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周勵
戰(zhàn)略篇
反腐新思路
□文/本刊記者 周勵
整合反腐工作,打好反腐攻堅戰(zhàn),旨在嚴肅整治紀律,反對特權,維護中央權威,并恢復公信力,以提振黨心、軍心和民心,進而實現中國夢。這是王岐山反腐的整個戰(zhàn)略構想。
隨著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一中全會落幕,新一屆中央紀委班子隨之誕生,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出任新一屆中央紀委書記,趙洪祝、黃樹賢、李玉賦、杜金才、吳玉良、張軍、陳文清、王偉當選副書記。
王岐山上任一亮相,便讓人們對今后的反腐倡廉工作充滿期待。正像社會和媒體的評價,王岐山強勢反腐,陸續(xù)推出的一系列反腐新舉措,逐漸呈現新一屆中紀委反腐的戰(zhàn)略構想,開辟了中國反腐的新局面。
今年2月25日,王岐山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做工作報告。我們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下定決心反腐的“三步走”戰(zhàn)略新思路,在近幾個月的實施中逐漸明晰——
第一步,凝聚共識。這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在黨內凝聚共識,尤其是在決策層,這方面在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百日新政”的實施,已經顯示出了極大的默契與共識。習近平多次提到反腐敗的嚴峻性、緊迫性和復雜性,甚至于引用陳后主的“亡國之音”來警醒全黨,可謂語重心長、振聾發(fā)聵。
而在王岐山的部署當中,強調政治紀律是一個凝聚黨內共識的重要舉措,保證黨的集中統(tǒng)一。報告要求,要嚴肅查處違反政治紀律行為,決不允許公開發(fā)表同中央決定相違背的言論,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再一個是在全社會凝聚共識,這種共識不只是凝聚要反腐敗的共識,更是關于怎么反腐敗的共識,就是要堅持懲防并舉、標本兼治,不能一口氣完成反腐敗大業(yè),必然會有一個長期的過程。
第二步,治標為先。王岐山強調,要深刻認識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堅持標本兼治,當前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在反腐敗的問題上,必須堅持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既要治標,更要治本,但在當前腐敗愈發(fā)嚴峻的態(tài)勢下,必須抓住當前的一些腐敗熱點加以整治,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放松治標這根弦。
從目前的舉措來看,有幾點值得期待:
一是整頓作風的八項規(guī)定。這是新的黨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重要舉措,實行一段時間以來,在全國收到了明顯的成效,尤其是“不封路”、“輕車簡從”、“文風會風”、“接待從簡”、“艱苦樸素”等舉措,在全黨全體民眾中受到了廣泛歡迎和好評,這些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治理,更是向已經固有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奢侈浪費”宣戰(zhàn),自然大得民心,也能促進治本之策的實施。
二是有案必查、有腐必懲,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tài)勢。在這個方面,關于“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思路受到熱議和贊賞,而自十八大以來,二十多名高官紛紛落馬,表明了中央的決心。
三是回應群眾反映的熱點進行整治。比如“裸官”問題;比如工程領域專項治理;比如公務員考錄問題。
第三步,依法反腐。這是最值得關注的地方,也是今后反腐敗的根本之策、治本之策,這是值得廣為期待的。在這方面,王岐山用了四點來加強預防腐敗工作:一是教育;二是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三是體制機制制度創(chuàng)新;四是反腐敗法制建設。從依法治國的方略來看,以上四點都是依法治理腐敗之策,就是在大的法治框架下進行反腐敗斗爭,解決當前反腐敗的制度性、體制性障礙,真正規(guī)范權力的運行,強化制約與監(jiān)督,推進公開透明建設,從而推進制度反腐、依法反腐的進程。
習近平的反腐觀
千萬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fā)財
1980年代末期,習近平當時在拓榮縣考察時告誡官員,當官不要以錢為念,要以理想為基礎,“不要看到經商發(fā)財而感到悵然若失……如果覺得當干部不合算,可以辭職去經商搞實業(yè),但千萬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fā)財,還要利用手中權力謀取私利,官商勾結必然導致官僚主義”。
拎著烏紗帽干事,不捂著烏紗帽做官
習近平在上海工作時,在各種場合特別強調反腐的重要性。他告誡領導干部,要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tài)度,始終不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確保“大道”不偏離,“小節(jié)”不喪失。
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習近平在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后,三天兩提反腐。他說道: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近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蕩、政權垮臺,其中貪污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
王岐山擔任中央紀委書記以來的一系列舉措,顯示他的反腐戰(zhàn)略構想。在中國紀檢監(jiān)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看來,這一戰(zhàn)略的核心思路是:從整肅自身隊伍開始,加強制度化的整合,通過先頭部隊“火力偵察”摸底,為以治本為導向的制度反腐贏得時間。
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反腐的重點體現在哪些方面?李永忠認為,可以從王岐山的兩個重要觀點來概括:信任不能代替監(jiān)督,打鐵需要自身硬,正人者先正己。王岐山的戰(zhàn)略主張有兩個方面:其一,紀檢監(jiān)察力量必須加強,首先要加強自身隊伍的紀律性。其二,加強整合。從軍事角度分析,整合就是要適度收縮戰(zhàn)線。這些年中國的反腐戰(zhàn)線拉得太長。紀委的戰(zhàn)線外擴得越來越大,由專門的監(jiān)督機關到辦案機關,再到糾風部門,又到執(zhí)法檢查部門等,離黨內監(jiān)察機關這一職能越來越遠。因此要縮短戰(zhàn)線,集中精力打殲滅戰(zhàn)。
重點工作有三個方面。首先,要劃線。此前已經在廣東、上海啟動了官員財產申報抽查試點,加上最近強調進行的巡視反腐工作。當前反腐要保持查案的力度,最重要的是根據火力偵察的情況,科學劃線。有針對性地劃線,目的是打擊少數,還可以減少阻力,爭取到更多人的支持。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使用“有條件赦免”路徑。當然,劃線的客觀尺度非常重要,要依據偵察結果來進行把握。不過,坦率說,由于腐敗問題的嚴重性和復雜性,現在要劃線已經比較困難了。
其次,要設立反腐廉政特區(qū),以實現“四化”,即化大為小、化險為夷、化遠為近、化整為零。所謂化大為小,就是把阻力面從全國收縮到一個區(qū)域,就更容易突破。所謂化險為夷,就是政治體制改革、赦免貪官、財產公示等,這些工作都會有很大的風險,必須通過特區(qū)加以過渡并消解。所謂化遠為近,就是把宏觀層面以后要做的事情先放在特區(qū)著手做,一方面容易操作,另一方面打消“改革條件不具備”的借口。而所謂化整為零,就是將不適宜綜合性改革的工作,放在特區(qū)拆開分別進行。
最后一點,就是一定要組織動員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為群眾多提供一些參與平臺,多拓寬一些支持渠道,讓群眾成為反腐的主要力量,日益顯出其重要性。旁觀者清,人民群眾對于反腐有特別直觀的體會,最具有改革的發(fā)言權。
習近平反腐語錄
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zhàn),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干部中發(fā)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力氣解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新一屆政治局常委見面會上說
堅持從嚴治警,堅決反對執(zhí)法不公、司法腐敗,進一步提高執(zhí)法能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高政法工作親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2013年1月7日,習近平在全國政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說
從嚴治黨,懲治這一手決不能放松。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要堅持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
——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在中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說
全體共產黨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反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堅決同一切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為黨和人民事業(yè)而奮斗。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兩會閉幕式上講話
全黨同志一定要從這樣的政治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從思想上警醒起來,牢記“兩個務必”,堅定不移轉變作風,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切實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不斷以反腐倡廉的新進展新成效取信于民。
——2013年4月19日,習近平在政治局反腐倡廉第五次集體學習上說
媒體總結稱,在王岐山多年的執(zhí)政生涯中,“務實”、“雷厲風行”、“不說廢話”、“簡短明快”,成為其鮮明的個性和風格標簽,并延伸至他轄下的中央紀委團隊。
輿論認為,尤其是王岐山在以往的從政經歷中屢次擔當“救火隊長”角色,被認為是“解決問題的高手”和“處理危機的鐵腕”,由其領銜肅貪倡廉,顯示中共進一步加強治理貪腐的決心與力度。
從新一屆中央紀委委員的規(guī)???,比十七屆時增加了3人,即從127人到130人,并且有超過四分之三為新提名,這被認為是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需要適當增加新鮮血液和專業(yè)性代表性人選。
縱觀此次新當選的包括書記和副書記在內的19位中央紀委常委,幾乎全部具備反腐工作經驗。從年齡構成來看,本屆中央紀委書記和副書記中“40后”的有兩人,王岐山和趙洪祝在隊伍中起著領軍作用;“50后”有5人,是其中的中堅力量;“60后”也有兩人,為陳文清和王偉。這里面同年的特別多,如黃樹賢和李玉賦都是1954年的,杜金才和吳玉良都是1952年的,陳文清和王偉則精確到了同年同月(1960年1月)。如果擴大到所有常委來看,則是“55到60間”的官員居多,和前后兩個年齡段的干部一起形成了有序的梯次機構。
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guī)劃》。對此,權威反腐專家評價,顯示出決策層不僅深悉反腐之迫切,而且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思考和籌劃。
一系列事實已經表明,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反腐力度為近30年來最大,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要讓官員不能腐、不敢腐、不易腐,彰顯中央“有腐必反、有貪必肅”的堅強決心,給社會注入了信心和正能量,民眾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