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改革,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從農村教學現狀以及存在的原因和實施方法來闡述如何搞好農村口語交際教學。
關鍵詞:教改探索;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
我國的社會形態(tài)不斷發(fā)生變化,物質文化生活等各方面也在不斷改進。在這種形勢下,競爭也隨之而來,交流日益頻繁,交際便成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綜合性強,決定了口語交際訓練的難度很大。教師對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質量如何,也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道德素質。教育部門曾深入農村小學,對口語交際教學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發(fā)現了不少問題,特別是一些教師口語交際教學的方法讓人為之擔憂。為此,我們要深刻認識到: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改革,是當前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那么,如何根據這些實際情況來改善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水平呢?下面就自己的實踐經驗來談些粗淺的認識。
一、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原因
從教師來說,我想并不是他們不重視、不知道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未來的重要意義,而是不知如何讓學生學到交際的本領,表現為口語交際教學無序列,無計劃,教學程序單一,課內與課外不能密切結合的現象較為普遍,有的口語交際題目或范圍要求沒有出在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活范圍內。口語交際指導課上沒有宏觀和微觀上的指導,不能開闊學生思路,未創(chuàng)設一定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去表達,在口語交際的評價上不夠認真,沒有啟發(fā)性和針對性。
從學生來說,農村學生的語言訓練與城市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由于農村學生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在交際中,常常表現為沉默不語,見了生人就面紅耳赤。而且農村方言的大量使用也給學生的交際帶來了極大的阻礙。一部分學生在交際時出現了不會說的現象,致使說話時磕磕碰碰,語言不夠規(guī)范,語病較多,訓練起來難度更大,加之個別教師未按要求進行教學,這些都影響了農村孩子的思維發(fā)展。
二、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途徑
《走進新課程》指出: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并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因此,作為農村小學的老師必須立足生活,著眼農村,把教材的教學要求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重新融會貫通。
1.就地取材,尋找源頭
我們的確沒有電腦等現代多媒體設備,可我們有大地、有小草,哪怕是荒山、茅草棚,它們的利用價值也是可觀的,關鍵在于我們能否正確運用它。農村教師應就地取材,尋找口語交際教學的源泉。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農村的天地廣闊,生活豐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皆為農村學生提供了不竭的源泉,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都是孩子們親眼目睹的,可以以此作為他們得天獨厚的交流素材。
2.有序觀察,按序交際
學會觀察,特別是學會有序觀察是學生順利交際的一個基本方法。農村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要讓孩子們平日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現場觀察,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交流的積極性??蓮纳酱ㄌ镆?、家鄉(xiāng)的特產、四季特點等談起,也可從身邊家人家事談起。如:一年級《我的家》一課,屬介紹類口語交際活動,教學時應設計這樣幾個問題:家里有幾個人?長什么樣子?分別在什么地方工作?他們有哪些愛好?讓學生根據問題去觀察了解,并嘗試根據自己的想法畫像。這是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觀察思考,這種教學由于學生的參與和有意識地觀察、記憶、思考,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激發(fā)學生交流的興趣,使學生能饒有興趣地說,且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感受到表達成功的愉快。這樣,讓學生養(yǎng)成有序觀察,認真思考,按序交際的好習慣,而且說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得到進一步激發(fā)。
3.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思維
學生的想象力極強,在口語交際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放飛學生思維,對于農村孩子來說,可從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做起,因為廣闊的天地是農村孩子們的樂園,也是他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交際素材。教師應結合農村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孩子們去爬山、野炊、摘野果……也可根據季節(jié)的變換,選擇不同的場地,讓孩子們去親身體驗。如收割季節(jié),讓他們到田野去拾麥穗;收獲季節(jié),到果園去摘果子……在教學三年級口語交際《秋天的快樂》時,學生走進田野、果園,感受秋日之爽后,教師適時引導:秋天給我們帶來這么多快樂,我們有沒有辦法留住它呢?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摘下來!”“畫下來!”“寫下來!”……還想對秋天說些什么嗎?學生對秋天的聲聲贊美,讓我們感受到學生的想象豐富,情感真摯。在此,教師還要不失時機地注意學生在口語交際時的態(tài)度以及語言背后隱藏的品質、思維等,要作出恰到好處的指導。
4.適時引導,積極評價
新課標強調:“實施評價應注重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边@就要求口語交際的評價也要有學生廣泛的參與,在評價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評價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評價,學會傾聽,判斷正誤;學會贊賞,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學會質疑,給別人提出好的建議……如在六年級《介紹家鄉(xiāng)迷人風光》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以不同的身份參與“交際”“導游”“解說員”“游客”等。在交際之后,評出“星級導游”“最佳解說員”“優(yōu)秀游客”等,讓學生在交際過程中發(fā)現同學的優(yōu)點,取長補短。這本身就是一種評價,對自己是一種促進,對他人是一種激勵,讓學生在評價中成長,在評價中提升能力。
口語交際,顧名思義是口頭語言的交往。不是學來的,而是在交往中訓練出來的。小語會副會長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在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機智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世能力?!爆F在,全社會的人都以口語交際為主要表達工具。不僅日常生活離不開它,而且在傳授知識、傳遞信息、洽談業(yè)務等方面都要求人們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口語在現代知識經濟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而作為農村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則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