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媒體電視節(jié)目,以表演、選秀、擺酷為主,能夠與“美國之聲”這樣的節(jié)目媲美的,實在不多,這檔節(jié)目融表演、點評、選秀、觀眾參與為一體,在聲歌炫舞的看臺上,撩撥起觀眾的情緒,使你隨著音樂的跌宕起伏尖叫、哭泣、吶喊、歡語……
一
“美國之聲”是一檔自娛性極高的選秀節(jié)目,它的魅力在于歌者與評委在互相不能面視的情況下,僅憑耳力來判斷是否選擇演唱者為徒。臺上的評委僅有四人,均為美國流行歌壇大腕。如果歌者同時被四位看中,那么,所剩下的就得由歌手自己根據(jù)演唱路子來選擇誰能夠指導你的導師。這種“雙向選擇”的游戲規(guī)則,撩撥起了場內和電視觀眾的激情,有些振臂吶喊,有的驚聲尖叫,臺上歌聲揚起,臺下嗚噓吶喊,整個演播廳被滾滾熱潮所淹沒。正當不少人為美國這檔風靡全球的電視選秀節(jié)目拍手叫好時,輿論卻發(fā)出另樣的聲響——“美國之聲”并非美國原創(chuàng),節(jié)目的源頭不在美利堅合眾國而在荷蘭。這個疑問,給觀眾丟下一個話題,美國是當今唯一的文化超級大國,何以去剽竊或模仿荷蘭的電視娛樂節(jié)目?帶著疑問,2010年,我作為國家派往美國的訪問學者,在美國駐足一年,原本想研究美國鄉(xiāng)村音樂,也不得不趨鶩此道,解國內音樂愛好者內心之疑。
在美國,電視節(jié)目播出不受聯(lián)邦政府管控,節(jié)目的生存狀況取決于觀眾的喜樂熱度。為了贏得較高的收視率,各大電視媒體絞盡腦汁“編故事”,為的是在社會上獲取聲譽,以增加節(jié)目存活的機會。美國文化最大特點是多元和包容,“拿來主義”思維風行于世,這就節(jié)省了在原創(chuàng)節(jié)目時的勞累之苦?!澳脕怼庇胸飧`之嫌,可一切又似乎合情合理。當代美國最受寵愛的大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在他的“實用主義哲學”中言道:“人類所有的知識皆可從前人那里獲取,所不同的是,在現(xiàn)代思維的支配下,知識傳承要不斷更新,才能夠為我所用?!贝朔挼莱隽恕懊绹暋睆暮商m盜版,爾后稱其為“美國貨”的理由。不僅如此,除“美國之聲”外,美國娛樂節(jié)目多見受他國文化影響?!懊绹枷瘛保ˋmerican idol)源自英國,“幸存者”(survivor)也是參照了一個瑞典成功的電視節(jié)目《魯濱遜探險》。我們沒有深究,在美國其它節(jié)目如:“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也名“學徒”,“極速前進”(the amazingrace),“單身貴族”(the bachelor),“成交不成交”(deal ornot deal),“美國達人”(American get talents),“每日秀”(thedaily show),“大兄”(big brother)等,有多少他國文化的元素?美國兼容異域文化,盡可不必驚訝,只在說明世界文化正朝著趨同的方向前行,這是信息社會的使然,也是文化現(xiàn)代化的結果。
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是,“美國之聲”借助美國強大的媒體包裝,新穎的節(jié)目再生技術,流行歌霸們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走出了“荷蘭之聲”那雅樸、呆滯的舞臺模式。至今為止,全世界絕大多數(shù)青年人都將目光集中到了美國電視這檔節(jié)目中,它旋風般地波及歐洲諸國,掀動青年的激情,撩撥起他們想成為未來明星的夢幻。美國是夢幻的天堂,學會造夢,并沉迷于此,是每個美國人都必須學會的一種“逃生”技能,它教會你遠離生活的紛擾,勾勒迷人的夢幻,掙脫生活的藩籬,步入理想的世界。事實上,美國這個國度沒有什么約定俗成和清規(guī)戒律,奧巴馬實現(xiàn)了有色人種也能夠當總統(tǒng)的夢想。我們完全能理解“美國之聲”與“美國夢想”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為了生活得好一些,絕大多數(shù)年輕人相信:“突破現(xiàn)狀,尋覓未知”是他們唯一的生存選擇。
二
“美國之聲”源于荷蘭,荷蘭在研發(fā)“荷蘭之聲”節(jié)目時,是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將這檔節(jié)目推向世界,成為人們競相效仿的選秀節(jié)目呢?想必,持理性思維的人一定會刨根問底,去追尋源流,探索文化原汁原味的生態(tài)情節(jié)。以風力發(fā)電聞名的荷蘭,在研發(fā)電視娛樂節(jié)目上具備世界文化眼光,2010年9月在荷蘭首次播出“荷蘭之聲”,不久,媒體為之轟動。荷蘭電視節(jié)目很快就贏得世界同行們的認可,從這個小小的區(qū)域,一躍成為歐洲各地,成為一種普世的文化價值被媒體接納。談起荷蘭,我們得花點筆墨對這個國家的發(fā)展來一番簡短敘述。荷蘭位于歐洲西部,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成為文化大國,當時的繪畫、音樂為世人所矚目。自凡,高在畫界崛起后,荷蘭的繪畫藝術一直是后人頂禮膜拜的偶像。出現(xiàn)在荷蘭畫壇的倫勃朗、哈爾斯、弗美爾、蒙德里安等,均為畫壇的稀世之寶,他們的繪畫藝術被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收藏。就音樂而論,荷蘭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交響樂團,這些樂團分別受過卡拉揚等著名指揮的調教。荷蘭的歌劇也久負盛名,音樂演出從巴洛克時期亨德爾的作品、古典音樂貝多芬、海頓、莫扎特到法國印象主義大師德彪西、拉威爾等人的作品,藝術珍品源源流出,高質量的樂團躥紅歐洲諸國。世人驚覺,荷蘭已經擺脫人們對它風車發(fā)電單一科技手段的小國印象,一躍成為世界文化大國,把自己高標于歐洲文化強林的指標上。荷蘭是一個融匯歐洲諸多文化為一體的國家,這一特征與它的國史有關。在文化上稱雄世界的荷蘭,卻在歷次戰(zhàn)爭中受盡凌辱,帝國主義的鐵蹄屢次蹂躪這個歐洲小國。荷蘭原來與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國同為世界航海大國。1795年,法國軍隊強行登陸荷蘭,法國國歌《馬賽曲》融入到荷蘭的管弦樂隊里;1806年在法國統(tǒng)治下成立荷蘭王國,1815年同比利時成立聯(lián)合王國;1830年又脫離比利時而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該國又被德國占領……荷蘭,在凄風苦雨中飄搖!一個喪失主權的國家是沒有文化可言的?!岸?zhàn)”結束后,荷蘭夢想成為歐洲強國,以恢復它原本的地位。從足球、音樂、繪畫到寵物“荷蘭豬”,荷蘭崛地而起的精神,驅使它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得到世界認可,文化強國成為其拯救國家命運的最強音。論及文化二字,給人以思緒。文化,不是純精神的,它更是一種產業(yè),它不僅能夠帶動國家的政治、經濟騰飛,還能夠使國家和民族產生一種很強的凝聚力。文化(culture)從狹義上來說,一般指意識形態(tài)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闊而視之,它將是一個國家的精神載體,一個民族的思想情感,包含著國家民族太多不能言語的內容和思想?;诖它c,荷蘭從“二戰(zhàn)”后就—直想成為引導歐洲文化的強國,在左沖右突之后,2010年,“荷蘭之聲”終于能夠代表荷蘭文化的全部要義,從一個國家流傳到另一個國家,成為歐洲電視媒體互相借鑒的文化模式,荷蘭的電視文化也由此躋身世界文化強林之列。
三
在美國,能夠與“美國之聲”節(jié)目對陣的節(jié)目還有“美國偶像”、“舞林爭霸”、“與星共舞”,在這些娛樂類節(jié)目中,電視臺為青年人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表現(xiàn)人生的舞臺?!懊绹暋迸c“美國達人秀”節(jié)目有點類似,但又不盡相同,“美國達人秀”的選秀形式與“美國之聲”一樣,同樣是評委按動手中的按鈕,決定參與者表演的時間和是否繼續(xù)下去。所不同的是,達人秀是表演者面對評委,這給評委留下主觀的批判意識?!懊绹暋眳s是表演者看不見評委,只能夠靠自身的實力和演唱的效果感化評委和聽者,為自己贏得選票。另一點區(qū)別還在于,“美國達人秀”節(jié)目參與者不僅有歌手,還有舞蹈節(jié)目、魔術師、喜劇演員,給人“大雜燴”之感?!懊绹暋眴螢楦枵?,要求演唱者的唱功和樂感,節(jié)目融歌、舞、樂、表演、話劇、電視評論為一體。同時,這檔節(jié)目對歌唱者和評論人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應變能力要求很高,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評論者,均在事先未曾謀面的情形下進行。當舞臺上華燈高懸,歌者溢出心中的旋律,如泣如訴,聲淚俱下,美妙的歌聲合著歌者的人生經歷,活脫脫地展現(xiàn)給觀者,使你的情感受到感染,心弦受到撞擊,進而陶醉其間,體驗人生成功的快樂,或品嘗失敗的辛酸。無論無何,“美國之聲”以全新的視角,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悅人的舞臺演出形式,給人留下快樂的感受,對節(jié)目成功的緣由,我們不妨梳理一番。首先,臺上的評委,均為當今最受青年人歡迎的歌星,由當紅明星克里斯蒂娜,阿奎萊拉、席洛·格林、亞當·萊文、布魯克·希爾頓四人組成搭檔,對現(xiàn)場的歌手進行點評和挑選??死锼沟倌取ぐ⒖R拉(ChristinaAguilera)是繼美國性感歌星麥當娜之后又一個最受媒體追捧的歌手,她有5支單曲贏得美國音樂最高流行音樂大獎格萊美音樂獎,流行的歌曲有《美麗如我》《夢幻的眼睛》。席洛·格林是美國當紅有色人種歌手,在流行樂壇上被譽為hip-hop頂級藝人,有即興編曲演唱的能力。亞當·萊文是美國新靈魂搖滾樂隊主唱、吉他手和爵士鼓手,音樂感覺極佳。布魯克·希爾頓也是一方音樂霸主,他是美國當今鄉(xiāng)村音樂最受歡迎的青年歌手,嘶啞的聲音和略帶悲涼的情調,征服了無以計數(shù)的歌迷。四位評委在無數(shù)次的全國音樂大賽中屢屢獲獎。從全國最高的格萊美音樂大獎到美國鄉(xiāng)村音樂大賽獎,四位評委都曾自豪地站在最高的領獎臺上。他們是偶像,是美國青年人頂禮膜拜的成功人士。在“美國之聲”節(jié)目中,一經這四位評委中的_人選上,歌者將步入音樂的殿堂,在日后的演唱、比賽中受到他們的調教,直至將你引入成功之道。其次,“美國之聲”是實現(xiàn)美國青年人夢想的地方,青年人趨之若鶩地將激情投身到“美國之聲”間,主要為的是去圓夢,實現(xiàn)一夜成星的夢想。當今社會人才濟濟,稍不留神,就會被紅塵掩埋。能夠在電視節(jié)目上露臉,不僅讓自己的親朋好友為之一驚,還能為自身帶來廣告效應,為將來擇業(yè)創(chuàng)造機會。再次,青年人勇于在舞臺上打拼,他們很想借此機會鍛煉自己,比賽的成敗可以忽略不計,練就心智,磨礪人生才是目的。投身“美國之聲”的選手大多是學生,面對人海茫茫,知識雜沓,就業(yè)機會渺茫的現(xiàn)實,不少青年深感迷惑困頓,明天的飯碗在哪里?我們應該怎樣去生活?這些困擾美國青年的社會問題,像霧霾一樣縈繞在他們心間。飽受擇業(yè)之苦的年輕人,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使自己在復雜多變的人生舞臺上,處變不驚,應對自如的話,難免失敗。能夠在“美國之聲”節(jié)目中出鏡,面對炫目的燈光和全國億萬觀眾,心不旋動,腿不發(fā)顫,表達自如,精神松弛,借機練就自身,為將來籌備能量。“美國之聲”躥紅社會的真正緣由,可能還不止于此。筆端之言,不必深究,更多的社會現(xiàn)象,還得留給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去研究。
當經濟熱浪呼嘯而來時,大眾媒體所制造的一夜成名的夢幻牽動著不少人的神經,我們很容易沉迷于炫彩舞臺所呈現(xiàn)的那些聲音世界里,感受逃離現(xiàn)實生活塵埃,投入夢幻世界所帶來的升騰感覺?!懊绹暋彼蠢粘龅膲艋妹谰?,所編織的神奇故事,使其不少人卷入這個漩渦中間,搖曳迷幻,笙歌吶喊?!懊绹暋睅е儆械牧餍性睾同F(xiàn)代音樂文化內涵被社會熱議,為青年人尋求夢幻般的世界,打開了一條宣泄激情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