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里昂天主教大學(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yon)位于法國第二大城市里昂(Lyon)市中心美庭廣場(Bellecour)附近,該大學創(chuàng)建于1875年,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現(xiàn)由里昂天主教學院創(chuàng)建保護者協(xié)會管理,屬于私立高等學府。其中的法國語言與文化學院(l’Institut de Langue et Culture Fran?aises)致力于對外法語的教學,專門針對希望學習法語的外國人設立。
學生來自于世界各國
學校依據(jù)入學測試的語言水平分班,同學來自世界各地,外貌衣著差異巨大本在意料之中,但當我第一次推開教室門的時候,仍然大吃一驚:窗邊端坐一位高僧,一襲棕黃色緇衣,在射入教室的陽光沐浴之下,頭畔佛光隱現(xiàn)。高僧旁邊坐著一位老奶奶,滿頭金發(fā)銀絲,眼角嘴邊遍布皺紋,面帶慈祥的微笑,把視線移到另一邊,映入眼簾的是一位外表精明干練的中年男子,灰白的頭發(fā),略顯瘦削的臉頰,一雙眸子精光四射,帥氣筆挺的純黑長袍,真像電影《黑客帝國》里的尼奧。
教室并不是非常大,全部課桌排列成呈“U”型,我剛剛坐定,門吱呀一聲推開了,一位皮膚白皙、身材窈窕的女孩子走到教室前方,說,“我叫美拉妮(Mélanie),很高興能夠和大家一起體驗法語的美麗……?!保瓉硎俏覀兎ㄕZ必修課程的老師。而后同學們自我介紹,我這才得知那位高僧來自柬埔寨;老奶奶是捷克人,在退休后來到法國小住,由于個人興趣學習法語;“尼奧”是意大利首都羅馬天主教大學神學院的教師,來法國進修法語。同班同學還有來法國學習西餐廚藝的日本姑娘、由于職業(yè)原因希望提高法語水平的德國記者、大學互換交流的韓國大學生、曾經(jīng)在中國擔任英語外教的美國小伙兒……等等。
學生與教師平等交流
法語語言教學實行小班上課,班級一共有十四、五個同學。課上的內容很豐富:每周四天上午是主修課——-法語基礎課程,每位學生每周可以選擇兩門下午的選修課。選修課的題材包羅萬象:戲劇表演、傳統(tǒng)美食、法國文學、法律……美拉妮的授課風格風趣可愛,傳道授業(yè)之時氣氛輕松愉快,時而如同一位說書先生將故事娓娓道來,時而如同一位好友和大家侃大山,或者索性帶領大家通過各種集體游戲學習法語。
游戲種類豐富多樣,有些要使用廠商生產(chǎn)的游戲棋牌,更多的游戲不需要很多道具,簡單的紙筆加上熱情高漲的同學就可以讓課堂有聲有色,比如,請高僧在一張紙上寫下時間狀語后把紙折起來,不讓其他人看到,把紙傳給奶奶,請奶奶寫下地點狀語后把紙折起來,不讓其他人看到,傳給“尼奧”寫第一個主語,寫完后傳給下一人寫第二個主語……最后請拿到完整句子的同學打開紙大聲朗讀群策群力造句所得果實,其結果往往是諸如“在雷鳴電閃的午夜時分,埃菲爾鐵塔塔尖之上,布什和希拉克相擁相抱啃豬腳”之類令人絕倒的名句。
為介紹法蘭西的特產(chǎn),美拉妮還曾經(jīng)直接把糖紙上印有各種謎語的糖果帶到班級請學生品嘗。其他的同學也受到感染,有中國同學拿來國內父母寄來的豆腐干,引得歐美同學熱烈討論豆腐干是不是肉做的。學廚藝的日本姑娘把清酒拿到學校招待每位同學評鑒,初嘗白酒的我提杯不過略啜一口,只覺入口辛辣,一股熱浪直沖百匯,印堂潮熱,太陽發(fā)脹,承泣充盈,迎香酸麻,登時“鼻涕與眼淚齊流,白眼共長天一色”……同學們每天沉浸在這樣輕松愉悅的氣氛中,伴隨著歡聲笑語,一節(jié)又一節(jié)充實的課程緩緩流過。
學校沒有鈴聲,參照學校的課程時間表,靠老師的手表與學生的提議決定何時下課,所以各個班級課間休息時間也不盡相同。一下課,大家就會湊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天,有時本國同學之間自然而然就用母語聊起來了,美拉妮就會走過去提醒:“說什么呢,聽不懂,用法語、用法語”。由于書桌排成“U”型,完全沒有前排后排之分,后邊同學不必被迫欣賞前排同學的后腦,同學們在同一起跑線上,機會均等,師生間沒有高高的講桌阻礙,老師不論在課上還是課下,常常從“U”型的開口處走入,學生四周環(huán)繞,便于彼此交流,老師甚至會在上課時坐在桌子上和學生討論,完全顛覆了 “師道尊嚴”的中華傳統(tǒng)觀念,法蘭西“自由、平等、博愛”的國訓自然而然和課堂的實踐教學水乳交融,如春雨潤物悄無聲息地滲入每一位學生的心間。
學生辦公室?guī)鈬鴮W生“遠足”
除了在教室內的課程,還會有些課外的活動,部分直接由學生辦公室((bureau des étudiants))組織,這個辦公室類似于國內的學生會,僅有會長、副會長,由學校里的外國學生擔任,主要職責是聯(lián)系一些可以讓學生出行的地方,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法國生活與文化。一個艷陽高照的下午,學生辦公室提議在里昂城內遠足,了解城內的歷史文化遺跡,并且邀請里昂土生土長的老師多米尼克((Dominique))為我們擔任“導游”。多米尼克五十多年紀,金發(fā)碧眼,身材微胖,總是笑容可掬的樣子,非常親切,很有鄰家大媽的感覺。但這位外平常的大媽堅持學習幾年,在工作之余完成了論文、答辯,并獲得了博士學位。
有了多米尼克的陪伴,我們在城內的遠足途中增長見聞、獲益良多。從學校門前出發(fā),穿過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銅像矗立的美庭廣場,沿著步行街進入共和國路(rue de la république)。1894年6月24日,共和國路上曾經(jīng)發(fā)生勝過一件震驚法國的大事:當時的法國總統(tǒng)山迪·卡諾((Sadie Carnot))被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卡茲留((Caserio))刺殺身亡,后者行刺的目的是譴責權力高度集中國家實施合法暴力的危險性,并通過自己的行動證明貌似微不足道的個人力量可以異常強大。后來,市政部門在總統(tǒng)遇刺地點樹立了一塊大理石牌,并把一塊紅色方磚鑲嵌到本為灰白色方磚的地面上,讓后人銘記此事。
繼續(xù)前行到達市政廣場,左轉來到索恩河畔。過橋之后沿岸行走,有很多家里被稱作“bouchon”的里昂傳統(tǒng)小酒館,古時的小酒館往往以一捆干草或麥秸放在門前作為招牌,這些干草麥秸叫做“bouchon ”,這類小酒館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此時步行上山可以游覽里昂老城,老城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期間逐漸建成,腳踏擁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石路,眼見老宅斑駁墻面布滿的青苔,真切地感受到歲月流逝、滄海桑田……
在里昂求學的日子也已經(jīng)成為歷史,當年的朋友們各奔東西:“尼奧”回到意大利重執(zhí)神學院教鞭,美拉妮已嫁為人婦在智利經(jīng)營家庭旅館,多米尼克現(xiàn)在兒孫滿堂,正在幸福地等待第三個孫兒的出世。另一些同學則不知身在何方,每每夜色蒼茫之時,不禁自問現(xiàn)在同一片星空下的昔日同窗正在做什么,高僧是否伴著青燈古佛在深山古剎中念誦經(jīng)文?奶奶是否已經(jīng)返回故鄉(xiāng)正坐在溫暖壁爐前打盹?里昂天主教大學法國語言文化學院里仍然匯聚著全天下希望學習法語的人們,迷你聯(lián)合國的故事仍在上演,只不過物雖是,人已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