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四月連降
2013年5月,中國汽車月度出口量出現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下滑。
2013年8月,月度出口量下滑已然持續(xù)了4個月,累計下滑幅度不斷擴大。
金融危機后,復蘇的中國汽車出口其實已經高速增長了許久,甚至業(yè)界曾經一度有不少“國外反哺國內”的想法在蔓延。如今出口市場的急轉似乎是迎頭一盆冷水,讓很多人措手不及,從5月的茫然,到近期的細數劣勢,過往那些炒到厭煩的原因,再次開始在媒體泛濫,“低價競爭、利率變動、政局不穩(wěn)、關稅壁壘、品牌薄弱??”,于是不乏業(yè)內人士感慨,出口下降也許并非偶然。
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的汽車整車出口數據,8月汽車企業(yè)出口7.06萬輛汽車,比7月下降11.6%,比上年同期下降26%。經過四個月的連續(xù)下滑,今年的出口總量已經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45%。2013年前8個月,汽車出口63.86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5.45%;其中乘用車出口38.61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5.46%;商用車出口25.25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 5.42%。
不但銷量下降,價格也不給力。根據商務部的統(tǒng)計,中國出口汽車的價格低,平均每輛1.3萬美元,不但跟歐美大牌無法比,跟日韓汽車也頗有差距,相當于韓國車價格的60%和日本車的40%。根據中汽協(xié)的統(tǒng)計,2012年出口量占總產量5.5%左右,2013年前八個月出口量占總產量的4.6%。過去中國車企的欣慰之處在于,總量雖然低,但增量可觀;當增速降下來,甚至開始下滑時,所有過往被忽視的問題和壓力終將擺到臺面。
兩不強
林林總總的原因最終可以歸根于兩個弱勢,首先是產品水平不夠,無論是質量、技術安全等硬件,還是品牌、售后、營銷等軟件;其次是主打市場不穩(wěn)定,表現為地區(qū)經濟基礎薄弱、政治動蕩、匯率起伏、市場制度不健全等。
沃爾沃的感性支持
合作伙伴的信心,減少了經銷商和消費者的不信任感,提高了海外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因為公眾相信能夠收購沃爾沃的企業(yè)具有強大實力。沃爾沃在海外的成熟經驗對吉利進入這些市場也有很大幫助。
在開拓ygDokgt1aGzjlhcwWRJxa1U8q55w8s+0Al2/VWJzPIg=國際市場時,沃爾沃對吉利并無技術上的支持和渠道共享。李書福對此表示,“吉利可以借鑒沃爾沃的經驗,但是不會借助沃爾沃的渠道,因為這是兩個不同檔次的汽車品牌,沃爾沃是高檔豪華的汽車品牌,而吉利是一個大眾化的汽車品牌,這兩個品牌的汽車很難在一個渠道當中進行銷售?!彼麖娬{,吉利汽車的任務,就是要打入發(fā)展中國家的市場,到發(fā)展中國家占領相應的市場,然后吉利汽車才真正有可能介入到歐美市場當中?!拔覀兛隙ㄒ矔羞@方面(歐美市場)的愿望,至于這個愿望,它什么時候可以實現,這個就要變成我的中國夢了?!?/p>
吉利進軍歐美的未來愿景并不完全虛無縹緲。日前,吉利行政總裁桂生悅向媒體透露,吉利和沃爾沃聯(lián)合開發(fā)的新車型已經進入了實際研發(fā)階段,預計2015年會有新產品發(fā)布,2016年可能會上市。新車型首先針對國內市場,但將同時達到美國和歐洲的技術標準,雖然目前尚未制定向歐美市場引入的計劃,但存在未來出口歐美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