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海運倉消逝的朝陽

        2013-12-29 00:00:00袁凌
        財經 2013年29期

        對于北京海運倉胡同3號來說,2013年是個多少有點意味的年份。在病房樓上,現(xiàn)房主——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掛著慶祝建院55周年的條幅。條幅背后,很少有人記得:民國時期這里的舊主人——“第一法律學府”朝陽大學,在今年已跨過百歲的門檻。

        中國人民大學退休教授孫國華的家中,堆積著厚厚一疊朝陽校友通訊錄,其中16年前出刊的朝陽校友會成立暨朝陽大學誕辰85周年紀念專輯,刊登了孫國華等人重游朝陽故地的照片。如今,在掛著“朝陽大學遺址”銘牌的醫(yī)院第一臨床醫(yī)學院院部內是幾座小小的平房,翻修過的瓦楞上荒草離離,早已看不出昔日痕跡。只有五院門前兩棵伸向天空的榆樹,依舊點綴著往日青郁。

        由于深度參與政治,這座生平伴民國始終的法律學府,在短短30余年中經歷了被時代裹挾的興衰,像中國的許多著名大學一樣,生命周期被猝然打斷,只留下隱約的世紀回聲。

        民國“寧馨兒”

        朝陽大學的成功,在于準確把握了自身定位:全力著眼于中國本土法律,與民國“六法全書”體系休戚連帶,成為民國司法的代理人

        朝陽大學落地于民國的搖籃之側,卻是清末憲政改革的副產品。它的直接推手,是辛亥前一年成立的中國法學會。

        這個法學會集納了晚清推動法治改良的一代精英:會長是修律大臣、“中國法治近代化第一人”沈家本,發(fā)起人是在京師法律學堂和修訂法律館任職的汪有齡、江庸和黃群等人。辛亥之后,法政學堂遍地涌突,朝陽大學應運而生。它雖為私立,出身不凡,最初選址在昔日最高文化機構——翰林院,原擬名為“中國大學”。其后改以故清廷海運糧食倉庫為校址,以初升之朝陽為名,可見其眼界抱負。

        朝陽大學的卓然不群,在創(chuàng)辦之初即已顯現(xiàn)。雖然由于當時法政學堂塞車,民國政府為限制流弊,使得成立于1912年的朝陽大學在四年后才獲得注冊。但在1915年,朝陽大學就已經受到教育部視察人員的肯定,認為“管教認真,成績大有可觀”。正式注冊第二年,就獲得教育部特別獎狀。以后更是連年獲得司法部獎勵。1929年,學校在海牙國際法學會議上獲得“中國最優(yōu)法學院”的榮譽。至1949年前,學校共培養(yǎng)法科畢業(yè)生5000余人,民國時期四分之一的法學畢業(yè)生出自朝陽,讓其成為當然的第一法律學府。

        生生滅滅的私立學院中,朝陽大學得以崛起,創(chuàng)辦諸人的背景深厚,自是前提。進入民國之后,汪有齡曾擔任司法部次長,江庸任司法部總長,黃群參與起草臨時約法。長期擔任學校董事長的居正,則是武昌起義的指揮者之一、南京臨時國民政府內政部次長、南京國民政府司法院院長。在朝陽大學的校董中,尚有丁惟汾、王寵惠、孔祥熙、孫科、謝冠生、陳立夫、鄒魯?shù)热?。從這份名單可見,名為私立的朝陽大學,官方背景實際遠遠超過一般的公立法政學堂或大學的法律系。尤其是在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朝陽大學的人脈背景更為深厚。

        動蕩時局中,私立的朝陽大學亦難免遭遇政治播遷。1927年北伐之際,由于居正等多人與南方的國民政府聯(lián)系緊密,牽連到朝陽大學。北洋政府教育部門勒令朝陽大學停辦并入其他學校,江庸出任校長后借助其人脈周旋才得以保全。國民政府成立后,要求全國公私立大學依照《大學組織法》統(tǒng)一整頓,暗含推行黨化教育之義。朝陽大學因為只有法律和經濟系,更名為朝陽學院,不過被允許繼續(xù)使用朝Z3Cg+R1GCMtmh+GSyCmBfQ==陽大學印信。這段時間的轉折,堪稱朝陽大學校史上的艱難時世。

        1936年,國民政府貶抑人文學科、崇尚理工,要求全國法政學院縮減招生規(guī)模。朝陽大學得到教育部特許,可以放寬法科招生名額。在抗戰(zhàn)的困頓中,朝陽大學還得到特別資助,政府多次將司法官初試報名費剩下的資金撥給朝陽大學辦學。這使得朝陽大學如同西南聯(lián)大一樣,在抗戰(zhàn)的危局中逆勢而上,重現(xiàn)北洋政府時期獨占法政學校鰲頭的局面。

        抗戰(zhàn)前后,出于經費困難,眾多著名的私立學院如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等改為公立,一般學校求之不得,朝陽大學卻一再拒絕。其時,學校校董陳立夫身兼教育部長和立法院副院長,孫科任立法院長,謝冠生任司法部長,足以說明其身份的特殊性。

        僅有人脈背景,不足以成就一所著名的大學。根據學者研究,朝陽大學的成功,在于準確把握了自身定位:全力著眼于中國本土法律,與民國“六法全書”體系休戚連帶,在教學和法律活動上嚴格遵循“六法”系統(tǒng),成為民國司法的代理人。

        朝陽大學的傳統(tǒng),是學生人手一冊《六法全書》。起初教材是教師自行編著的講義,每次上課前由學生本人到教務處領取,防止缺課。抗戰(zhàn)吃緊的1944年,在朝陽大學新生部臨時棲身的重慶歇馬場,新生徐葵入學時,校舍異常簡陋,已經沒有講義,學生唯一的教材就是自購的《六法全書》,教師的講授亦是六法全書的闡發(fā)。憑著對這本書的熟絡,畢業(yè)時徐葵考取了班上第二名。他回憶說,一些用功的同學,能夠背誦《六法全書》。

        對于“六法全書”體系的熟悉,使得朝陽學子在歷年舉行的司法官考試中,占有特別優(yōu)勢,幾乎占到每年錄取人數(shù)的三分之一,錄取率為各校之冠,以致傳出“無朝不開庭,無朝不成院”之說。直到新政權誕生前夕,1948年招考司法官時,第一名仍舊是朝陽大學畢業(yè)生古治民。

        一方面,朝陽大學的老師和校董在民國擔任司法部門高官,譬如教務長夏勤就曾擔任最高法院院長,校董謝冠生任司法部部長;另一方面,朝陽畢業(yè)生占據了各級法院的推事和檢察官職位。從抗戰(zhàn)中期開始,司法部在朝陽大學設立公費的司法組專業(yè),專門招考畢業(yè)后從事司法官職業(yè)的學生,徐葵和孫國華都屬于這一專業(yè)。由此朝陽大學師生實際構成了民國司法的中樞。

        北朝陽,南東吳

        朝陽大學的教師群體,以稔熟“六法全書”體系為特征,偏重實務,這和東吳大學同人長于比較各國法律體系、窮究法理源流的風格不同

        在民國的法律院校中,朝陽大學的規(guī)模最大,畢業(yè)生最多,而在血統(tǒng)淵源上傳承大陸法系。這與綜合折衷的北京大學等高校法律系有別,更與主要傳承英美法系的北洋大學特別是以后的東吳大學形成對照,以致形成了“北朝陽,南東吳”的分野。

        朝陽大學的教師群體,以稔熟“六法全書”體系為特征,著作亦本著闡發(fā)本國的法律體系為宗旨,偏重實務,這和東吳大學同人長于比較各國法律體系、窮究法理源流的風格不同。

        以朝陽大學自我培養(yǎng)、留學歸國后長期執(zhí)教的“臺柱子”曾志時為例,據學生回憶,他上學時不帶任何講稿,但對《民法》的立法原則、法理直至具體條文極為熟悉,信手拈來,且總是圍繞教材舉出現(xiàn)實中的精選案例,培養(yǎng)學生的實務意識。曾志時一生著作不多,注重司法實務,是朝陽學風的典型代表。另一位著名教授余昌,曾任大理院院長等職,從學校成立之初直到1948年長期授課,其著作以平時講義積累為主,著眼于民法,亦注重實用。

        在某種程度上,朝陽大學有“法官職業(yè)培訓學校”的性質。一些學生在報考大學時,面對“北大老,師大窮,清華燕京可通融”的麻煩,寧肯選擇課程更為實際、就業(yè)前景更現(xiàn)實的朝陽大學。

        朝陽學生鐘情于做法官,與東吳學生首選律師形成鮮明對照。根據朝陽大學1947年法律系和司法組141名畢業(yè)生服務志愿的登記,有四分之三的學生填寫了法院相關職務,其中“推事”一項即有52人中意。此外,尚有部分學生愿意到國家部委和金融機構工作,無一人選擇律師職業(yè),下一屆同樣如此。在朝陽學生心目中,司法官地位較律師遠為優(yōu)越。從這一點看來,朝陽大學“官”氣甚濃,這又與其創(chuàng)辦人的官方背景和辦學思路密不可分。

        受此制約,朝陽大學不可能像東吳那樣,自我培養(yǎng)人才反哺母校,形成數(shù)代同人的學術薪火傳承,僅有曾志時、李景禧等個案。

        作為法學重鎮(zhèn),朝陽大學亦在民國法學理論,尤其是對“六法全書”體系的闡發(fā)拓展上多有建樹,夏勤、陳瑾昆、余昌、曾志時等人,各自在法理學、刑法學、民法等領域自成體系。只是,這些理論成果隨“六法全書”一起被塵封太久,鮮有人知。創(chuàng)辦于上世紀20年代的《朝陽法律評論》,作為民國時期最權威的法律學術刊物,至今不輟,成為現(xiàn)代學術史上的一個奇跡。

        學術理論之余,朝陽大學貢獻了一批著名法官。上海灘著名法官郁華為郁達夫胞兄,曾任朝陽大學刑法教授,長期擔任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長,審理過包括廖承志案和“七君子案”在內的眾多案件,力圖摒除兩方面的政治影響,獨立審判,即使是對法庭心存疑忌的辯護律師張耀曾,亦在日記中稱贊他的審理“靜細”。郁華原在東北擔任法官。“九一八事變”后,因擔心被脅迫出任偽職,秘密逃歸關內,可見其一貫愛國立場??箲?zhàn)爆發(fā)后,其因秉公審理案件,懲辦打砸租界內宣傳抗日報紙的汪偽嘍,后被“極司菲爾路76號”的特工暗殺。

        曾任最高法院院長的夏勤,抗戰(zhàn)勝利后在主持對“漢奸”周佛海的審判時,拂逆“最高領袖”蔣介石意愿,堅持判處周佛海死刑。蔣派朝陽同人、擔任司法行政部長的謝冠生和司法院長居正找夏勤通融,夏勤卻表示,判周佛海死刑,是法院依法辦事的原則,如果蔣有意另行寬赦,那是領袖的職權。結果是法庭判決周佛海死刑,蔣介石動用國民政府主席職權施行特赦,減為無期徒刑,后周佛海病死獄中。

        這一舉動和郁華一樣,在政治犯審判中堅持從法律出發(fā),排除政治壓力,體現(xiàn)了朝陽出身的法官尊重法律的態(tài)度。

        1948年,夏勤因拒絕蔣介石在最高法院設立針對政治犯的“特種刑庭”的要求,辭去最高法院院長一職。李宗仁任“代總統(tǒng)”期間,在抗戰(zhàn)中曾任朝陽大學院長、時任司法部長的張知本與擔任代理檢察長的東吳大學教授楊兆龍合作,提出在全國釋放政治犯,獲釋者上萬人(參見《財經》2012年第25期“楊兆龍的背影與齒痕”)。

        朝陽大學和東吳大學同人的交集,并非始自此時。1933年,國民政府開啟制憲進程,孫科主持的立法院組建憲法起草委員會,其自任委員長,張知本、吳經熊任副委員長。后張知本辭職,吳經熊任主稿人。以后根據吳經熊草稿底本(吳委托楊兆龍撰寫),并參照張知本草稿,憲法草案出臺,史稱“五五憲草”,成為抗戰(zhàn)后實行憲法的藍本??梢哉f在這次交集中,朝陽人主持全局,東吳人則在立法意見上占據了主導。

        無獨有偶,1940年,朝陽學院從成都遷址重慶北碚附近的興隆場(不包括新生部)后,由東吳大學原教務長孫曉樓擔任院長。孫曉樓是著名法律教育理論家,有《法律教育》等多本著作問世。主持朝陽校務后,他亦在教育風格上有所革新,譬如借鑒東吳的判例法教學,在課堂上引入模擬法庭,尤令司法組學生受惠。

        據朝陽畢業(yè)生王承斌的回憶,在一次“偷竊見色起意欲強奸未遂”案件的模擬審理中,“被告”故意臨時翻供,法庭抗辯激烈,判決有理有據,對學生們提前熟悉司法實務大有裨益。

        這一時期,朝陽大學開始招收公費司法組學生。孫曉樓對朝陽法學會的研究“備極贊助”,擴大舉行研究會和實習法庭,并設民眾法律顧問所,為當?shù)仄矫裉峁┓勺稍?,試圖使朝陽學子熏染東吳傳統(tǒng)為社會服務的風氣。同期朝陽大學還延請當時在重慶擔任法官的東吳同人倪征和楊兆龍任教,可謂兩校合作之頂峰。

        辛亥之后,法政學堂遍地涌突,朝陽大學應運而生。它雖為私立,出身不凡,最初選址在昔日最高文化機構——翰林院,原擬名為“中國大學”。其后改以故清廷海運糧食倉庫為校址,以初升之朝陽為名,可見其眼界抱負。

        但合作的結局并不美妙。孫曉樓在教學方針上接近教育部,抑制政治運動,嚴格課堂紀律,令左傾的朝陽學生發(fā)動學潮,以其“主持倒賣平價米指標”名義,向董事長居正請愿,逼迫孫曉樓去職。

        朝陽大學諸人在回憶錄中對孫曉樓在政治上的“反動”幾乎眾口一詞,其間卻隱然含有兩座名校之間的血統(tǒng)和意氣沖突。可為例證的是,孫曉樓的前任、被學生們認為進步的張知本和辭退孫曉樓的居正,1949年后都追隨國民政府去了臺灣,并擔任高官,孫曉樓卻留在內地,在新政權下以學者終其身。近年來出版的東吳法學文叢中,孫曉樓廁身“先賢”之列。

        1949年,朝陽大學變身為新政權下的中國政法大學(與由北京政法學院更名而來的中國政法大學僅是同名,并無淵源),未幾為人民大學取代,東吳大學則在楊兆龍主持下苦撐數(shù)年,至1952年院系調整被撤銷,民國兩座最著名的法律學府同歸荒蕪。

        政治不歸路

        中國政法大學成立時,原擬沿用“法政”之名,籌備委員、原朝陽大學畢業(yè)生賈潛提出,政治是內容,法律是形式,應該叫“政法”

        1944年的孫曉樓去職事件,其實是朝陽大學急劇傾向政治的風向標??箲?zhàn)爆發(fā)之后,學校從北京遷往成都,由一座單純的法律學府深深卷入政治,其中最著名的是1940年的“鄧馬黃事件”。

        “鄧馬黃”指三位左派教授鄧初民、馬哲民和黃松齡,由張知本聘請,在朝陽大學分別擔任政治系主任、經濟系主任和哲學教師,朝夕相處且一同傳授馬克思主義學說,影響了一大批學生轉向左傾。他們還與地下黨領導人車耀先及四川實力派軍閥劉文輝等人有交往。

        因為左傾,朝陽大學被稱為“成都抗大”,不少人參加地下黨,也有一部分學生赴延安,教育部擔心之下要求撤換院長和將學校遷往重慶,由此引發(fā)第一次大規(guī)模學潮;同時,也有一批同學對學校政治化不滿,要求遷校。兩派對立之下,地下黨通知停止學潮,讓鄧、馬、黃撤走,沖突才告結束。

        但在興隆場,朝陽大學校內政治沖突愈加激化。一方面,校方請來了軍人為訓導長,聘“共產黨叛徒”、國民黨主要理論家葉青講授“三民主義”,國民黨也在校內培植三青團;另一方面,地下黨活動愈加頻繁,新入學的徐葵,不久也參加了由地下黨員、同學聶崇彬組織的“憲政研究會”,以后在聶帶領下成為民盟外圍組織的成員。1949年以后,徐葵“參加革命工作”的時間即由此算起。

        原《世界經濟導報》總編輯欽本立,此時亦在朝陽求學,接受地下黨同學委托,出面開辦“春秋書屋”,銷售左傾書刊,受到國民黨五云山青年訓練團注意。校長孫曉樓找欽本立談話,讓其以“虧本”為名歇業(yè)。欽本立畢業(yè)后輾轉上海,1949年后任《文匯報》總編輯,經歷坎坷,1991年在《世界經濟導報》被停刊兩年后病逝。

        抗戰(zhàn)勝利前夕,請愿驅逐孫曉樓成為大后方時期朝陽大學政治運動的頂點。朝陽畢業(yè)生、曾任臺灣“司法院”副院長的呂有文回憶,當時他是一年級新生,對于孫曉樓并無所知,只是聽高年級同學稱孫“與黨部過從甚密,有損學者清高氣質”,即加入請愿隊伍,步行數(shù)十里到青木關居正住地。

        孫曉樓去職后,學紀松弛,徐葵和呂有文升級轉往興隆場時,學風已甚隨意,可在街上閑逛或上茶館窮聊,“讀書與否全憑自己隨意”。

        抗戰(zhàn)勝利后,朝陽大學返京,回歸海運倉,政治運動卻變本趨厲。輾轉返京的徐葵,以及其時入學的孫國華、巫昌禎和張思之,都深度卷入了學生運動。

        1946年入學的孫國華,不久成為骨干人物,1947年擔任學生自治會康樂部長,專職組織游行罷課,與“特務學生”對立。最長的一次罷課長達一星期。起初是游行時貼“反饑餓反內戰(zhàn)反迫害”大字報,被特務學生撕去,孫國華帶領同學追打。當局派軍警包圍學校,兩方對峙,飯廳也被貼上了“特務與狗禁止入內”的標語。

        當時的多數(shù)學生仍是中間派,對于這些不肯罷課的同學,“在教室門上堵,鬧急了就打,很難說?!痹谶@樣的混亂局面中,政治面目其實并不一定可靠,有被認為是特務的學生,后來卻發(fā)現(xiàn)是同志。

        張思之1947年入學后,原本下決心埋頭苦讀,不料“第一學期還沒修滿,就飛快地演變成一個徹底的‘地下工作者’”,被宣布為候補黨員。以后主要的事情是搞讀書會,貼大字報。

        在這樣的政治潮流中,教學質量自然下降。徐葵返京后很少去上課,運動之外的主要精力放在俄語上,考試只是臨時背誦。孫國華也沒有學到多少法學知識。即使是學習成績突出的古治民,也擔任了學生自治會代表會議主席。

        另一方面,由于朝陽大學關聯(lián)政權中樞,國民黨系統(tǒng)對學生運動的打壓也超過一般高校。1948年12月2日,當局在學校組織大逮捕,并在校內成立特別法庭,拘捕一批有政治嫌疑的學生。這在當時的高校中極為罕見。

        孫國華、古治民都在這次逮捕中被拘,在草嵐子監(jiān)獄關押。張思之則僥幸逃脫。他回憶當時是裹著大衣臥倒在地,“滾”出了朝陽大學,才逃過特務視線。當晚朝陽大學共有數(shù)十人被捕,至次年“和平協(xié)議”簽署后方釋放。

        北平解放后,朝陽大學的一些“特務學生”受到了鎮(zhèn)壓,曾經參與“12·2大逮捕”的三名特務學生被槍斃。大批的朝陽“特務學生”去了臺灣,成立的“旅臺同學會”共有500多人。當時朝陽學生一共不過800余人。學校眾位校董以及高層汪有齡、居正等人,包括一貫與蔣介石不和的張知本,都去了臺灣或香港,只有江庸留下。

        另外,包括徐葵、古治民在內,該校的畢業(yè)生年級有80多人去了解放區(qū)。學校著名教授陳瑾昆數(shù)年前即已投奔解放區(qū),被中共領導層倚重,和董必武、謝覺哉一起起草了解放區(qū)憲法、土地法等。由此可見時代背景下,朝陽大學內政治分野之明顯和斗爭之強烈。

        1948年底,在圍城的炮聲中,朝陽大學停課。當年9月入學的巫昌禎,經歷了此后一年多的動蕩。起初地下黨組織朝陽學習隊,實際是上街宣傳新社會,請一些社會名人來講話,維持了半年時光。以后華北人民政府認可了這個學習隊,作為革命干部培訓班,巫昌禎參加革命時間因而由此算起。1949年下半年,中國政法大學開始籌備,分為三部:一部短期培訓解放區(qū)來的革命干部,二部專修班成員是高年級學生,像巫昌禎這樣幾乎沒有學過舊法的新生分在三部,學習內容是政治形勢和政策,聽一些高干講話。

        學生會中,孫國華負責與前來接收的解放區(qū)干部對接。他回憶,接收負責人、曾短期擔任朝陽大學教授的陳傳綱對同學們訓話“脫褲子剪尾巴”。“忠誠老實運動”學習班隨即成立,一個多月集中學習期間,內容除政治外,還包括徹底清除頭腦中的“偽法統(tǒng)觀念”。

        到1949年9月,學校舉行開學典禮。中國政法大學成立時,原擬沿用“法政”之名,籌備委員、原朝陽大學畢業(yè)生賈潛提出,政治是內容,法律是形式,應該叫“政法”。晚清以來沿用半世紀的“法政”之名,就此倒置,延續(xù)至今。

        當年11月,中國政法大學正式掛牌。但不到一個多月,中央決定創(chuàng)辦一所新的社會主義大學,將原華北大學、華北聯(lián)合大學與中國政法大學合并,設立中國人民大學。1950年2月,吳玉章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當年10月舉行開學典禮。巫昌禎由此變成了人民大學學生,孫國華則變成了人大文工團干部。

        地界狹小的海運倉,已然容不下1949年后第一所社會主義大學的格局。人大不久由海運倉搬至張自忠路鐵獅子胡同,以后又移往西郊。

        今天的人民大學,并沒有對外正式承認朝陽大學或曾經的中國政法大學為其前身之一。學校官網上的概況和歷史沿革條目,只有從陜北公學到華北聯(lián)合大學到華北大學再到人民大學的傳承。民國法學重鎮(zhèn)朝陽大學,與海運倉這個陳舊的名字一起,逐漸埋入歷史的塵灰。

        百年孤獨

        這些紀念,對于這座民國最重要的法律學府來說遠遠不夠。但對于寂寞如斯的海運倉來說,多少也算一抹安慰的斜陽

        母校消失之后,不管政治傾向和屬性如何,在政治運動主導的新時代里,朝陽大學的師生大多歷盡輾轉。朝陽的出身,成了他們不便提及的履歷陰影。

        以名噪一時的“鄧馬黃”為例,除年齡最大的鄧初民外,馬哲民和黃松齡在運動中均未能幸免。馬哲民在“反右”中被打成右派,又離奇成為湖北漢陽一中學生“反革命暴亂”的“總后臺”。實際上是農村學生因不滿升學指標太少到縣政府請愿,輾轉牽連到了當時任湖北民盟主任委員的馬哲民。

        知情人稱,馬哲民被掃地出門,晚景凄涼,臨終前幾年癱瘓在床,日常生活全靠被打成“反革命分子”的兒子打理。

        黃松齡則在1964年批判楊獻珍“合二為一”思想時受波及,“文革”中受到揪斗,妻子突發(fā)心臟病過世,其本人亦于1972年病逝。

        負責接收朝陽大學和籌備中國政法大學的陳傳綱,曾在延安“搶救運動”時因王實味牽連打成“五人反革命小組”成員之一,因與王實味劃清界限得以解脫。在籌備中國政法大學之初,陳傳綱頗得校長謝覺哉信任,也與孫國華等學生會干部配合很好。但人民大學成立后,陳傳綱僅任校長辦公室主任。以后其被調往上海,在“反右”中表現(xiàn)積極,曾主持將華東政法學院年輕教員陸錦碧劃成右派。但“文革”中,他卻因歷史問題受到批斗,跳水自殺,也有說是被紅衛(wèi)兵打死拋尸滅跡。

        提議將“法政”改為“政法”的賈潛,原為朝陽出身的著名律師,1940年即投奔解放區(qū),資歷深厚,卻在1949年后因為主張在拆除舊法體系“房子”的同時保存其“磚瓦”受到批判。1956年,賈潛受命配中將銜主持審判日本在華戰(zhàn)犯,一年后又因“主張獨立審判”“反對否定舊法”被劃右派,發(fā)配北大荒,幾乎喪命。直到“文革”結束,他才得以發(fā)揮晚年余熱。另一位早年投奔解放區(qū)、為中共倚重的教授陳瑾昆也在1949年后成為邊緣人。

        朝陽大學的“臺柱子”曾志時教授,1949年后被輾轉調往湖北大學工作,因該校無法律系改教漢語?!拔母铩敝性緯r被劃為清理對象,遭遇內查外調和批判,被宣布“解放”之后不久就寂寞辭世。同樣經朝陽大學培養(yǎng)留學后在朝大任教的李景禧,1949年拒絕赴臺,以后卻被打成右派,解送原籍勞動,“文革”中被剝奪生活費,兒子莫名身亡。改革開放后,李景禧才得以重返講壇,培養(yǎng)了米健等新一代學人,并曾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在制定《外資企業(yè)法》時提供專業(yè)意見,受到彭真等人肯定。這在一代朝陽耆舊中已屬殊遇。

        留在內地迎接新政權的朝陽大學學生們,也脫不開“舊法觀念”的出身陰影。孫國華被劃為“中右”,后因不認同“政策就是法”被打成右傾,連續(xù)批斗一周,“文革”中又被翻出舊案,掛牌批斗,住牛棚下放,開除黨籍,1976年后才得以回到北京。在孫國華的印象中,他重登講臺的第一堂課,是穿著布鞋站在北大講堂地勢低洼處的積水里,給北京大學法律系1978級學生講課。以后孫國華回到人民大學,講授法理學,一直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學。這并非出自朝陽大學,而是他在人民大學讀研究生時蘇聯(lián)專家傳授的理論。

        徐葵則終身告別法律領域,以后成為蘇聯(lián)問題專家,注重反思蘇共的覆轍。當初他前往解放區(qū)時,曾志時曾經嘆息:“這樣好的學生也走了,可惜?!彼母锩I路人聶崇彬仕“文革”中服毒自盡。古治民的生涯更為曲折。在南下參加土改和審判工作之后,“反右”和“文革”中,古治民無一缺席,從右派升級為反革命,被下放到勞改農場。當“文革”后與老同學孫國華重逢時,他滿口牙齒已經掉光,眼睛半盲,以后也一直未能重返審判崗位,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打雜。不世才華,付之東流。

        張思之也歷盡坎坷,先是在法院工作時被肅反,其后離開審判崗位擔任律師,又被打成右派,下放農村,熬過“文革”后幸運回到律師崗位,參加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審理,為李作鵬辯護。值得一提的是,上級原擬由時任北京大學法律系主任的陳守一出任辯護組長,但這位原朝陽學子堅決拒絕,于是,“為壞人辯護”的擔子落到張思之肩上。

        渡盡劫波兄弟在。兩岸通航后,當初各奔國共陣營的朝陽學子重聚,內地諸人發(fā)現(xiàn),去臺灣的朝陽人普遍學有所用,在司法和研究部門卓有建樹。據徐葵介紹,朝陽旅臺校友會能量很強,朝陽學生一律被安排在司法部門工作,朝陽人繼續(xù)執(zhí)掌政法中樞,包括分別擔任大法官和司法院副院長的林紀東、呂有文。徐葵感嘆,當時呂有文在班上的名次遠比自己低。當初孫國華的一位“特務學生”同學李安,去臺后從事律業(yè),回國訪問時與孫國華成為好友。

        1997年,朝陽大學校友會在人民大學成立,旅臺同學亦派代表出席。當初分道揚鑣的同窗,再度在朝陽的名義下會聚,消弭了政治分野。

        旅臺朝陽校友會曾試圖在臺恢復朝陽大學,未能成功,但一直堅持出版《朝陽法律評論》,歷時數(shù)十年。2009年,由于他們大多衰老謝世,香港校友呂振萬出資成立朝陽大學研究中心,由內地朝陽校友會接辦《朝陽法律評論》,以書代刊,至今共出版八期。

        2012年,人民大學召開朝陽百年學術研討會,出版系列論文,朝陽大學舊址也整修掛牌。

        受東吳大學后身蘇州大學出版“東吳先賢文叢”的聲勢影響,朝陽大學校友會聯(lián)合人民大學圖書館,也著手籌備出版“朝陽先賢文叢”,第一本著者定為夏勤,目前正在編輯之中。

        這些紀念,對于這座民國最重要的法律學府來說遠遠不夠。但對于寂寞如斯的海運倉來說,多少也算一抹安慰的斜陽。

        亚洲国产区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AV不卡尤物| 中国女人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国产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彩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中文字幕官网亚洲| 熟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的|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天天|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日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调教| 2020国产在视频线自在拍| 亚洲一区 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大陆老熟女自拍自偷露脸| 国产人成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91产精品无码无套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臀|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久久久精品国产视频在线| 24小时在线免费av| 美女mm131爽爽爽|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亚洲精品夜夜夜| 日韩女优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综合| 免费人成视频xvideos入口|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2021在线 |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 中国xxx农村性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高清在线观看|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最新| 蜜桃视频第一区免费观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四虎成人免费| 日日骚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