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如何“有效備課”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每位教師面臨的新課題。備課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備課質量的高低關系教學效果的好壞。值得一提的是,備課除了要了解學生、確定教學目標和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外,還應注意六方面。
一、樹立新的課程理念
要想“有效備課”,就要突破和創(chuàng)新。如果教師在教育思想上沒有重大轉變,那么在備課方法上就不會有真正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如今,學生的思維方式個性鮮明,極具時代感,因此教師必須順應時代,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為一體,使“教”與“學”相得益彰。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備課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發(fā)展上來,時刻把學生的需要和感知放在首位(例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方法是否有利于學生探究,問題設計是否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等),教會學生適宜的學習方法。只有教師樹立新理念,才能使課堂教學與時俱進,真正做到“有效備課”。
二、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小學數(shù)學教材體系有兩條線索。一是數(shù)學知識,即呈現(xiàn)在教材上的教學內容。二是數(shù)學方法,即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因此,教師要從中挖掘教學資源,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留有學習空間,并針對他們可能想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案作出預設,以達到“有效備課”的目的。為此,教師應做到兩點。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中有大量活潑、生動的情境圖,教師備課時應充分利用這些圖畫的風格和色彩,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好奇心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心愉悅地融入學習中。
2.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因此,教師要把學生應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與他們喜聞樂見的生活內容緊密結合,從而令教學內容生活化,以便學生觸類旁通。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教法,更要備學生。首先,教師應認真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和心理特點,了解他們的個性化需要,做到用心備課。其次,教師要明確教學的切入點和目標,再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歸納分類,做到區(qū)別對待、有的放矢。最后,教師應開展面向個性化對象的備課工作,照顧和尊重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趕上課程進度,達到整體進步的最佳效果。
四、備課時要注重教學方法的科學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采取富有創(chuàng)新性、前瞻性和獨特性的教學方法是每個教師應強化的基本功。具體方法是:備課時,結合教學實際,把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有機結合,指導學生采用“搜集資料”“大膽質疑”“實踐驗證”“交流討論”和“歸納總結”等學習方法,做到“一法為主,多法配合”。歸根結底,找出適合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備課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師只有幫助學生找到適宜的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生自由、快樂地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五、備課時要合理設置“預留空間”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避免“一言堂”教學法和“填鴨式”授課法,應給學生留有互動和交流的時間與機會,讓學生大膽質疑,充分表達個人見解,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教師只有在備課時提前預想到可能出現(xiàn)的一系列不確定性問題,并盡早想出應對辦法,才能掌握課堂互動教學的主動權,同時增強課堂教學的挑戰(zhàn)性。只有合理設置課堂“預留空間”,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教”與“學”的互補,提高“教”的針對性,促進“學”的自主性,達到從“預留空間”要課堂效益的目的。
六、備課要注重“教學反思”
有些教育專家認為:教師成長=經(jīng)驗+反思??梢?,“教學反思”是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有效措施。一句話:在反思中總結,在反思中變化,在變化中創(chuàng)新。其實,教師的教學過程也是學習過程。因此,需要進行系統(tǒng)、完整的歸納、總結,明確得失,對癥下藥,形成簡潔、明了的課后小結——“教后記”。
“教后記”的主要內容包括:“總結經(jīng)驗”“問題剖析”“整改措施”和“理論提高”等。教師特別要在“教后記”中寫出“教的空白點”——也就是學生“學的空白點”,即對學生學習失利原因的總結。反思教師“教的空白點”,旨在進一步改進教學,彌補不足。有了“教學反思”,才算徹底完成備課工作。當然,對教師而言,最可怕的是不知道不足之處,最可貴的是知道不足之處并及時改進。
其實,“教學反思”的意義就在于讓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有明確認識。因此,“教學反思”不容忽視,常反思才能常出新。教師只有勤于思考自已教學實踐中的“得”與“失”,才能更好地理清思路,另辟蹊徑,迸發(fā)智慧的火花,有針對性地指導下一步的教學實踐,達到“有效備課”的目的。
小學數(shù)學課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做到少而有精?就是要在備課上下功夫。只有備得細,才能講得少,才是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備課”。
(作者單位:山東省金鄉(xiāng)縣教學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