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革命宣傳活動在革命進程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民主革命先驅(qū)者之一陳少白在追隨孫中山先生開展革命工作期間,通過《中國日報》等報刊平臺,宣傳新學新知,傳播革命思想,并巧用戲劇等文藝活動,為革命鼓與吹,成為革命強有力的輿論陣地和思想武器,其革命宣傳活動為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關(guān)鍵詞】陳少白 革命宣傳 中國日報 戲劇
“中華民國之創(chuàng)造,歸功于辛亥前革命黨之實行及宣傳之二大工作。而文字宣傳之工作,尤較軍事實行之工作為有力而且普遍?!卑倌昵暗男梁ジ锩怪袊l(fā)生了歷史巨變,建立了中華民國,出現(xiàn)了共和制度,而面對處于統(tǒng)治地位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革命團體要讓革命思想深入民眾并爭取社會支持,實在離不開“宣傳”工作。革命宣傳工作可為革命行動構(gòu)建公共輿論空間,向受眾宣傳自身所倡導的革命理念,實現(xiàn)對社會的干預,達到傳播思想、交流訊息、引導輿論等多重功能。革命宣傳活動在革命進程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正式的革命宣傳活動始于“革命報紙之濫觴”——《中國日報》,這是對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極為推崇的陳少白在香港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革命報刊。陳少白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對推翻清王朝的腐敗統(tǒng)治作出卓著貢獻,是辛亥革命的元勛之一,被尊為中華民國“國叔”。除了革命組織、革命聯(lián)絡工作外,陳少白還通過革命報紙、革命戲劇等陣地,開展卓有成效的革命宣傳活動,為民主革命鼓與吹,成為革命強有力的輿論陣地和思想武器,對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創(chuàng)革命之輿論武器
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成立初期,“文人墨士極感缺乏,所用宣傳工具,僅有《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及選錄明《夷待訪錄》內(nèi)《原君》《原臣》、單行本數(shù)種。同時康有為派所出版雜志,風行內(nèi)外。戊戌前有上?!稌r務報》、澳門《知新報》;戊戌后,有橫濱《清議報》、《新民叢報》、神戶《亞東報》、新加坡《天南新報》、檀香山《新中國報》、舊金山《文興報》、紐約《維新報》、澳洲《東華新報》等等。革命黨對之,實屬相形見絀。因是素恃為興中會地盤之橫濱、檀香山二處,竟為?;庶h所奪。”②尤其自乙未(1895年)廣州一役失敗后,孫中山在日本規(guī)劃粵事,重圖大舉,面對保皇派的宣傳強勢,深感創(chuàng)設宣傳機關(guān)之必要,于是在己亥(1899年)秋間遣陳少白至香港籌辦黨報,兼為黨務軍務之進行機關(guān)。是年十二月下旬(公歷1900年1月),《中國日報》在香港正式創(chuàng)刊,是為革命報紙之濫觴。從創(chuàng)刊至1906年8月間,陳少白一直是《中國日報》的主筆和總編輯,他以《中國日報》為陣地,針砭時弊,發(fā)表了許多影響較大的文章,發(fā)揮著“筆陣千軍”的力量,為革命宣傳作出了貢獻。
以“復興中國”為辦報宗旨。定名《中國日報》,取“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之義。陳少白還以“敦煌韜晦子”的筆名在報紙創(chuàng)刊號上撰寫了《創(chuàng)刊詞》,說明了該報取名的宗旨,“主人見眾人之皆醉而欲醒之”、“因思風行朝野,感格人心,莫如報紙,故欲借此一報大聲疾呼,發(fā)聾振聵,俾中國之人盡知中國之可興,而聞雞起舞奮發(fā)有為也?!?/p>
旗幟鮮明倡言革命。《中國日報》出版初期,由于滿清政府“言禁”很嚴,又未知香港政府態(tài)度如何,因此未敢公然發(fā)表排滿革命的言論。半年后,報紙已站穩(wěn)腳跟,《中國日報》的政治傾向和銳利鋒芒便漸漸顯露出來,接連刊登一批宣傳革命的文章,旗幟鮮明地倡言革命。報紙的宣傳內(nèi)容包括揭露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賣國行為,聲援革命黨人的革命活動;宣傳愛國救亡,揭露和譴責列強的侵華罪行,聲援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戰(zhàn)爭;宣傳資產(chǎn)階級民權(quán)思想,鼓動人民沖破封建羅網(wǎng)的束縛,爭取民主自由權(quán)利;與?;逝蓤罂搼?zhàn),反擊?;庶h人對革命的污蔑等。較有代表性的文字有《剪辮發(fā)說》、《論民權(quán)》、《民主主義與中國革命之前途》等,尤其是與?;逝傻膱罂搼?zhàn)。1902年末第二次廣州起義失敗后,保皇派報紙《嶺海報》發(fā)表文章污蔑該起義擾亂社會治安、大逆不道,陳少白連同報內(nèi)其他編輯記者撰文,堅決駁斥?;逝傻闹囌摚c之論戰(zhàn)數(shù)月,是為兩派報刊論戰(zhàn)之始。后與《新民叢報》的論戰(zhàn)中,《中國日報》還刊登了孫中山先生的《駁?;蕡髸?、《敬告同鄉(xiāng)書》、章太炎的《正仇滿論》等,正面駁斥“?;史鰸M”的言論。
《中國日報》傳播革命思想,力倡“救國保民”、“復興中國”,成了宣傳革命道理的重要陣地,成為革命的喉舌,對革命活動和社會進步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1、傳播革命思想,宣傳新學新知,使革命思潮深入民心
此前,革命黨人的活動不為大多數(shù)人所理解,經(jīng)《中國日報》的廣泛輿論宣傳,社會大眾對革命的認識有了根本性的轉(zhuǎn)變,對革命支持者日益增多。且“三民主義”始刊登宣傳于《中國日報》,該報對革命思想的宣傳,對人民大眾起了教育和鼓舞的作用,成為資產(chǎn)階級民主運動的號角。在此之前,廣州、香港各報只記載瑣碎新聞及轉(zhuǎn)錄滬報消息,絕不知新學為何物,受《中國日報》的影響,各報也漸以提倡新學為言,有力推動了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
2、發(fā)揮黨務、起義、宣傳三大功能,凝聚革命力量
《中國日報》一方面是宣傳革命道理的重要陣地,另一方面該報社也是組織和領(lǐng)導革命的機關(guān),多次武裝起義的策劃組織和聯(lián)絡工作都是在報館內(nèi)進行的,把辦報和武裝起義等實際革命活動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在此期間,陳少白以他的決心、毅力和膽識,以《中國日報》為媒介,不僅旗幟鮮明地宣傳革命思想,還負起了聯(lián)絡各方面革命黨人的工作,吸引了許多革命知識分子慕名前來《中國日報》,曾在報館下榻者有史古愚、史堅如、蘇卓南、張碩臣等,時在報館聚談者有楊衢云、鄭士良、宋少東等。該報通過宣傳革命思想,把零散的革命力量凝聚在一起,擴大了革命黨的影響。
3、報式革命,推動報刊事業(yè)新發(fā)展
在《中國日報》的辦報實踐中,陳少白從版面入手,將中文報紙的長行直排改為短行橫排,開中文報紙之先河。后來香港、廣州、上海多報陸續(xù)效仿,在中國報界掀起了一場報紙版式革命的風潮。其次,陳少白率先在報紙中開設副刊版,稱為“諧部”?!吨袊請蟆吩谡嬷?,兼出《中國旬報》,主要登載中外重要新聞、名人言論以及知識性文章,“卷末附以諷刺時事之歌謠諧文等類,曰鼓吹錄”。1901年2月前后,《中國旬報》???,《鼓吹錄》作為日報的文藝副刊轉(zhuǎn)入《中國日報》,成為中國報紙最早的文藝副刊之一?!吨袊請蟆贰扒f”“諧”結(jié)合,既旗幟鮮明,又通俗易懂地鼓吹革命。
同時,《中國日報》的出版,還掀起了中國近代興辦報刊的高潮,從1900年到辛亥革命爆發(fā)前,革命派先后在海內(nèi)外創(chuàng)辦了120多種報刊,其中較有影響的有《開智錄》、《民報》、《大公報》等,這些革命報刊的宣傳鼓動,對辛亥革命的成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陳少白在所著《興中會革命史要》中也明確指出:“中國報者,唯一創(chuàng)始之公言革命報,亦革命過程中一繼往開來之總樞紐也。自乙未(1895年)廣州事敗,同志星散,團體幾解。中國報出,以懸一線未斷之革命工作,喚醒多少國民昏睡未醒之迷夢,鼓吹中國乃中國人之中國之主義,戰(zhàn)敗康氏?;手f,號召中外,蔚為大革命之風。不數(shù)年,國內(nèi)商埠,海外華僑,聞風興起,同主義之報林立。而惠州之役(1900年),固亦以中國報館為機關(guān)之地也?!雹圩阋?,中國報館在辛亥革命時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在輿論宣傳,還是組織活動等方面。
借文藝活動倡言革命
為宣傳革命思想,革命黨人或以報紙鼓吹,或借演說倡導,然而皆未能深入民間,效果有限。為此,革命黨人逐漸探索出了編撰戲曲唱本,以群眾喜聞樂道的形式宣傳革命思想的途徑,最先發(fā)起者為《中國日報》。
借報紙副刊,為革命吶喊助威。陳少白在擔任《中國日報》總編輯期間,逐漸意識到報刊雖有宣傳鼓動作用,但只是在知識分子中起作用,普羅大眾不識字,報紙的宣傳對他們難以收效。陳少白發(fā)現(xiàn),社會大眾喜歡看戲,雖然不懂歷史,但通過看戲能對戲劇中的人物、故事耳熟能詳,并能辨忠奸、分是非。戲劇在社會大眾中的宣傳作用及影響力甚大。為此,《中國日報》率先在《鼓吹錄》一欄中,撰寫戲曲歌謠,或諷刺時政得失,或稱頌愛國英雄,風趣幽默,深得群眾喜愛。陳少白才思敏捷,撰寫南音、粵謳等民間歌謠也很拿手,曾用流行一時的《陳世美不認妻》小調(diào),創(chuàng)作粵曲刊登在《中國日報》上進行反滿宣傳,原詞寫道:“同胞們,若問起,亡國遺民凄慘事,待我從頭說你知,言未開來心內(nèi)悲?!f望你,眾志士,嘗膽臥薪切齒記,但愿光復漢河山,洗盡遺民奴隸恥?!?/p>
巧用戲劇,嬉笑怒罵宣革命,開粵語話劇先河。陳少白在辦報之余,開始編寫戲劇,通過演戲來宣傳革命。1904-1905年間,陳少白在李紀堂等的支持下,創(chuàng)設了“采南”歌戲班,招收幼童并加以教育。期間,陳少白自告奮勇,擔負起為劇團編撰劇本的重任,編寫了《文天祥殉國》、《黃帝征蚩尤》、《俠男兒》、《兒女英雄》、《六國朝宗》等劇本,內(nèi)容或表揚忠義,或諷刺時政,或鼓吹反抗異族,將這些劇本交由劇團排練演出。1905年冬,“采南歌劇團”在各鄉(xiāng)市及香港、澳門等處演出,所演新劇擺脫了中國傳統(tǒng)戲劇內(nèi)容的局限,不用“舞臺官話”而采用廣州話唱曲,更能引起觀眾共鳴,香港輿論界贊揚其“頗博世人好評,實開粵省劇界革命之先聲”。在其影響下,不少人投身戲劇事業(yè),并在廣東催生了新的戲劇隊伍“志士班”,通過戲劇來宣傳革命,出現(xiàn)了“優(yōu)天影”、“振天聲”、“振南天”等劇團。1911年“振天聲”白話劇團成立,專演白話劇,陳少白為該劇團撰寫了《熊飛起義》、《剃頭痛》、《虐婢報》等劇本,反對暴政,反封建、宣揚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后陳少白、黃詠臺等創(chuàng)辦了一個演出“白話配景新劇”的劇社——“振南天”白話劇社,陳少白為該社撰寫了《自由花》、《賭世界》、《父之過》等白話劇本,內(nèi)容針砭時弊,鼓吹革命,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演出深受好評。陳少白巧用戲劇宣傳革命,開創(chuàng)了廣東粵語話劇的先河。
通過報紙文藝副刊及戲劇演繹,表面上嬉笑怒罵演繹故事,實則宣傳革命,對開啟民智起了很大作用,“卒能引起人心趨向于革命排滿之大道”。
作為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先驅(qū)者之一的陳少白,為革命奔走不已,通過辦報謀革命宣傳之政,巧用文藝宣傳革命,使革命思潮深入民心,成為革命的重要助推器。在謝絕政治生涯后,陳少白回到故鄉(xiāng)江門外海,辦了許多有益于人民的實事,包括興學育才,修橋筑路、發(fā)展交通,禁煙禁賭,提倡植樹綠化等,為鄉(xiāng)民謀福利,深受鄉(xiāng)民贊頌。
【本文受江門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資助】
參考文獻
①②馮自由:《革命逸史》[M].新星出版社,2009:481、21
③張玉法:《興中會時期的革命宣傳》,轉(zhuǎn)引自侯杰,王曉蕾.《報紙媒體與辛亥革命——以香港〈中國旬報〉為例》[J].《文學與文化》,2011(4):100
(作者:五邑大學黨委宣傳部編輯)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