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已走過十多個年頭,既結(jié)出累累碩果,也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理解與實踐。基于此,我以“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主題進行課題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既是學習能力生成的途徑,又是學習目標。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預設目標往往難以達成。例如在There be句型的教學中,預設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用There be句型組句,內(nèi)容要涉及食物、動物和交通工具等,并熟練運用其肯定、否定和疑問等形式,且能自主回答。在制定預設目標時,我以為這種難度的內(nèi)容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但事實證明,這一內(nèi)容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僅僅流于形式,并未取得明顯收效。
二、問題的分析與解決
1.分析
經(jīng)分析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缺少必要的細節(jié)支撐,缺少明確的任務驅(qū)動,以致學生合作無力、合作失序。
2.猜想
結(jié)合分析,我們試圖通過“以明確的任務為驅(qū)動,以豐富的合作方式為保證”的方法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3.例證
研究表明,如果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設計合理的小組合作任務,確定不同的合作方式,就能有效化解小組合作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以教學There be句型為例。
首先,確定三個教學任務。一是讓學生熟悉There be句型及其使用情境,這主要通過有意義的講授完成。二是讓學生結(jié)合手邊的物體,用There be句型組句,在小組內(nèi)先自主組句,然后交流與討論。三是在新的小組合作要求下,讓學生通過組內(nèi)合作與組間合作的形式展示,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增強對There be句型的理解。其中,第二和第三這兩個教學任務屬于小組合作學習范疇,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其次,實施合作教學。在引出There be句型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結(jié)合手邊的橡皮、塑料尺和課本等組句——這是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這一過程并不復雜,學生能較容易地組出句子。(例如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There is a rubber in the pencil﹣box.)之后,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和討論,這時學生的自主構(gòu)建結(jié)果趨同,即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學習水平一致。這就需要通過進一步的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組句水平。于是,小組合作學習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最后,提出要求更高的學習任務。編一個小故事,在小故事中巧妙運用There be句型。顯然,這是一個較難完成的任務。這時,只有教師點撥到位,學生才能進入自然的小組合作學習狀態(tài)。實踐表明,在一個五人小組內(nèi),各個成員會從故事情節(jié)、人物設置和對話設計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構(gòu)思,然后集體討論如何將There be句型巧妙運用于故事之中。這一任務似乎遠離了There be句型的學習,但卻通過興趣的激發(fā),讓學生真正掌握There be句型的用法。
有了明確的任務,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就會運用多種方式,因此效果較為明顯。例如有一個小組的學生將一個經(jīng)典的漢語小故事翻譯成英語,其中多次運用There be句型(Long long ago,there was a mountain.There is a temple on the mountain.There is a monk in the temple…),獲得不少學生的喝彩。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些生疏的單詞是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向教師詢問獲得的。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采用“組內(nèi)合作”的方式,更采用“組間合作”“交叉合作”等方式,由于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因此合作效果較好。
三、課題研究反思
實踐證明,只有當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明確的任務驅(qū)動和豐富的合作方式時,當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與確定合作方式時,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取得實效。需要指出的是,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小組合作+學習”,而是基于學生合作需要的學習方式。其中,合作方式是學生合作的保障,合作目標是學生合作的動力,只有理解這一點,才能深化小組合作學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東陳鎮(zhèn)東陳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