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十字會為雅安地震發(fā)動募捐,卻遇到了網(wǎng)絡輿論的狙擊。在新浪微博上,許多網(wǎng)友的跟帖只有一個字:滾!也有許多人還附上一個拇指朝下的圖案。乍看上去,滿屏都是不滿的表情。
慈善募捐遇到冷漠還可以理解,被如此激烈地甚至是粗魯無禮地拒斥,還真是不多見。這無非說明,紅十字會遇到了實實在在的聲譽危機。危機的主要根源,所有人都清楚,就是“郭美美事件”。兩年前,這位幼稚而虛榮的女孩子,將自己的形象與紅十字會“鏈接”到一起。結果像是蝴蝶翅膀,煽起了巨大風暴,令紅十字會的信譽跌至歷史谷底。但是,形象受損的惡果,延續(xù)兩年后,竟然還會在這樣的節(jié)骨眼上猛烈爆發(fā),恐怕紅十字會也始料不及。如果兩年前對于紅十字會是大地震,那么這一次就是余震。
余震也引發(fā)了意見紛紜。有人認為,紅十字會雖然出過丑,畢竟牌子老,底子厚,骨架強。大災面前,紅十字會的基層網(wǎng)絡與組織資源不應輕視。此時如果打口水仗、甚至惡意挑動分裂,都是非常糟糕的行為,不利于救災。
但我覺得,問題的根本不在于這里。網(wǎng)絡上的起哄謾罵確實非常不好,然而那只是浮云。我們要相信,真正關心公益慈善,真正要去做事的人,不會有那么多時間打口水仗。不僅如此,從社會公眾的立場上看,特別從公益事業(yè)捐款人和志愿者的角度看,紅十字會正在面對挑戰(zhàn),這是重要的進步,也是寶貴的改革機遇。
進步之一是民間公益組織成為有能力獨當一面的行動者,從而打破了以前官辦慈善機構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壹基金。成立于2007年的壹基金,最初由于體制的限制,沒有公募權,只能作為一個項目掛靠于中國紅十字會的名下。此后,壹基金內(nèi)部管理層重組,落戶深圳,成為獨立注冊并擁有公募權的基金會。雅安地震發(fā)生后,壹基金迅速地獲得超過2000萬元的捐款,其中相當部分來自于網(wǎng)絡與社會捐贈。2008年汶川地震時,民間組織的力量還很弱小和分散,五年之后,壹基金所建立起來的公信力與美譽度,確實標志了民間公益組織的長足發(fā)展。
進步之二是,由于壹基金等民間組織的發(fā)展,公益慈善募捐活動具有了競爭性;它給社會公眾帶來了更多的選擇機會。過去人們只有兩種選擇,捐或是不捐;現(xiàn)在還可以選擇捐給誰。按照自己的判斷和意志,選擇合意的渠道或組織,表達并托付自己的信任,這是重要的公民權利與公民實踐。公民權利意識的發(fā)展,將使公益慈善超越簡單的“愛心”與情感范疇。愛心不會被否定,但是,只有轉化為一項理性的、可靠的、專業(yè)的個人事業(yè),愛心才不會被浪費、被忽悠。
進步之三是,由于有了競爭和選擇,“公眾信任”才會變成真正寶貴的、相對稀缺的資源。信任將會成為杠桿,撬動公益慈善領域中的深層改革。由此我們可以期望,競爭贏取公眾信任的公益慈善組織,不論是官辦的還是民間的,將盡力保證捐款的使用更加透明、更加精準、更加有效。由此還可以進一步期望,這種競爭會推動各種公益慈善組織的合理分工與良性合作,并使公益慈善組織與公眾之間的關系發(fā)展得更健康。
回到紅十字會所面對的困境上來說,不容否認,公眾輿論中有某種惡意嘲弄的成分。但是這里也許可以引用黑格爾的話:惡是歷史前進的動力。紅十字會所面對的惡意,深入里頭看,包含了對現(xiàn)狀的強烈不滿,從而包含了迫切要求改革的社會壓力與動力。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是盛產(chǎn)丑聞的時代,但互聯(lián)網(wǎng)不是丑聞的原因。丑聞至少有四個標準要件:權力、金錢、性、謊言,以及它們之間的特定組合。紅十字會如此輕易地被“郭美美事件”拖入丑聞的泥淖中,這難道僅僅是因為網(wǎng)絡上的民粹與惡搞嗎?
在公益慈善領域中,公眾對官辦慈善與壟斷慈善日益表達了強烈的不信任,替代性的民間公益組織以清新形象崛起,公民理想主義在復活與實踐中。這是歷史的進步,紅十字會因此必須改革,而且必須現(xiàn)在就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