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北京時間2012年12月12日,國際知名音樂家、印度西塔爾演奏大師拉維·香卡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的斯克里普斯紀念醫(yī)院(Scrlpps Memorial Hospital,in La Jolla,California)逝世,享年92歲。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拉維,香卡就因心臟健康問題在美國進行過心臟手術(shù),之后的數(shù)十年里也會因此偶爾犯病。年過九十以后他在呼吸和心臟方面的疾病凸顯出來,特別是在去年身體健康大不如從前。即使是這樣,拉維’香卡仍舊活躍在舞臺上。逝世前的一個月,也就是11月4日晚7:30還在加利福尼亞的Long Beach舉行“慶祝人生進入第十個十年”(Celebrating Hi8 Tenth Decade)的現(xiàn)場音樂會。月余后,他在圣地亞哥的一家醫(yī)院接受了心臟瓣膜置換手術(shù),手術(shù)進行得非常成功。然而,遺憾的是,他最終還是沒能從術(shù)后的狀況中恢復過來……
2012年12月20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舉行了拉維·香卡大師的追悼會。本文作者與拉維,香卡是師生、朋友,由于時間和距離等問題不能親自出席在美國的追悼會,謹以此文對“古魯”(老師)拉維,香卡大師進行追憶。
一、拉維·香卡與印度音樂
拉維·香卡是印度卓越的音樂家、杰出的演奏家。92年的藝術(shù)人生發(fā)展之路是不同尋常的,在他的音樂中宗教與世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印度與西方等多種文化的混合是獨特的,然而,他把這種多樣性的成分融為一體,終以一種全球視野下的藝術(shù)交融形式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拉維·香卡的父母,兄長都十分喜愛音樂。幼年的香卡同家人經(jīng)常去寺廟聆聽僧侶們演奏各種音樂,享受一種屬于自己的、完美的、純粹的、和諧的妙音。家庭的熏陶,環(huán)境的影響,加之自身得天獨厚的藝術(shù)才華,讓拉維·香卡的精神世界樸素而充實,印度傳統(tǒng)音樂在其心靈深處扎下了根基。
跟隨哥哥的印度舞蹈團赴歐洲近十年的巡回演出和暫居法國的經(jīng)歷,讓童年的拉維·香卡很快地成長起來。他不僅參與表演各種舞蹈角色而且還學會彈奏西塔爾、薩魯?shù)碌炔煌挠《让褡鍢菲鱽頌槲璧赴樽?,這一過程開闊了他的眼界,也讓人們看到了少年香卡自身所特有的潛質(zhì)。在印度與西方社會文化背景的交叉中,故土的民族情結(jié)、宗教信仰、古老傳統(tǒng),思維方式等貫穿于他一生的音樂實踐之中。
拉維·香卡沒有受過完整系統(tǒng)性的學校教育,只是在貝拿勒斯(兩年)和巴黎(兩年)經(jīng)歷了短暫的學校生活。在麥哈爾七年的“學徒生涯”是他一生中時間長、受益多的一個重要時期。印度傳統(tǒng)音樂教育“家族式師徒傳承”(Guru-Shishya-Parampara)模式中,古魯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強大而有力的,其中心點體現(xiàn)在“一對一,口傳心授”的教學之中。古魯阿拉烏汀·汗給予香卡的教育和影響令他終身難忘,在他通往世界音樂之路上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時間讓我們將歷史劃分為過去與今天、古老與現(xiàn)代。然而,絕對的現(xiàn)代是沒有的,而古老的傳統(tǒng)則是永存的。拉維·香卡從幼年的天分到童年的游歷,從青少年的學徒到成年人的初創(chuàng),從本土的立足到西方的傳播,他92年的藝術(shù)生涯經(jīng)歷了從青澀到成熟,從成功到收獲的季節(jié)。
二、拉維·香卡與世界交流
拉維·香卡在音樂上展現(xiàn)出豐富的想象力和審美力,他在自己創(chuàng)辦的民族樂隊里嘗試本土各民族音樂文化融合的實驗。20世紀中后期,他帶著印度傳統(tǒng)音樂、帶著民族文化底蘊邁入西方世界,先后與小提琴演奏大師耶胡德·梅紐因(Lord Menuhin)、法國長笛演奏大師吉恩·皮埃爾·蘭帕爾(Jean-Pierre Rampal)、日本尺八演奏家山本邦山(Houzan Yamamoto)、古箏演奏家宮下伸(susumu Miyashita)、俄羅斯大提琴演奏家羅斯特羅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等進行了形式各異的跨文化音樂交流,大膽的嘗試創(chuàng)新使得他和印度傳統(tǒng)音樂文化在東方與西發(fā)古典與流行。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世界音樂文化中相識、溝通、交流、交融。
拉維·香卡一方面進行演出交流的活動,另一方面還從事印西音樂傳播方面的教育實踐。他在孟買和洛杉磯創(chuàng)立“金那拉音樂學校”(Kinnarra Musical Sch001),在印度建立了“拉維·香卡音樂表演藝術(shù)研究院”(RIMPA)。2002年底在新德里建成他夢寐以求的拉維-香卡基金會(Ravi Shankar Foundation)。
作為印度西塔爾演奏大師,他灌錄的唱片、卡帶、CD、VCD和DVD無疑都是世界音樂文化寶庫中珍貴的資料文獻。他先后到達中國(包括大陸、香港、臺灣)在內(nèi)的幾十個國家進行表演,其精湛的演技,高度的修養(yǎng)使觀眾為之傾倒。拉維·香卡作為印度音樂發(fā)展史上的一代宗師在世界范圍內(nèi)獲得了無數(shù)的獎項與榮譽。在他臨近生命的盡頭,獲得了“中國第一屆太極傳統(tǒng)音樂大獎”(2012,10)和“格萊美終身成就獎”(將于2013年2月頒獎)。
三、拉維·香卡與中國之情
早在1935—1936年間,拉維·香卡跟隨哥哥的舞蹈團便安排了赴中國、緬甸、馬來半島、新加坡。日本和美國等地的世界巡演計劃。然而,伴隨著他們父親的去世(1935年9月)這次世界巡演計劃中途改變了行程。直至半個世紀之后,拉維·香卡才完成了中國之旅。
1983年8月,應中國文化部和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的邀請拉維·香卡來中國進行友好訪問。受上級領導委托,陳自明全程接待并陪同,因而與拉維-香卡相識。也正是這次的訪問交流使得中國、印度相互了解,讓兩國音樂文化有了近距離接觸。
拉維·香卡先后在北京、成都,上海等地進行展演并獲得成功。北京地區(qū)不僅進行了兩場音樂會演,而且還在廣播電臺進行錄音,并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辦了印度古典音樂的專題講座。拉維·香卡著重介紹了西塔爾琴的特征、演奏技巧以及印度古典音樂的形態(tài),讓我們了解印度古典兩大支柱——拉格(Raga)和塔拉(Tala)。拉維·香卡結(jié)合自己的演奏、演唱現(xiàn)場解釋高深的印度音樂理論,由淺入深、深入淺出地講解使觀眾聽得清楚、明白。
拉維‘香卡的這次訪問交流對中國和印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在此之前,我們對印度的了解多為印度電影音樂,即使是從事音樂專業(yè)的人士對印度古典音樂理論也了解甚少,而且大多是書本上的概念,對舞臺表演實踐沒有機會認知。反之,印度對我們的音樂文化認知更是寥寥無幾。通過拉維·香卡的音樂會展示以及深入淺出、饒有風趣的專題講座,我們才開始正式認知,欣賞印度的古典音樂,并在意識中將印度音樂的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起來。由此,陳自明對印度音樂產(chǎn)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開始將印度音樂引入到我們專業(yè)音樂院校的課堂里。
交流活動之余參觀瀏覽了中國的名勝古跡,陪同他登上了八達嶺長城并拜他為古魯(Guru)。期間,陳自明向香卡請教了不少關于印度音樂的問題,他都耐心地解答。交流活動中,中國音協(xié)為他舉行了專門的座談會,會上拉維’香卡欣賞到了我國民族樂器琵琶和古箏的演奏,對此很感興趣。他對陳自明說:“以前我做過音樂上‘東方與西方相遇’的嘗試,很成功。今天我想,我們可以用西塔爾琴與琵琶或古箏再做一次‘東方與東方相遇’,一定很有創(chuàng)意,希望以后能實現(xiàn)……”
拉維·香卡認為只有到了印度,才能真正體驗到印度音樂的真諦和妙處。并建議陳自明盡快到印度去學習。,還要求我?guī)蠋讉€年輕的學生去學印度的樂器和印度鼓。訪問結(jié)束之際,拉維·香卡將自己的自傳《我的音樂我的生活》以及附有錄音帶的《印度音樂入門》送給陳自明。該書是他專為外國人學習印度音樂而撰寫(五線譜,印度文字譜雙解)。針對這次訪華,陳自明在1984年第1期《人民音樂》發(fā)表文章了《拉維·香卡——來自印度的音樂使者》有詳細介紹。
1989年,筆者作為訪問學者赴印度研修期間。曾應拉維·香卡之約到其家中與印度音樂家進行交流。參加這次交流活動的包括全印廣播電臺的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帕瓦爾(Pawar)先生和香卡的幾位演奏薩魯?shù)隆⑺焕暮图膶W生以及兩位來自蘇聯(lián)的拉脫維亞青年。陳自明表演了小提琴獨奏《梁?!贰ⅰ抖吃隆芳啊缎〔轿枨?、《圣母頌》等中外作品。拉維·香卡對演奏給予肯定,隨后讓帕瓦爾用小提琴演奏了印度斯坦風格也門(Yaman)拉格。這是筆者第一次近距離地聆聽印度小提琴演奏,感到相當震撼。印度小提琴與歐洲小提琴的風格大相徑庭,這是一種特殊的韻味,它的技法、表現(xiàn)方式與西方均完全不同。歐洲的小提琴傳入印度之后經(jīng)過發(fā)展已完全融入印度音樂體系。這次交流是成功的,我們增進了對彼此音樂文化的了解和欣賞,也是對中印文化交流的又一次嘗試。中國駐印度大使館文化參贊李先生得知此次交流活動后,又特意設宴回請了拉維·香卡和著名的舞蹈家莉拉桑姆森,并向拉維-香卡贈送了中國音樂文化的資料。
2000年到2002年間,張玉榛在印度新德里藝術(shù)大學做訪問學者,在印度RCCR安排以及陳自明的力薦下與拉維·香卡相識且有幸得到他的賜教。張玉榛回國后仍保持了這一學術(shù)資源,并順利完成其中央音樂學院博士學位《拉維·香卡藝術(shù)實踐中的印西音樂交融》的課題研究。之后,經(jīng)過數(shù)次修改,由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了該部專著《東方與西方相遇:拉維·香卡印西音樂交融研究》。
2012年8月,中國音樂學院和太極傳統(tǒng)音樂基金會共同發(fā)起,主辦了第一屆太極傳統(tǒng)音樂獎(Taiji Traditional Music Award),太極傳統(tǒng)音樂獎授予在全球傳統(tǒng)音樂的表演、傳承、理論和傳播各領域內(nèi)有杰出貢獻和創(chuàng)意性貢獻的個人和團隊,張玉榛作為推薦人推薦拉維-香卡參與這個獎項的評比,最終獲得成功。由于身體原因,拉維·香卡不能親自來中國領獎,委托筆者在10月25日頒獎晚會上替他接受頒獎,他本人從美國特意發(fā)來DV在晚會上播放。視頻中不僅展示了他90歲高齡時的音樂會表演片段,還用簡短的言語表達了對獲獎的感謝和對中國的友好之情。太極傳統(tǒng)音樂大獎組委會原本計劃在兩年后的第二屆頒獎晚會上邀請拉維·香卡到中國進行表演,遺憾的是,這一愿望將永遠無法成為現(xiàn)實了。
結(jié)語
印度已故前總理尼赫魯稱拉維·香卡為“印度非官方文化大使”;印度現(xiàn)總理曼莫漢·辛格辦公室在發(fā)布拉維·香卡去世消息時,稱拉維·香卡為“印度國寶、印度文化遺產(chǎn)的全球形象大使”。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時期隨著拉維·香卡的仙逝而宣告結(jié)束。印度人民和世界各國的人們將一起緬懷他不可逾越的音樂天資、藝術(shù)造詣、天籟之音、交流之橋。博愛境界、和平精神……
拉維·香卡為印度當代音樂發(fā)展掀開了歷史新篇章,他的音樂凸顯民族、傳統(tǒng)與交融之特性。92年的藝術(shù)實踐讓他活躍于世界音樂之林,他是印度傳統(tǒng)音樂不可撼動的繼承之人、傳播之人、發(fā)揚之人、光大之人。
巨星隕落音樂永恒……
(責任編輯 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