本書名列暢銷書排行榜前列。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臨到和誠品書店簽約時,李欣頻卻放棄了。那年她大四,見報應(yīng)征誠品書店文案,試寫了一篇《誠品閱讀》雜志的形象文案:“羅丹閱讀人體,發(fā)現(xiàn)哥倫布沒發(fā)現(xiàn)的美麗海岸線;卡繆閱讀卡夫卡,發(fā)現(xiàn)真理已經(jīng)被講完一半;在書與非書之間,我們歡迎各種可能的閱讀者?!辈煌酝奈陌缸髌?,她的文案深得誠品的心。當(dāng)問到她為什么放棄到手的工作,她說“因為我真的不能忍受幾點到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固定交什么東西,甚至當(dāng)我要去旅行的時候還要請假——生命是我自己的,為什么要去跟別人請假?”
“自由”是李欣頻一直向往的生活狀態(tài)??尚r候的李欣頻卻生活在非常保守傳統(tǒng)的家庭中。她很少出去玩,也很少有玩伴,從小就是讀書和考試,家里的電視是被鎖起來的,可以看到的書不是課本就是題集,考99分都會被打,因為不是100分。
這對于靈魂里渴求自由的李欣頻無疑是一種有形的枷鎖。她離家出走,逃學(xué),因為逃學(xué)過多,轉(zhuǎn)學(xué)上了中正高中?!拔业某煽円恢本秃軤€,常常是班上倒數(shù)的?!?/p>
在這個時期,一個人改變了她的一生。
當(dāng)時李欣頻的導(dǎo)師,也是她的國文老師,對于這個總是在課堂上看課外書籍,不屑聯(lián)考的叛逆學(xué)生另眼相看。導(dǎo)師鼓勵她想玩就出去玩,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這樣的包容與鼓勵,反而激起李欣頻聯(lián)考前的斗志,從倒數(shù)的成績一舉沖上了班上第一。
考大學(xué)的時候,原本希望當(dāng)作家的她卻意外被分到了廣告系。大三時,她來到臺北的意識形態(tài)廣告公司實習(xí),第一天就被交代要寫一篇臺北中興百貨的廣告文案。當(dāng)時從未寫過文案的她,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看完了歷年中興百貨的廣告作品集,并在當(dāng)天下班前,交出了生平第一篇文案。第二天,李欣頻就因為在這篇文案中的上佳表現(xiàn),被留下來擔(dān)任正式的文案工作。
“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我所喜歡的。每個人都應(yīng)該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這是選擇。你如果忠于自己,多半就會選對;如果你一直很在意別人的想法,那很容易迷失。生命應(yīng)該是雀躍的,不應(yīng)該死氣沉沉。生活中,只要認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就夠忙一輩子了,怎么還能把生命浪費在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上呢?”
因為喜歡,李欣頻全心投入文案寫作中??墒窍矚g并不意味著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教她的人說她沒有天分,最好不要做文案;出了第一本書,卻被前輩潑冷水,說“完全沒有感覺你會出書”。
對此,李欣頻有自己的認識:“沒有哪一個人,做哪一件事情,是不被批評的。從小吃飯習(xí)慣會被父母批評,考試的成績會被老師批評,不守交通規(guī)則的時候會被警察批評。如果一個人太在乎批評,就什么事都不敢做。而我從來不會在乎任何人對我的批評。我只在乎在做的事情,以及我覺得我做得漂不漂亮,這就夠了?!?/p>
李欣頻最喜歡的事情是旅行,只要確定了一個地方是她想去的,她就會把其他所有事情拋開,工作都可以統(tǒng)統(tǒng)推掉?!霸谖疫€很年輕的時候,總覺得生命無常,所以一旦想到要去做什么事情,就會立即去做。如果生命只剩下半年,最想去的地方卻還沒有去過,那為什么不能現(xiàn)在就放下一切,背起包包去旅行?”
在李欣頻的旅行箱里,沒有來自巴黎的埃菲爾鐵塔模型,或者來自日本的富士山模型。她會跟一群建筑師去看西班牙建筑,跟幾位藝術(shù)家朋友去德國看文獻展。旅行對她來說,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更是改變慣性的最好方法。每當(dāng)來到一個新的地方,她會“投胎變成當(dāng)?shù)厝恕卑愕厝谌搿?/p>
每次旅行帶來的新體驗,都成為李欣頻的創(chuàng)作素材。生命好玩,作品才會精彩。
在不喜歡的事情中找到興趣
接到為誠品圖書禮券寫文案的事情,李欣頻很無奈,她的第一個念頭是:“圖書禮券?那就得到誠品書店才能使用,而且還受限于開關(guān)店的時間以及書店里賣的品種,真不自由?!睂λ齺碚f,寫自己不感興趣的文案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可是誠品人一定要她寫。
她就把那些“不自由”一一列舉出來:你只能在誠品買,你只能在規(guī)定的幾家分店買,必須在誠品的商品中選擇……然后,在這些“不自由”中設(shè)想它的自由之處。可以選擇不在臺北的誠品買,而在高雄的誠品買,地點的選擇是自由的;可以在春天買,也可以在冬天買,時間上又是自由的。通過“不自由”到“自由”的轉(zhuǎn)換,李欣頻完成了文案構(gòu)思:1月1日兌現(xiàn)村上春樹的彈珠玩具,2月14日兌現(xiàn)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3AfstcDFYRwliFJ2mBZBcEw==月4日兌現(xiàn)西蒙娜·波伏娃的女性自覺……1月份到12月份,每個月都有不同的選擇。寫文案,難免遇到自己不喜歡的題材??伤偰馨巡幌矚g的東西轉(zhuǎn)化為新的興趣點。
她用99分鐘寫誠品的文案,賺1塊錢;用1分鐘寫房地產(chǎn)的文案,賺99塊錢,就這樣維持“理想+面包”的一個狀態(tài),在不喜歡的事情中找到興趣。
把自己當(dāng)成一項事業(yè),建立一個別人拿不走的身份
李欣頻每天早上六七點就會起來,先記錄下自己的夢境,寫到七點半八點然后回E-mail,這就是李欣頻一天的開始。寫小說的時候她會閉關(guān)一個月,不試片,不接受媒體采訪,不見人,一個禮拜去采購一次食物。她的最高紀(jì)錄是一次買150個水餃,每日三餐都吃水餃。
她一年中會有兩三個月時間在寫作,集中在農(nóng)歷新年前后。寫完交給編輯去消化一個半月,而那時的她會背著旅行雙肩背包去旅行,旅行回來剛好溝通修改初稿。接下來就是演講與媒體見面的時間,之后是影展,影展完開始新一段旅行,然后再進入寫作狀態(tài)。
可是,這么忙,她卻可以做到每天讀一本書。
被問到她怎么會有這么多時間看書時,她會詫異地告訴你,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辦到。一天一本書,一年你就和別人有了365本書的差距。
睡覺前是最長的閱讀時間,一個多小時,其他都是零碎的時間,比如上洗手間,李欣頻沒有書沒辦法上洗手間,泡浴缸的時候也喜歡看書。她背包里總會有一本書,等人或等地鐵的時候可以看。床邊的書一定是讓自己安靜的,洗手間里的是那種短篇的,大部頭的常在飛機上看,還會帶兩本放在行李箱回程的時候看。
每年旅行六次,看250張碟片,每年還有200場以上的演講,每年一定會推出一本新書。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李欣頻跟大家擁有的時間是一樣的,只是她把時間規(guī)劃得不錯。
她的橘色記事本,一年下來都是滿滿的,左邊是大陸的,右邊是臺灣的。她不能想象離開這些計劃,人生會不會依然精彩。
此時的她正在臺北,寫她的新書。該如何定義她呢?她的人生橫跨廣告、教育、旅行、美食、建筑、靈修。她的文字充滿著思辨張力和另類美感,她是多個媒體機構(gòu)的專欄作家。
她說,她不在乎那些主管、經(jīng)理、老板之類隨時可以被別人取代的身份。她寧愿把自己當(dāng)成一項事業(yè),建立一個別人拿不走的身份。她就是李欣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