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數(shù)世間,唯有古玩是情趣與財富共增的投資方式。
有媒體說,受一種懷舊情緒的影響,人們意識到古人的遺作比現(xiàn)代人的藝術(shù)更能準確地傳達過去與現(xiàn)代之間的姻親感,所以得到人們的喜愛。我想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的原因,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消費者選擇的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市場讓他們感到這其中有錢可賺。過去在商者常說這樣的話:米是一分利,布是十分利,鹽是百分利,茶是千分利,古玩是萬分利。這種說法未免有夸張的成分,但也說明在諸種經(jīng)營中古玩是一個暴利行業(yè)。所以古玩界又有“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
董其昌在《古董十三說》中又說:“古之好古者聚道,今之好古者聚財?!边@也未必,好古者聚財與聚道也不能分古今,況且董其昌的“今”如今也成為古了。但古玩一定是要經(jīng)營的,玩古玩也要講究賺,如果是越玩越賠,越玩越窮,那還有誰來玩呢,還有什么情致可談呢?
據(jù)國內(nèi)主要藝術(shù)品拍賣公司統(tǒng)計,從1994年以來的近二十年間,明代青花官窯器市場價增長了40倍。試想,除去學(xué)識、情致、藝術(shù)品把玩的樂趣不計,就投資本身說,還有什么比藝術(shù)品更能賺錢的。古玩不僅是玩有所樂、玩有所得,還會玩有所賺。當然了,玩古玩也有玩賠的,玩進去的,但那是非正常因素,這就歸結(jié)到另一個話題,古玩雖好玩,但不是人人都可玩的,它是學(xué)識、財富與悟性的綜合之玩,情致之玩,是玩的最高境界。
有人會說,玩古玩得需要大手筆投資,小錢如何玩得。此話說得既有道理,又沒道理。有道理是說要進出拍賣行,玩古代名家字畫,玩宋代五大名窯,玩明清官窯,玩漢唐古玉,那是需要大投資,手中最起碼得握有千八百萬。大眾之玩之賺不必有這樣的大手筆,三五萬足可玩得開心,賺得快活。一位朋友用了三年時間,花了6萬元人民幣,藏了500把民國以前的瓷壺,其書房取名“五壺軒”。同城有位企業(yè)家欲出十幾萬元收藏,他執(zhí)意不肯。據(jù)專家稱,以當下的市場行情,再過十年,他的這500把壺,其價值少說也在2000萬元左右。最近,他已與一家出版社簽約,準備出版《中國瓷壺鑒賞圖錄》。還有一位朋友,兩年時間,花了不到兩萬元人民幣,收藏了二百多件水盂。最近,他也在搜集整理資料,開始寫一本《中國水盂》的書,想來待書出版后,他集藏的水盂,其價值將會什么樣?
然而,玩有所賺又不僅僅是金錢增值這么簡單。我熟識的一位收藏書畫的老先生,曾將一幅倪云林的山水畫拿到北京找一位專家鑒定,誰知這位專家一眼沒看就婉言拒絕了。專家說,我不鑒定一是讓老人免遭可能的壞結(jié)果打擊;二是不急于賣錢就沒必要鑒定;三是真正的藝術(shù)品無論真?zhèn)问詹赜肋h有價值。專家的意見讓我誠服,說得極為在理。是啊,你的收藏既然感官和心靈都得到了愉悅,且還從中體驗了歷史時光的流轉(zhuǎn),那么,讓它繼續(xù)陪伴你幾十年又有什么不好的。所以說,古玩是要在玩中賺,但又絕不同于做買賣那般簡單地賺現(xiàn)錢,古玩最主要賺的是一個賞心悅目的心情、胸襟飽滿的狀態(tài)和頤養(yǎng)心性的途徑。所以玩有所賺的過程應(yīng)當是這樣的:愛而藏之、藏而玩之、玩而研之、研而賺之,賺而益玩之,直至成為一個有學(xué)識、有悟性、有眼力、有財富、有境界的大玩家。
當有人因為豪宅香車、金錢美女而變得激昂張揚起來的時候,玩古玩的人會從容一笑,因為他知道,標志財富的永遠是天文數(shù)字,而只有古玩能將這種天文數(shù)字演繹得如火如荼,有情有致;只有古玩這種塵世最美好的結(jié)晶,能代表永恒。玩過古玩,面對多少財富,不再心怯,不再失措,天文數(shù)字也可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如同歷經(jīng)滄海,不再懼怕大河:上過高山,難再畏懼小丘,從而能平淡看待財富,看待一切。這就是張伯駒將國寶級的《平復(fù)帖》、《游春圖》獻給國家的崇高境界,是金錢之外精神富有的大賺,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心態(tài),也是古玩情致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