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前教師作為未來教師隊伍中的主力軍,肩負著社會賦予的越來越多的責任。故研究職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和提高對我國基礎教育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主要從職前教師的能力現(xiàn)狀、提高職前教師的理論基礎、培養(yǎng)模式及其提高的策略等視角對如何提高職前教師教學能力進行深入地探究并做詳盡的闡述。
關鍵詞:職前教師;教學能力;師范院校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也主要體現(xiàn)在科學技術的發(fā)達程度上。教育是科學技術進步的基礎,所以觀察一個國家是否能走向發(fā)達富強、是否能夠持續(xù)繁榮昌盛,全看這個國家的教育水平。正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當之無愧稱為國家的立國根本、民族的興盛標志。職前教師即高校師范生是中學教師的主要來源,所以做好培養(yǎng)高校師范生的職前
教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故研究職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具有重
要意義。
一、職前教師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社會期望
雖然說我國這幾年教育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我國師范類院校的師資力量和教育理論更上一層樓,但是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問題和不足。比如,由于高等院校的連年擴招的影響,學生的教育含金量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再如,由于師范院校的執(zhí)教理念和浮躁的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導致我國高校師范生的知識面過于狹窄、教學能力偏于低下等,這些諸多因素導致了師范生的就業(yè)形勢日趨緊張。所以我們在面對如何提高師范生綜合素質的任務時仍然倍感壓力,我們仍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高校師范院校教學理念的改革仍然要繼續(xù)推進前行,來不得半點松懈和自滿。
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就是使其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那么一名合格的教師需要具備哪些必備的素質呢?一般來說,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具備三方面的專業(yè)素質:專業(yè)而淵博的知識基礎、嫻熟而高超的教學技能、崇高而務實的教學情操。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專業(yè)而淵博的知識基礎是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基礎,如果教師不具備這個條件,一切都是無花之果、無本之木;嫻熟而高超的教學技能決定著一個教師能否教好學生的問題,如果教師的教學技能比較高超,不僅能使學生快速地學會教學內容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發(fā)散學生的學習思維;崇高而務實的教學態(tài)度是強調一個合格教師應持有的教學態(tài)度,俗話說“態(tài)度決定著一切”,這就要求教師要干一行,愛一行,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職業(yè),想真心實意地為祖國的教育事業(yè)添磚添瓦并樂在其中,才有可能拓展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二、職前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相關理論
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彭耽齡認為:“能力是一種心理特征,是順利實現(xiàn)某種活動的心理條件。這種,能力表現(xiàn)在所從事的各種活動中,并在活動中得到發(fā)展?!苯逃睦韺W家黃希庭先生認為:“能力是一種心理傾向,而這種心理傾向是以人通暢順利地完成某種特定的活動為目的而存在的,所以,能力與人的行為活動是息息相關的,并在具體的行為活動中以某種獨特形式表現(xiàn)出來,故人的行為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行為的驅動?!笨傮w概況而言,能力是順利完成某一事情的必要條件。教師的能力主要是指教師的教學能力。許多教育學家認為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以學生的原有知識和認知能力為基礎,使學生能夠順利掌握知識概念、理解知識內涵、清楚知識結構、學會知識應用的一種綜合性專業(yè)技能。就具體的教學能力而言,一般分為三種:教學認知能力、課堂掌控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其內涵一般有下面兩點:
1.教學的具體活動與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息息相關的
教學能力是教學實施具體教學活動的內在驅動力,只有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教學活動才能順利地完成。換言之,教學能力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前提條件,反過來,教學活動又可以使教學能力得以鍛煉和強化,高質量教學活動的完成必須是以高素質的教學能力為依托。
2.教學能力能夠極大地體現(xiàn)教師教學知識和教學藝術的有效整合程度
教師的教學藝術是教學能力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它能夠有效地反映出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強弱。教學藝術一般由教學技能和教學情感構成,教學技能是教師運用一定的語言、動作等形式將知識加以形象化表達使學生較為容易地接受和理解的一種能力。教學情感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教學所持有的態(tài)度和對學生所傾注的感情。高超的教學能力就是教學技能和教學情感的完美結合,教學情感可以開啟學生學習熱情的閥門,使學生愿意學習、樂于學習,讓學生有一個端正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狀態(tài),從而為教師傳授知識奠定基礎。教學技能是教師將教學內容形象化、生活化,其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從而再次順利地激發(fā)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故教學能力能夠比較準確地體現(xiàn)出教師的教學知識和教學技能的有效整合度。
三、職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方針
職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師范院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師范院校一定要根據(jù)社會賦予的職責積極有效地調整自己的立校方針,明確自己的辦學理念,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出中學所需要的高素質教師人才。
1.師范類院校要明確社會責任、探究優(yōu)化的教師培養(yǎng)模式
向中小學輸送優(yōu)秀的教師人才是師范類院校最根本的任務,也是其社會職責所在。但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師范類院校都向綜合性大學轉變,并且學校也正逐步加大非師范類專業(yè)的投入,如果學校不能很好地把握這個度,就會喪失自己的辦學特色。所以師范院校要明確自身的主要任務——向基礎教育輸送大量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師范院校在明確自身目標的前提條件下要積極拓展優(yōu)化職前教師的培養(yǎng)模式,既要加強學生的學術性教育也要抓緊學生的師范性教育,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師范院校在拓展優(yōu)化職前教師的培養(yǎng)模式時應該緊隨教育理論的發(fā)展,大力改革陳舊、不合時宜的教育模式,積極吸收先進的職前教師培訓理念,再結合自身院校的特點,摸索出高效優(yōu)化的職前教師培養(yǎng)模式。
2.師范類院校要根據(jù)需要改進課程設置,結合特點調整課程結構
師范類院校的主要特色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教師,一名高素質的優(yōu)秀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必須有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所以師范類院校在設置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時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也要考慮到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二者對于教師素質的提高而言都是同等重要的。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所以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發(fā)展有一個較為深刻的認識,這就需要師范類院校設置教育心理學、普通心理學、教育社會學等等課程。
3.師范類院校要強化學生的說課訓練,有意識地內化教師角色
說課是一個教師的基本功,它是在教師充分準備的條件下,向學生或教師積極提出自己的課堂設計模式、教育理念以及執(zhí)教預期,進而與學生和教師共同交流和積極溝通,從而使自己的教學能力得以提高的方式。職前教師要積極參與說課活動,有意識地內化自己的教師角色,逐漸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4.職前教師要積極參加教學實習,加強自身的實踐活動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職前教師只有積極參加教學實習活動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長足的地發(fā)展。師范類院校要給予較好的配合,比如給學生開展實習指導的專題講座、給予學生相對長的實習時間等等。職前教師在實習時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認真把握自己的實習機會,在實習中總結經驗,在經驗中升華真理,在真理中歷練能力,用能力贏得廣大師生的喝彩!
參考文獻:
[1]范良火.教師教學知識的發(fā)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黃希庭.普通心理學[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503.
[3]顏海波.高師教育類課程改革困境的教育哲學解讀[J].集美大學學報,2008(03):14.
[4]楊鄧紅.師范生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6):69.
[6]李麗君.職前教師教學信念及其改變之研究[J].臺灣:中學教育學報,2011(09):1-26.
(作者單位 呼和浩特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