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張子琦
獨立審判試點待啟
□ 本刊記者 張子琦
“由于基層法院在財政和人事任免上受制于地方政府、黨委,‘兩院’幾乎退化為政府職能部門。所以案件一旦遭遇地方干預,法院想要行使獨立審判權的難度可想而知。”
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署名文章《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進一步強調確保獨立審判的兩項內容,以此作為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的呼應。而此前4天,有媒體從最高人民法院通氣會上得到信息:“政法委今后將不會介入個案。”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陸續(xù)平反了一系列冤家錯案。這些案件背后,往往可以看見地方政法委、地方政府的身影。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勇在《人民法院報》上撰文稱,在我國現(xiàn)實情況下,冤假錯案往往是法院奉命行事、放棄原則或者工作馬虎失職的結果。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公布之后,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相繼出臺了相關具體措施,被很多法律界人士看作是解決我國目前司法體制中存在問題的“良藥”。
“獨立審判包含兩個層次,一是案件辦理遵從于法律,獨立于外部的行政機關、組織個人、媒體輿論;二是強調法院系統(tǒng)內部的獨立性?!?/p>
“審判機關獨立行使審判權”并不是首次被提及。今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時,就提出“要確保審判機關獨立行使審判權”。此后,最高人民法院領導在公開場合提及司法改革時都會涉及“獨立行使審判權”。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p>
10月28日,最高法發(fā)布《關于切實踐行司法為民大力加強公正司法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見》,將堅持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單列成章。
不過,“獨立審判”反復被提及,恰恰反映了一個尷尬現(xiàn)狀——審判不獨立。
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賀衛(wèi)方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憲法》中明確規(guī)定,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預。然而,具體到現(xiàn)實層面,雖然我國實行的是“一府兩院制”,“一府兩院”的地位是平等的,但由于基層法院在財政和人事任免上受制于地方政府、黨委,“兩院”幾乎退化為政府職能部門,有些地方甚至出現(xiàn)了法院就某些案件要向政府匯報、請示的現(xiàn)象。所以案件一旦遭遇地方干預,法院想要行使獨立審判權的難度可想而知。
2013年,甘肅省蘭州市中院發(fā)布《行政審判白皮書》。該院自2008年至2012年以來結審的1065件一審行政訴訟案件(俗稱“民告官”案件)中,行政機關敗訴194件,敗訴率為18.2%。有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政府敗訴率低不一定代表政府做了一些不恰當?shù)母深A,但是“民告官”普遍偏難,仍說明法院相對于政府而言是勢弱的,地方行政長官的意見往往可以左右法官的判斷。
此外,政法委的“個案協(xié)調”也是影響司法機關獨立審判的因素之一。
近年陸續(xù)被平反的河南趙作海、湖北佘祥林等案件當時都是因證據(jù)不足、存在重大疑點,被上級法院作出“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裁定。但當案件打回當?shù)刂螅洰數(shù)卣ㄎ瘏f(xié)調,當?shù)胤ㄔ焊鶕?jù)協(xié)調意見,最終做出了有罪裁決。
面對“法官連站都站不直,怎么能辦案公正?”的尷尬境地,一位最高法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只有獨立才能保證公正,這是司法體制改革的方向。
改革的信號早已放出。今年1月,習近平在全國政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被普遍認為是“司法改革的一個積極信號”。
今年7月,中央政法委針對執(zhí)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出臺了首個關于“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指導意見”,對審判環(huán)節(jié)“疑罪從無”等原則做出了重申性規(guī)定。
意見出臺后,有評論人士認為,這是推進“審判獨立”切實實行的信號,也有一些法律界人士并不過于看好:“中國司法體制改革涉及司法與政治體制、法官素質和審判方式等各種問題?!辟R衛(wèi)方在此前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制度上保障司法機關的獨立性,才能使‘意見’更好地發(fā)揮作用?!?/p>
然而,這些“擔心”在《決定》公布之后,似乎有望得到解決。不僅如此,《決定》公布前夕,最高法于10月28日公布了其制定的《關于切實踐行司法為民大力加強公正司法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見》。其中要求,堅持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堅決抵制各種形式的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排除權力、金錢、人情、關系等一切法外因素的干擾,不斷健全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制度機制。
對此,國家行政學院法學教研部教授楊偉東認為,上述《意見》對排除權力等干擾因素做出了規(guī)定,這些制度支撐使審判獨立變得更為具象。
一位最高法負責人對此做出了解釋:獨立審判包含兩個層次,一是獨立于外部的行政機關、組織個人、媒體輿論,尤其是對于基層黨委、政法委、地方政府來說,案件辦理遵從于法律,“現(xiàn)在已有明確的意見,地方黨委、政法委不插手個案?!倍菑娬{法院系統(tǒng)內部的獨立性?!吧舷录壏ㄔ褐g是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關系,法官辦案不搞請示匯報,辦案權不受院長庭長的干預?!?/p>
11月21日,該負責人的解釋得到體現(xiàn)。最高法召開通氣會,公布《關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錯案工作機制的意見》,《意見》規(guī)定:法院“嚴格依照法定程序和職責審判案件,不得參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聯(lián)合辦案”。并且,除涉及外交、國防等特殊領域外,“政法委今后將不再介入個案”。
對于《決定》以及最高法今年以來接連出臺的意見,中央政法委也有表態(tài)。
孟建柱在《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中指出:“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改革司法管理體制,先將省以下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財物由省一級統(tǒng)一管理。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經費由省級財政統(tǒng)籌,中央財政保障部分經費……從現(xiàn)行憲法框架內著手,探索與行政區(qū)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通過提級管轄、集中管轄,審理行政案件或者跨地區(qū)民商事、環(huán)境保護案件?!?/p>
在11月28日舉行的全國法院司法公開工作推進會網(wǎng)絡訪談中,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鄭鄂表示:“司法公開是確保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關鍵,是司法工作取信于民的關鍵。公開不僅可以震懾腐敗、防止腐敗,還可以幫助法官抗干擾,因為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p>
此前,廣東高院作為最高法選定的11個司法公開試點之一,其司法公開已經運行了兩年。
然而在具體操作上,也存在擔憂的聲音。有評論人士認為,“人財物統(tǒng)一管理”之后,可以避免基層法院對地方政府的依賴,但“下一級法院受高級法院或者省級層面政府因素的干預或許會增多”,使本來沒有從屬關系的“下一級”法院淪為“下級法院”。
最高法對此也作出了回應。最高法司法改革辦公室法官何帆在題為《夯實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制度基礎》的文章中強調,各省法院人員、編制將由省 里提名、管理,法官仍按法定程序任免,法院經費將由中央和省級財政統(tǒng)籌保障。
何帆解讀說,這項改革必須嚴格按照憲法法律,依托各級人大和省級組織、編制機構進行。法院也應當在確保審級獨立的前提下,探索建立科學的法官選任和法官員額制度,規(guī)范上下級法院關系,“堅決避免出現(xiàn)上級法院尤其是高級法院干預下級法院依法獨立審判的情況”。
不過,“省以下法院和檢察院人財物統(tǒng)一管理”將具體如何操作,還有許多細節(jié)有待確定。
在具體實施上,今年10月下旬,最高法院下發(fā)關于深化司法公開、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的試點方案,要求在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陜西等省市部分法院開展試點工作,其中的關鍵即包括消除審判權運行機制的行政化問題。
有消息稱,12月以后,最高法將在多個省市的部分法院正式啟動審判權運行機制試點改革,為期兩年。其中,建立院、庭長行使審判管理權全程留痕制度,加強對院、庭長行使審判管理權的約束和監(jiān)督,防止審判管理權濫用,是改革的“重頭戲”。
□ 編輯 郭鐵 □ 美編 徐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