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果是一個不靠譜、長不大、有點帥、很自私的北京男青年,快三十歲了,依然混跡在一家汽修廠做屌絲。某日,一個頂著一頭小卷毛、從美國奔到北京的小正太忽然抱住他的腿喊起了爸爸,從未結婚的于果驚嚇之余落荒而逃,同時憶起少年時的往事——他曾去美國斯坦福大學做交換生,和名叫夏小白的美女有過一段浪漫故事,之后,兩人再無聯(lián)系。多年后,他們6歲大的兒子,降落到他面前。
這就是電視劇《小爸爸》的開頭,隨之而來的軒然大波、驚慌失措、啼笑皆非此起彼伏。不得不說,作為一部國產(chǎn)劇,劇集開場非常大膽,抹去一切生活的雞毛蒜皮,讓沖突和戲劇性在突如其來的晴天霹靂中展開。而卷毛小正太嬌憨賣萌的橋段更令人想起車太賢那部韓國喜劇《極速緋聞》?!缎“职帧吩谝欢ǔ潭壬辖梃b了韓國和好萊塢的創(chuàng)作文本,完成了本土化的再生,用京腔對白和生活流表演,把這個略顯危險的設定揮發(fā)得妙趣橫生,造就了《小爸爸》的收視躥紅、話題迭出,而文章的導演處女作、與馬伊琍夫妻聯(lián)手等周邊討論也紛至沓來。
公平地講,《小爸爸》不愧為2013年年度話題劇集,劇作創(chuàng)新、獨特又年輕化,京痞風格鋪陳得有滋有味,而這部作品播出的過程中,也展現(xiàn)了一次巨大的觀眾分流:一部分人沉浸在父子情深、屌絲逆襲、愛與成長的玩味幽默中頗受觸動,深以為是;而另一部分人則驚憾于其價值觀的自行其道,男主角于果始亂終棄、不負責任、頑劣固執(zhí)、自私自利,以及開頭對兒子的各種嫌棄與逃避,令人難以接受。另外,這個主打個體成長的故事,最終也沒讓觀眾體味到于果真正意義上的成長,爭奪兒子撫養(yǎng)權的庭審大結局里,他依然上演著幼稚沖動的煽情,劇作更出現(xiàn)了各種現(xiàn)實意義的硬傷:在美國,一旦具有家暴傾向,加上無法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即便是親生父親,公訴方也有權剝奪其撫養(yǎng)權,而《小爸爸》為了普天同慶的大團圓結局,忽略了法律和邏輯真實性,父子牽手而歸,卻多少讓故事落入虛空的感性之中。
《小爸爸》的確成功勾兌了時髦的劇情和趣味的笑料,但從根本上,它并未逃脫國產(chǎn)偶像作品對于當下生活扭曲的理解,從《奮斗》到《小時代》再到《小爸爸》,年輕人的生活與夢想都在“咔嚓一聲”中完成,陸濤從天而降了有錢的父親、林蕭從天而降了工作機會、南湘從天而降了時尚比賽、于果從天而降了個兒子,且最終帶來幸福結局和無數(shù)金錢。他們的生活總是逃離現(xiàn)狀,夢想總是觸手可及,成功則永遠忽如其來,這種突兀的青年勵志準則也暴露了社會的隱秘心理:那些以為需要努力、需要磨去棱角、需要胼手胝足才能成功的想法已經(jīng)屬于過去。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成人童話,電視劇是這種童話狂想的直接體現(xiàn):金庸武俠滿足了70后“俠以武犯禁”的心理暗示,大俠們身上寄托著在法律逐漸完善的年代里,個人對社會秩序束縛的隱性挑戰(zhàn);而80、90后面對的則是社會階層僵化的現(xiàn)狀,青年們被房子、車子、戶口等生計問題扼殺著,《小爸爸》這類劇作自覺可以淺薄地滿足他們的情感喚醒:無須努力與責任,自可等待“咔嚓”一聲的美好降臨。但真的人生哪有那么簡單?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幸福是只有踮起腳才能看到的那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