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折戟、聯(lián)通“繳械”
“開發(fā)應對OTT的創(chuàng)新產品,你以為我們真的不著急嗎?”在近期的一次通信增值業(yè)務峰會上,一位中國移動的內部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訴苦道。
以小馬哥(馬化騰)率領的微信為首的OTT(互聯(lián)網公司越過移動通信運營商,發(fā)展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的數據業(yè)務。這讓互聯(lián)網公司可越過運營商直接向用戶收費)大軍,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為三大運營商上了殘酷的一課。
隨著“微信收費之爭”的逐漸平息,國內的各大運營商也紛紛暗自較勁地部署了一系列可與微信抗衡的應對產品。然而,最近的一系列消息卻似乎在昭示著三大運營商的這場硬著頭皮開展的“OTT阻擊戰(zhàn)”出師不利。
移動折戟
6月初,一款叫Jego的類似Skype的即使通信軟件上線。這款由中國移動開發(fā)的軟件具備和Skype一樣的免費網絡通話功能,可以免費給手機打電話。如果這個應用推而廣之的話,顯然會對運營商傳統(tǒng)的通話和短信業(yè)務造成嚴重的沖擊。中國移動無疑是在自己革自己的命。
然而,好景不長,6月22日凌晨,Jego官網上的一條公告宣告了該應用軟件的無疾而終。該聲明稱,從即日起,暫時停止Jego的新用戶注冊,并暫時關閉Jego為中國大陸客戶在中國大陸境內提供的音頻通話功能。
一位中國移動的內部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Jego應該不會在國內推行了?!痹撊耸糠Q,Jego被叫停的原因有兩個:
“首先,從國內的政策上看,類似Skype的具有網絡通話功能的應用在國內不符合相關信息安全政策規(guī)定?!?/p>
“第二個原因出現在中國移動的體制上。在微信上線后,中國移動對于OTT創(chuàng)新這件事還是相當重視,為了鼓勵創(chuàng)新,中國移動制定了一套內部的競爭機制,鼓勵由多個不同的部門,不同的研究院同時開發(fā)同一功能的不同應用,然后由總公司擇優(yōu)商用?!?/p>
該人士稱,在這個競爭中,研發(fā)機構常常為推廣產品而先在不同的地方進行小規(guī)模試驗商用,而總公司對此往往毫不知情,矛盾就此產生?!癑ego就是中國移動旗下的中國移動國際有限公司開發(fā)的一款基于互聯(lián)網的國際電信產品,它的突然出現,讓中國移動總公司措手不及,只好被叫停了?!?/p>
7月10日,中國移動為抗衡微信而上線的拳頭產品飛聊同樣遭遇了和Jego一樣被叫停的命運?!吨袊洕芸啡涨皬娘w聊運營團隊的一位內部人士處獲悉,“飛聊已經確定不做了”。
據該內部人士透露,飛聊從一開始就是為應對類似微信的OTT應用而設計開發(fā)的產品。飛聊從2011年9月上線至今一直都是由高層領導親自督促,但是上線至今,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其實和飛信比起來,中國移動內部一直更看重飛聊的,但是一年時間只積累了300多萬的用戶量,同微信上億的用戶量根本沒法比,加之與飛信的功能有重疊,上頭如今不愿意再燒錢了,只好放棄?!痹搩炔咳耸刻寡?。
相對于中國移動的折戟,中國電信和網易合作開發(fā)的即時通訊軟件“易信”已經進入最后調試期,預計在8月份正式上線,而關于該軟件的具體進展,開發(fā)雙方均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在軟件上線之前不便透露。
廣東聯(lián)通破冰
面對微信的沖擊,另一邊的中國聯(lián)通(600050.SH)干脆“繳械投降”了。
7月16日,一位中國聯(lián)通研究院內部人士向記者爆料:廣東聯(lián)通要和微信合作推出一項定制服務。當晚8點,在新浪微博上,“騰訊微信團隊”和“中國聯(lián)通廣東客服”兩個大V各自發(fā)布了一條一模一樣的微博:圖片是沙漠上一串腳印配以煽情文字“陪著你,一起走!”這條頗具深意的微博似乎印證了這條內部消息的可靠性。
隨后,7月18日,騰訊和廣東聯(lián)通高調宣布將推出“微信沃卡”的SIM卡產品。該卡將于8月8日開始在易迅網上開售。
據騰訊旗下電子商務網站易迅網上的公開資料顯示,這張卡不僅是一張電話卡,還將支持“更多的微信功能(比如流量優(yōu)惠、無限靚號、游戲特權、微信支付、微信群人數上限升級、專屬表情、高清頭像、高品質音樂等)”。
其實,微信在香港早就與移動通信運營商電訊盈科(PCCWMobile,0008.HK)在流量方面展開合作了,香港的微信用戶只要支付每月8港元的包月費即可享受不限流量的使用微信傳送語音、視頻、圖片及文字的服務。
廣東聯(lián)通此舉,被視為移動互聯(lián)網大變革背景下,運營商和OTT在大陸首開合作的破冰之旅。
廣東聯(lián)通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表示:“運營商和OTT本來就是魚和水的關系,總是這么僵持著對于雙方都沒有好處,客觀上講,微信對運營商的影響依然存在,與其坐等硬碰硬的兩敗俱傷,不如變革。另外,其實合作對于吸納更多的用戶,也有推動作用?!?/p>
OTT不賺錢致運營商創(chuàng)新難
和三大運營商動輒上億的基礎通信物理網絡架設工程相比,OTT應用的開發(fā)運營費用堪稱鳳毛麟角,是什么阻礙了三大運營商OTT創(chuàng)新之路?
通信業(yè)內資深觀察家、TD產業(yè)聯(lián)盟秘書長楊驊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三大運營商并不是不想在OTT應用領域去創(chuàng)新,也不是沒有這個能力。微信上線以來,他們一直很著急。但是作為國企,三大運營商有自己的苦衷。”
三大運營商是國企,而微信是民營企業(yè),前者的大股東是國資委,而后者的大股東則是風險投資家。
“只要是投資者,投資的前提一定是要保證回報率的。對于投資微信的風投來說,他們可能手底下同時投資了10個項目,能有兩個賺到錢他們就回本了,因此,即使微信這類的OTT軟件還不賺錢,他們仍然可以因為看好這類軟件的前景而持續(xù)地給他們錢?!?楊驊說。
三大運營商的大股東是國資委,國資委要確保所有投資都是穩(wěn)妥的,有回報的。而就三大運營商目前的業(yè)務線來看,架設基本的物理通信網絡雖然耗資巨大,但是不論是從網絡流量還是通話業(yè)務的回報上來看,遠期的收益都是可以保障的。
“OTT這種創(chuàng)新應用的開發(fā),短期是看不到成體系的商業(yè)模式的,即使是在財大氣粗的騰訊,微信這類OTT仍然處于燒錢階段??床坏交貓蟮捻椖?,國資委當然不愿意投錢?!睏铗懻f。
從時代變革的角度來看,產生于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OTT是新生事物,全世界的OTT運營商都處于摸索階段,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商用模式,因此,基本上都處于燒錢的摸索階段。全世界的通信運營商都存在和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同樣的OTT創(chuàng)新困境。
“在今年的巴塞羅那通信大會上,全球的電信運營商都在討論這個問題,如何面對OTT,一方面它大量占用信令資源(即運營商基礎網絡資源),而如果自行開發(fā),回報率又不夠支撐整個網絡的運營成本,這如何權衡,還沒有一個合理的答案?!?楊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