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泥鰍要捧,孩子要哄?!狈▏逃业谒苟嗷菀苍f過:“教學藝術(shù)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睂W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的激勵次數(shù)越多,程度越高,學習動力越大,積極性越高,就能讓學習更高效,從而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反之,沒有激勵或被歧視的教學往往會扼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成績的提高。
激勵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教學的手段,其作用是很重要的,它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價值和潛能,增強信心和勇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語文激勵教育的核心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利用各種有效的激勵適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從而調(diào)動和挖掘?qū)W生的內(nèi)在潛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求知欲。變消極為積極,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保持學習的高效率,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精神,形成高效的語文教學。
一、 高效共鳴的情感激勵
要想讓學生好學、樂學,教師就要利用精準優(yōu)美的語言激勵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和諧的、愉快的教育心理環(huán)境,教師利用自己的情感體驗感染學生,使師生形成情感共鳴,促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調(diào)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動機和濃厚的求知熱情,提高課堂效率。中學語文教材所入選的文章中都包含著豐富的人物情感,可謂“篇篇關(guān)情,字字關(guān)情”,讓學生對作品反復(fù)朗讀、體會、討論,老師抓住時機進行語言的鼓勵和表揚,利用作品中的情感去撞擊學生的心靈,以形成一種高級的、完美的情感體驗——感染、共鳴,從而達到高效的語文教學目的。例如我教朱自清的《背影》一課時,先講與自己父親的小故事,以自己對父愛的情感感染學生,再讓學生談?wù)勆钪畜w驗到的父親的關(guān)愛: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一件事······在學生回憶的過程中,我會適時地加以引導:“爸爸為什么沒有生氣,只是給了你一個鼓勵的眼神?”“你那時內(nèi)心的感受是什么?”“如果讓你現(xiàn)在對爸爸說句話你會說什么?”“你的回答太感人了?!薄澳愀赣H也一定會感受到你的那份愛意?!比缓髱е@份感情共鳴進入朱自清對父愛的描寫中,通過“背影”這一感情的聚焦點,一同感受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現(xiàn)的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共同體會父子深情?!熬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蓖ㄟ^這樣的情感激勵過程,使老師、學生和作者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情感共鳴。
二、 目標明確的求知激勵
每個學校、每個班級、每個學生都存在各種差異。學生的個人性格、學習成績、能力特長等,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成績很好的學生有個人能力特長得到顯示和發(fā)展的需要;成績差的學生也需要關(guān)心和提高成績,引導學生讓他們各自形成對學習和生活的求知欲,這時語文教學中的目標明確的求知激勵就尤為重要。例如在教《愚公移山》時,首先明確以下的教學問題:①概括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②愚公為什么要移山,分析愚公移山的不利條件有哪些?③在“移山”事件中提到了哪些人物?給他們分分類并說出分類依據(jù)。④ “愚公”和“智叟”的名字有何深意?⑤通過學習《愚公移山》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然后激勵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分析課文,進一步探究問題,從而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獲得成功感。
三、 注重實踐的參與式激勵
組織引導學生參與各種語文實踐活動,是參與式激勵的重要方式。根據(jù)學生個性特長,舉辦專題演講會、辯論會、課文朗誦比賽等以“說”為主的活動,在“說”的過程中,伴隨著激勵教育,給參與的學生以語言和形式上的獎勵,啟發(fā)其他學生在得到激勵之外,積極認真對待每一次的“說”?!罢f”的能力培養(yǎng)需要激勵,“做”就更離不開激勵了。一般學生都視作業(yè)為苦差事,課堂上完了,不一定樂意去完成作業(yè),此時,就需要根據(jù)學生心理靈活地配合相應(yīng)的激勵手段,對作業(yè)完成及時、正確的學生,采取口頭表揚,小組評優(yōu)等形式,大加表彰,讓他們提高“做”的興趣,帶動其他學生積極參與“做”。同時,辦墻報、練書法、辦手抄報、舉行作文比賽等活動,讓他們在參與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語文教學課內(nèi)課外都達到高效。
古語有云:“教者也,長善而救其失也?!倍宕囊晃唤逃耸空f的 “數(shù)其一過,不如獎其一長”,也是說的這個道理。因此,教育的藝術(shù)在于善激勵,激勵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催化劑”。語文教學只要善于利用這一“催化劑”,教學起來,就會使教學更為高效,從而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