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香港青年協(xié)會以自填問卷的方式訪問了1400多名中小學生,以了解他們的開學壓力。面對新學年,學生最擔心的是考試壓力;其次是課程太深,怕跟不上進度;超過三成的學生擔心又要讀書,又要兼顧課外活動或興趣班以及補習班。
孩子課外活動多,給家長也造成了莫大的壓力。家長們制作了復雜的excel表格,請幾個外傭、專業(yè)司機接送孩子的大有人在。學生和家長之所以忙于各種課外活動,是因為名校在招生時,活動和成績“兩手”都要硬。從托兒所開始就要面試,考小學更要筆試。好的小學都需要家長給小孩做好幾頁紙的簡歷,上面放上各種比賽的獲獎證書。要進名校就更忙了,某些學校規(guī)定要學兩種樂器,還有學校規(guī)定要學兩種外語。有家長就感慨,自家孩子比大國總理還忙。
有很多壓力是家長自己給自己的。香港學校分為國際和本地兩類,本地又按照公立和私立,英文、廣東話和普通話來分,這讓有些家長無所適從。什么都不愿意放棄的家長,有的會給孩子選英文幼兒園,又在下午上另一家中文幼兒園。三四歲的孩子每天從早上八點半一直上課到下午四點半,中午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吃飯休息,還要從一個學校奔赴另一個學校,中午只能簡單在私家車上由保姆喂飯了事。
還有家長明明已經(jīng)把孩子送到非常難進的學校,還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到處去考其他名校,希望能夠插班。考上之后,他們又猶豫不決,到底上哪一家好呢?有人在第一個月把孩子送到兩個不同的小學,一周上一家,一個月后再做決定。香港幾家好的學校本來就是百里挑一,因為這些人為的霸位,更是一位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