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世上有足夠的火箭和宇宙飛船,第一場大型太空婚禮肯定會是印度人舉辦的。
在各種文化里,結婚都是人生旅程當中最重要的儀式之一。在印度,結婚還是家庭的一座里程碑。印度長久以來以奢華婚禮聞名全球,對許多人來說,婚禮象征身分地位,因此許多家庭會省吃儉用數十年,以存錢舉辦一輪輪馬拉松式的聚會和儀式,繼而逐步進入婚禮的主題。在印度,結婚幾乎就是“排場”、“燒錢”的代名詞,根據印度雜志《一周》的報道,印度婚慶業(yè)的年產值已達310億美元,并且正以25%的速度在逐年遞增。
燒錢的比賽
印度的婚禮全部集中在每年10月到第二年5月之間舉行,因為這段時間是南亞次大陸的旱季,無雨、晴朗,氣溫相對較低,是結婚的黃金時段,當地人稱“結婚季節(jié)”。迪瓦里節(jié)前后更是印度人結婚的高峰期。迪瓦里節(jié)在每年11月,是印度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類似于中國的春節(jié)。
2010年3月,《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讓19歲的印度農民卡比爾成為印度乃至全球的新聞人物,他租用一架旅游直升機去迎接他的新娘。從起飛到降落,直升機只飛行了12分鐘便到達了新娘所在的小村莊,那里距離賈迪什的家僅僅20公里。為了向村民們炫耀,直升機還特意在村子上空盤旋了一圈。
這樣的場面只是印度百姓中的一場極為普通的婚禮,真正的富人為自己兒女舉行婚禮的排場更令人瞠目結舌:2004年,印度撒哈拉航空集團總裁蘇布拉塔·羅伊為兒子舉行婚禮,讓自己公司27架商用客機中斷運營,直接從全球各地接送參加婚禮的賓客,200輛奔馳轎車組成的車隊專門負責把賓客從機場接到婚禮現場,5.6萬支蠟燭將整個撒哈拉城裝扮得如同童話般的王宮,整個婚禮共花費8000萬美元(1美元約合6.2元人民幣)。
2006年情人節(jié)前后一場為期一周、輾轉3座城市,花費數百萬美元的特殊婚禮,其宏大的場面堪稱“印度歷史上最盛大的婚禮之一”。這次婚禮吸引了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等名流出席。新郎是寶萊塢影星維克拉姆·查特瓦爾,他的父親是印度大名鼎鼎的酒店大亨查特瓦爾。這場世紀婚禮先是在孟買最氣派的喜來登大酒店張燈結彩,然后婚禮全體賓客移師印度拉賈斯坦邦小城烏代布爾。最后在首都新德里頂尖的泰姬宮飯店和孔雀飯店收場。
如果說富商的婚禮成了人們議論紛紛的話題,那議員家的婚禮則成了政治事件。2011年3月3日,印度國大黨議員坎瓦爾·坦瓦因花費2000多萬美元給兒子置辦奢華婚禮而招致黨內高層的批評。這場婚禮招待了1.8萬名賓客,大家聚集在仿照印度著名拉賈斯坦邦宮殿建造的臨時宴會大廳里?;槎Y現場共有1000多名工作人員,來賓可以品嘗泰國、中國、意大利和印度風味的100多道菜肴,光是冰激凌就有30多種。新娘一方給的嫁妝包括一架價值超過600萬美元的直升機和一個銀制的直升機模型。婚禮現場的每位賓客收到50美元現金、一條圍巾、一套衣服和一枚銀幣作為禮品。
阿姆里?!ょ隊柹车率且晃?b id="k33eJYm7UDXr0OzwGqFGFzt645w=">婚慶策劃人,他還在2002年獲得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最高獎項“金獅獎”的印度電影《季風婚禮》里擔任過布景設計。珀爾沙德估計,僅僅是一場活動的設計和裝飾費用,富有的印度上中產階級就要花費約合7萬元人民幣的開支。單獨的一場活動,要涵蓋食物、酒水、音樂和服務等各種項目,其全部費用將高達三四十萬人民幣。據各位婚慶策劃人說,最為富有的印度人辦一次婚禮的費用,可能會達到數百萬美元的水準。
難怪身兼作家與心理分析學家柯卡爾說:“要是世上有足夠的火箭和宇宙飛船,我敢說第一場大型太空婚禮肯定會是印度人舉辦的。這不是為了和左親右鄰看齊,而是要辦得比鄰居更好,要讓鄰居看了搥胸頓足。”
婚紗潮流
婚禮是印度人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時刻,除了舞蹈,裝飾和慶祝活動,印度式婚禮的魅力就在結婚禮服上。
所以在世界人口第二大國的印度,人們在衣服上花的最多的錢,投入的主要注意力和設計心血都集中在一個人一生中的特定時刻:那場盛大的奢華的婚禮。印度次大陸的服裝設計師或多或少都設計結婚禮服,實際上,新娘禮服占了印度時尚工業(yè)80%的產值。
婚紗市場上的國際品牌很難進入印度,因為不像中國,印度人的結婚禮服非常具有民族特色。《時尚》雜志印度版介紹說,很多西化的印度年輕人日常穿著很前衛(wèi),比如說可以穿Comme des Garcons(日裔設計師川久保玲創(chuàng)立的時尚品牌),但是在結婚的婚禮上要絕對傳統,不能穿西式的衣服。所以毫不奇怪的,最近印度本土設計師塔希里安尼(Tarun Tahiliani)在印度新娘時裝周上舉行的婚紗發(fā)布會,吸引了孟買的上層社會集體到場。塔希里安尼是印度著名的服裝設計師,他既設計時裝也設計婚紗,這位本土設計師把西方原素注入到印度的傳統服裝中,所以他的婚紗既符合傳統也符合潮流。
在塔希里安尼的婚紗發(fā)布會上,男女模特穿著紅色的、深褐色和金色的結婚禮服走著貓步,這些傳統紗麗式的禮服中有著歐式服裝的影子,據說這些禮服的靈感來自英國殖民者還沒有到來之前的,莫臥兒王朝統治印度時期的服裝。用一位印度學者的話來說,那是藝術,文學,舞蹈和哲學的盛期,其光輝不亞于西方的文藝復興時期。
印度的結婚禮服市場一年有20億美元的交易額,也因此培育出了很多像塔希里安尼一樣優(yōu)秀的服裝設計師。
一場像樣的印度婚禮,要為不同的時刻準備不同的衣服,所以通常需要幾套禮服。由于經濟不景氣,如今孩子一出生,母親就得開始為她將來的婚禮做準備了。而對設計師來說這也是好事,塔希里安尼設計的婚紗的起家從6000美元已經飆升到9萬美元。
印度婚紗市場的繁榮不僅僅來自傳統,像中國一樣,印度的富翁們也促進了奢侈品市場的繁榮。印度的百萬富翁急于花銷,西方人發(fā)展出了多種多樣的花錢方式和途徑,但是印度卻沒有這些享樂消費的模式,于是親朋好友匯聚一堂的婚禮就成了展示財富的唯一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