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廢掉8歲的周靜帝,代周立隋,是為隋文帝。楊堅即位后對北周皇族宇文氏趕盡殺絕,不留活口,為史上罕見。
23年后,楊堅駕崩。這一年,降隋的陳朝后主陳叔寶病死。新上位的隋帝楊廣為陳叔寶贈送謚號:煬。謚法:好內(nèi)怠政曰煬——好內(nèi)即貪戀妻妾,怠政指荒廢政事。
公元618年,楊廣躲在江都(今揚州)以避各地亂兵。這一年,江都禁衛(wèi)軍擁戴楊廣的近臣宇文化及(此人與北周皇族同姓而不同宗)為頭領(lǐng),發(fā)動兵變弒殺楊廣。后來,在長安代隋立唐的李淵,給表弟楊廣上了一個跟陳叔寶一樣的謚號:煬。
楊堅盡殺宇文氏,最后其子被一個姓宇文的人殺死;楊廣給陳叔寶上謚號“煬”,自己也被上了這么一個謚號。
自此隋煬帝名垂后世,中國人只要看到“煬”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楊廣。
楊廣是楊堅次子,其大哥楊勇早早就被立為太子,本來沒有楊廣什么事。他能上位,其母獨孤皇后功不可沒。
獨孤皇后是中國史上最強(qiáng)勢最善妒的皇后,赫赫有名的呂后、武則天、慈禧都不能與之相比。獨孤的強(qiáng)勢來自她所在的關(guān)隴集團(tuán)。陳寅恪指出,北周奠基者、周文帝宇文泰,在西魏時立下8位柱國大將軍、12位大將,這些功勛將領(lǐng)與關(guān)隴地區(qū)的豪族互通婚姻,利益一體,筑成堅固的“關(guān)隴集團(tuán)”,成為北周、隋、唐三朝的統(tǒng)治力量。
楊堅的父親楊忠,為西魏12大將之一,早年追隨上柱國獨孤信起家。獨孤信將女兒獨孤伽羅嫁給楊堅,此女就是大名鼎鼎的獨孤皇后。此外,獨孤信還將另外一個女兒,嫁給另一上柱國李虎的兒子,生下一子,名叫李淵。
楊堅憑著獨孤氏的支持,最終代周立隋。獨孤皇后對楊堅的威懾與恩愛,伴隨楊堅終生。他們新婚燕爾,就發(fā)誓“無異生之子”。事實上他們也做到了——楊堅的5個兒子全是獨孤后所生。獨孤皇后賢淑能干,但善妒也是千古無匹,堅決不讓楊堅染指其他女人,長年選用一批年老貌丑的女人侍奉楊堅左右,甚至殺死楊堅愛幸的一個美人,氣得楊堅離宮出走,頹喪地說:“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p>
楊廣13歲被封為晉王,坐鎮(zhèn)并州抵御突厥,20歲任平陳大元帥,總領(lǐng)隋朝兵馬渡江滅陳,威望與能力都屬諸皇子之冠,他開始覬覦起皇位來。
與節(jié)儉的父母不同,楊勇喜歡結(jié)納賓客,與賓客行君臣禮,有僭越的嫌疑,且生活奢侈,又喜歡納妾,引發(fā)獨孤皇后的不滿。與楊勇相比,楊廣更懂得迎合父母。他出任揚州總管時,每逢父母的使者到來,一定大加禮遇;知道母親痛恨男人寵愛姬妾,他就只與正妻蕭氏育子;每當(dāng)父母來自己家做客,必清退所有年輕漂亮的侍女,改用老丑者服侍,更叮囑家人不能拭去家里樂器上的塵埃,好讓父母覺得自己不好聲色。
獨孤皇后的奇妒千古無兩,她的妒火能燒到兒子和臣下身上。楊堅夫婦為楊勇娶的正妻病死,因為楊勇寵幸姬妾,獨孤皇后對此耿耿于懷,認(rèn)為楊勇將妻子毒死,好讓姬妾上位,讓這樣的人繼位,后果難料。而楊廣又不失時機(jī)在母親面前哭訴大哥有加害自己的企圖。漸漸地,獨孤皇后覺得,需要為這位英俊的次子做些事情了。
與此同時,楊廣把中央重臣楊素拉下水,成為自己奪嫡之路的猛將,不停地在長安散布對楊勇不利的流言。這些力量與獨孤皇后意向產(chǎn)生的合力,使楊堅萌生廢黜楊勇的想法。
楊廣也不是沒有絆腳石,宰相高颎就是其一。高颎認(rèn)為,楊勇沒有大的過錯,廢黜是大事,一定要慎重。高颎是獨孤氏的家客、當(dāng)朝第一重臣,楊堅聽取了他的意見。
但在事情變動之中,局勢再度為獨孤皇后左右。高颎的元配妻子去世,楊堅夫婦勸他另娶。高颎拒絕說:“現(xiàn)在我年紀(jì)已大,退朝在家只想多讀佛經(jīng),沒有續(xù)弦的想法了?!辈磺傻氖?,高颎的一個侍妾不久后生下一個兒子。這件小事引起獨孤皇后的不快,她對楊堅說:“你看,高颎一方面說自己無心續(xù)弦,一方面卻跟妾生子。這是對君上存心欺詐。這種人怎么能夠重用?!”
楊堅想想也有道理,開始疏遠(yuǎn)高颎,后來在一次政斗中將高颎黜為平民。高颎撤職,楊廣奪嫡路上的最大障礙消除。公元600年,楊勇被貶為庶人并遭到軟禁,一言一行都在楊廣的監(jiān)視之中。這一年的風(fēng)雪冬日,楊廣被冊立為太子。
兩年后,獨孤皇后去世。楊堅終于獲得自由,開始寵幸姬妾,大概放縱太過,兩年后就病重不起。楊廣見關(guān)鍵時刻來臨,寫密信與楊素討論繼位事宜,不料回信被使者誤送到楊堅手中,楊堅閱后勃然大怒。這時,他寵愛的宣華夫人在上廁所的路上遭到楊廣調(diào)戲,跑回來向楊堅哭訴。楊堅再也忍不住了,高呼:“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命令手下迅速召喚楊勇。
但楊素早已得到楊廣授意,將楊堅的命令秘而不宣,并令心腹入侍,“血濺屏風(fēng)”。楊堅駕崩,楊廣順利登基。
楊廣上位,第一件事就是處死哥哥楊勇。老五楊諒不滿老二即位,起兵造反被擊敗,幽囚至死。三弟楊俊,因為娶了個跟母親一樣善妒的妻子崔氏,自己又多姬妾,導(dǎo)致崔氏妒火攻心,下毒將老公殺死。至于老四楊秀,則長期被楊廣禁錮。再也沒人能與楊廣爭權(quán)。
楊堅生前自豪地說:“以前帝王寵幸姬妾,導(dǎo)致異母的皇子爭位不絕。我沒有姬妾,5個兒子都是獨孤皇后所生,是真兄弟,可免此憂?!彼f萬沒有料到,自己5個兒子都不得善終——楊廣和楊秀,最后都命喪宇文化及之手。
605年,楊廣改元大業(yè),大赦天下。遠(yuǎn)慕秦皇、漢武之風(fēng)的他,掃除多年壓抑,希望有一番大作為:營建東都洛陽,實行長安、洛陽兩京制,開鑿大運河,巡游天下。
兩京制是為了控制中原地區(qū)。這個制度常見于中國歷史,東漢和唐代都是長安、洛陽兩京制。玄奘西行取經(jīng)回來,唐太宗就是在洛陽接見玄奘。明朝則有南北京,清代有北京、盛京(沈陽)。而開鑿大運河的目的,則是加強(qiáng)對江南地區(qū)的統(tǒng)治。楊廣上位第一年的這些大動作,都出于加強(qiáng)一統(tǒng)局面的考慮,沒有什么不妥。
本來,隋朝的國力是完全可以勝任這幾個大工程的。王夫之說:“隋之富,漢唐之盛未之逮也。”錢穆進(jìn)一步指出,論富庶程度,即使是號稱貞觀之治的唐太宗年代,在戶口這一重要指標(biāo)上也遠(yuǎn)不如隋朝大業(yè)時期。大業(yè)初年的戶口是890萬戶,而貞觀初不足三百萬戶,一直到唐玄宗天寶十三年,戶口近962萬戶,才超過隋代,然而這已是唐代極盛時期的數(shù)據(jù)。
可是楊廣也太急了。他數(shù)年就集中推動營建東都、開鑿大運河、東征高句麗等大事。學(xué)者胡如雷統(tǒng)計,楊廣即位的前8年,22項力役共征用人力3012萬余人,當(dāng)時全國有4600萬人,幾乎是全民就役,引發(fā)四海騷動在所難免。
加上楊廣即位后,一反太子時佯裝出來的儉樸,全面轉(zhuǎn)向奢華,國力虛耗更為巨大。他當(dāng)皇帝14年,在西京長安的時間不足一年,在洛陽的時間不足4年,大部分時間巡游去了。這是一個總是“在路上”的皇帝。
大業(yè)元年,隋朝用了短短5個月時間鑿出通濟(jì)渠和修復(fù)邗溝,洛陽至江都的水路全線貫通。這5個月是慘烈的,鑿?fù)?jì)渠所用人力超過百萬人,為趕工期,官吏督責(zé)嚴(yán)厲,役丁死亡人數(shù)近總數(shù)的五成,每日都有車輛不停地從工地上將尸體運走。
是年八月,楊廣的船隊浩浩蕩蕩從洛陽出發(fā),開始他的第一次巡游江都。這支隊伍有五千多艘船,光發(fā)船就用了50天,水上舳艫相接兩百多里,兩岸騎兵護(hù)行,旌旗蔽空,威武雄壯無與倫比。
楊廣所在的“龍舟”有4層樓,高45尺(隋制每尺長約29.5厘米),寬50尺,長200尺,頂樓有正殿、內(nèi)殿、東西朝堂,中間兩層有160間房。如此大船,在40步寬的邗溝中只能由纖夫牽引前進(jìn),八萬多名纖夫為五千多艘船提供動力。
這支南巡船隊有二三十萬人,所過州縣,方圓五百里的官府都必須為這些人打理食宿,他們吃膩了山珍海味,就在出發(fā)時將沒有吃完的東西埋掉,浪費巨大。
楊廣每次巡游,都用各種羽毛飾物裝飾道路,綿延二十里。主事者令全國貢獻(xiàn)羽毛,各地飛禽走獸的苦日子來臨。湖州有一棵高逾百尺的樹,上面有個鶴巢,但此樹太高,又沒有附枝,取羽毛的人攀爬不上,便想把樹斬下,捕鶴取毛。樹上老鶴恐懼不安,惟恐巢中幼子受害,于是自己啄下身上羽毛,投擲在地。
關(guān)于楊廣的開運河與巡游,呂思勉曾說:“開運河,用不著坐龍舟游玩。煬帝的開運河,和漢武帝的‘事四夷’一樣,所做的事情,雖不能說他全然無益,然而以如此勞費,致如此效果,總是極不經(jīng)濟(jì)的……就他的行為而論,畢竟是功不抵罪的?!?/p>
無論是大運河,還是征高麗,都使楊廣建功立業(yè)的野心一目了然。欲成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然而楊廣的諸多策略或做法,卻很難獲得能人之心。
吏部侍郎裴矩瞅準(zhǔn)楊廣追慕秦皇漢武的心事,竭力勸他派使者游說胡人,以厚利誘導(dǎo)胡人朝見。胡人唯利是圖,樂得如此。這導(dǎo)致隋朝對胡人的迎來送往耗費巨大,地方郡縣苦不堪言,只為滿足楊廣“萬邦來朝”的快意,“卒令疲弊中國以至于亡”。
為解決高句麗對中國的威脅及騷擾,大業(yè)八年(公元612年)楊廣下詔討伐高句麗。此次征伐規(guī)模之大前所未有,楊廣御駕親征,各路大軍光發(fā)兵就用了40天,總數(shù)113萬人,號稱200萬人,比巡游雄壯多了。
不過,這次征討的宗旨是降服高句麗,而不是消滅。楊廣令將士不能輕軍獨進(jìn),每個舉動必須上報,高句麗若投降,須馬上撫納。部下將士互相監(jiān)督,大軍緩慢推進(jìn),貽誤戰(zhàn)機(jī)。隋軍糧餉難繼,最終狼狽敗退。
從大業(yè)八年至十年,楊廣連續(xù)三次親征高句麗,最后一次慘勝,只換來對方的一句道歉及稱臣就班師回朝。這一次,楊廣回到了久違的西京長安,發(fā)詔命令剛剛臣服的高句麗王入朝,遭到拒絕,他顏面掃地。
此時已經(jīng)舉國崩潰,中原民變蜂起,政府已失去對北方的控制。在西京長樂宮,楊廣在寂寥之中獨自飲酒大醉,醉后賦詩一首,此詩只留下這兩句:“徒有歸飛心,無復(fù)因風(fēng)力。”詩成,楊廣令宮中美人吟唱,自己淚濕衣襟,一旁的侍者也跟著掉眼淚。
兵敗高句麗,百夷思變。就連關(guān)系與隋不錯的突厥,也開始不臣服隋。大業(yè)十一年(公元615年),楊廣帶上后妃宮女、僧尼道士,北巡邊疆,希望修復(fù)與突厥的關(guān)系,恢復(fù)朝貢,使突厥出兵幫助隋軍出擊高句麗。
楊廣北行至雁門(今山西代縣),卻遭到突厥數(shù)十萬騎兵的突襲,雁門郡41座城失守39座,只剩雁門和崞縣茍延殘喘。楊廣死守雁門,突厥兵的箭紛紛落在他的跟前。楊廣第一次感到死亡的恐懼,不知所措的他抱著愛子楊杲大哭,眼睛都哭腫了。
絕望中,楊廣打算乘快馬突圍出城,拼個魚死網(wǎng)破。大臣蘇威說:“守城我們還有余力,但如果突圍,騎兵可是突厥的長處,不能輕舉妄動?。 泵癫可袝由w也勸楊廣:“如今將士的心思,是生怕陛下在解決突厥問題之后,還要重新征討高句麗。不如坐城堅守,下詔宣布免除遼東戰(zhàn)事,重賞天下勇士,讓他們來雁門勤王?!?/p>
楊廣聽取了他們的意見,于是親自到前線勞軍,在將士面前宣布:“努力擊賊,勿憂富貴!”將士聞言,踴躍拒敵,死傷甚眾。而在地方上,各地勇士得悉楊廣受困于夷狄,也紛紛前來雁門赴難。
在各路勤王隊伍中,有16歲的李世民,他投入屯將軍云定興的麾下并向云定興獻(xiàn)策:“突厥大兵圍困天子,是認(rèn)準(zhǔn)了救兵不會很快趕到。我們應(yīng)該多準(zhǔn)備一些旌旗和鼓號,白天行軍時大展旌旗,連綿數(shù)十里不絕,到夜里就不停地響鼓鳴號,讓突厥以為我們大軍將至。不然的話,敵眾我寡,我們很難硬取。”云定興采納了李世民的意見。
突厥見隋朝救兵趕來,未知虛實,因本身也沒有滅隋計劃,遂見好即收,引兵而去。解圍后,蘇威和樊子蓋再三敦促楊廣兌現(xiàn)封賞將士的諾言。然而楊廣再次被項羽附體,顯得異常小氣,不肯多發(fā)封賞。死守雁門的將士17000人,最后只有1500人得到勛爵。而此前平定楊玄感叛亂時,立下軍功的將士就有很多沒有得到封賞。雪上加霜的是,楊廣又讓群臣議論如何討伐高句麗。
于是,將士對楊廣無不憤怒,“言其詐眾,朝野離心。”隋朝大廈將傾。
全國已亂,再征高句麗已不可能,漢武之業(yè)成了泡影。楊廣雁門解圍后,不聽大臣回守長安的建議,執(zhí)意前往洛陽。這是一步昏棋,在動亂時離開關(guān)中,意味著自絕于擁有天下最具戰(zhàn)斗力兵馬的關(guān)隴集團(tuán)。以致李世民后來感慨,如果楊廣能安守關(guān)中,何至于失天下。
在東都的楊廣,意志似乎完全崩潰,從一個果斷有為之主,變成優(yōu)柔寡斷、多疑弱質(zhì)之人。夜里,他常夢見各地亂兵殺到跟前,每每驚悸而醒,需要幾個女人在身邊像哄孩子般輕搖自己,才能入睡。
對局勢的無能為力,似乎加重了楊廣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不理政事,令宮人大舉捕捉螢火蟲,令宮中夜里明亮如晝。李商隱名句“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幕鴉”,指的就是此事。東都沒待多久,楊廣開始想念老巢——江都,并開始他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南巡江都之旅。
大概楊廣深知,這次離開后,就再也不會回來,因此許多美麗的宮女不得隨行。宮女哭泣挽留楊廣,心里凄惻的楊廣,寫下一首詩勸慰宮女:“我夢江南好,征遼亦偶然。但存顏色在,離別只今年?!?/p>
在江都,“性不喜人諫”的楊廣更加厭惡聽到民變消息。萬般絕望的他干脆完全放任,照著鏡子對蕭皇后說:“好頭顱,誰當(dāng)斫之?”更吩咐左右美姬,準(zhǔn)備好毒藥放在身上,萬一有什么不測,可隨時服毒自殺。
變亂很快到來。江都將士擁戴楊廣的心腹宇文化及為頭領(lǐng),發(fā)動政變。亂黨殺來時,姬妾慌忙逃散,楊廣一時之間竟找不到毒藥,他一生最大的屈辱也來臨:愛子楊杲被當(dāng)面斬殺,自己飲毒酒自殺的請求被駁回,最終遭到縊殺。臨死前,他感慨地說:“我實負(fù)百姓。”
宇文化及一連串的誅殺行動展開。死得最冤的當(dāng)屬楊廣次子楊暕。由于受到父親的猜忌,楊暕一直生活在惶懼中。當(dāng)宇文化及部下沖入其家擒住楊暕時,楊暕還以為是父親要殺自己,從容地說:“詔使且緩,兒不負(fù)國家?!眮y黨沒有理會,將其拖到街上斬首,楊暕至死都不知道是誰殺死自己。
受到楊廣一生禮遇的蕭皇后,在這次變亂之中奇跡般保全性命,入唐后得到優(yōu)待,死后與丈夫楊廣合葬于揚州。楊李一家親。李世民有一個寵妃,是楊廣的女兒,生下一子李恪。這個楊廣的親外孫,被公認(rèn)為李世民最能干的兩個兒子之一,李世民也認(rèn)為李恪像自己,一度要立他為太子,因關(guān)隴勛貴、國舅長孫無忌強(qiáng)烈反對而作罷。
楊廣之仇,也由李家來報。唐初執(zhí)行關(guān)中本位政策,厚遇關(guān)隴故舊。貞觀初年,李世民下令清洗當(dāng)年參與江都政變之人。隋朝的逆臣并未成為唐朝功臣,像裴虔通這些參與江都之謀的人,均被流放到當(dāng)時人人畏懼、充滿瘴氣的嶺南而死。其他逆臣如宇文化及的子孫后代,全部遭到終身禁錮。
楊廣給后世留下的遺產(chǎn),并非只有大運河和科舉。他曾寫下《春江花月夜》一詩:“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碧迫藦埲籼摳鶕?jù)此詩意境,寫出同名作品——“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被聞一多譽(yù)為“孤篇壓全唐”。
而楊廣的另一作品“寒鴉飛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被歷代傳誦,后世馬致遠(yuǎn)的名作“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意境或從此化出。
武則天代唐而立,將隋煬帝所創(chuàng)的科舉制全面落實,以詩賦取士。這一政策被之后的李唐政府沿用,成就了燦若星河的唐詩的同時,也瓦解了世代相襲的關(guān)隴集團(tuán),使普通士人獲得參政通衢,階層流動起來,門第社會開始崩塌。
楊廣,這位英俊非凡、才華橫溢而又好大喜功之人,在功與過兩方面,都屬千古一帝,令人至今評議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