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繼東
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閉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fā)表講話并再提“中國夢”?!爸袊鴫簟币云湄S富的意蘊和可親可近的奮斗目標再次引發(fā)了人們的熱議。
實現(xiàn)“中國夢”要求我們沖破落后思想和錯誤觀念的障礙、束縛甚至誤導,在解放思想中建立真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我們要圍繞如何實現(xiàn)“中國夢”,開展更高層次、更深程度、更廣領域的新一輪思想大解放,使全黨全國人民進一步更新觀念、思路、方法、作風,使廣大干部群眾進一步拓寬眼界、思路、胸襟、陣地。既要大力鼓勵創(chuàng)新,滿腔熱忱地寬容、倡導和支持新思路、新理論、新事物,不斷構建和助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支撐動力,鼓勵各地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規(guī)劃發(fā)展道路;又要勇于堅持真理,在道路問題上不糊涂、不動搖、不折騰,在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同臺競爭中有足夠的道路自信,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過程中促進世界共同發(fā)展、建設和諧世界,讓“中國夢”勝利“圓夢”成為世界的重大“利好”、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實現(xiàn)“中國夢”要求我們糾正對“一切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片面理解。改革開放之初,在不少中國人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時候,鄧小平提出“一切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有著其合理性,是針對當時的特殊國情而言,并且中國經(jīng)濟在這個思想指導下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直到2013年的春天,霧霾污染讓北京、河北等不少地方的人們“很受傷”,越來越多的人嘗到了忽視環(huán)境保護、片面追求經(jīng)濟發(fā)展的惡果,因此,在全力實現(xiàn)“中國夢”的新歷史時期,我們要堅持環(huán)境保護與經(jīng)濟發(fā)展齊抓并重、物質(zhì)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硬的發(fā)展原則,做到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齊頭并進,讓“中國夢”徹底遠離環(huán)境污染和精神污染。
實現(xiàn)“中國夢”要求全面準確理解鄧小平的“不爭論”思想。鄧小平說:“對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這是正常的……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fā)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干。一爭論就復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爭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這是因為改革開放之初,長期習慣于傳統(tǒng)社會主義模式的人們對一些新情況、新事物、新思想一下子不是很明白、很理解,并且不少事情很難爭論出個是非曲直來,如果一味展開爭論很可能會束縛人們的思想,阻礙改革的進程。所以鄧小平提出了“不爭論”思想,并鼓勵大家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為凝聚更多、更大力量推進改革開放起到重要作用。但遺憾的是,這些年來一些人故意曲解、誤讀“不爭論”思想,甚至以此作為宣揚“非意識形態(tài)化”、“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軍隊國家化”、普世價值論、多黨制等西方錯誤思潮的“掩護傘”、“擋箭牌”;當有人批評其宣揚這些西方錯誤思潮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否定現(xiàn)實和妄圖西化、分化中國時,他們就搬出來“不爭論”思想去堵批評者的嘴。我們一定要深刻意識到,在指導思想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關系全局的重大原則問題上,全黨全國人民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們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導地位、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共同富裕等重大原則、方向性問題要堅持“不爭論”;而對于西方錯誤思潮不僅不能“不爭論”,而且要徹底揭露、嚴厲批判、堅決禁止。
當前西方一些國家正舉著“自由”的話語大棒,妄圖誘使我們服從于其制定的所謂“國際標準”,加入其主導的所謂“國際社會”中去。然而,國內(nèi)部分人卻認識不到或者故意放任這種“西化”的威脅,反而認為思想解放就是擺脫一切觀念約束的“自由”狀態(tài),有人甚至故意把解放思想作為一個無黨性的口號,提出“解放思想就不能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就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呼吁要不斷突破馬克思主義的所謂“思想禁區(qū)”,甚至揚言要把毛澤東思想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前30年“掃進歷史的故紙堆”并徹底否定,試圖改變中國的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我們要認清這些歷史虛無主義者的真面目,看清楚他們曲解解放思想、蓄意歪曲歷史就是為了制造思想混亂,他們否定歷史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否定現(xiàn)實。這些看似徹底自由的解放思想觀點,實質(zhì)上是不分敵我的拿來主義思想,正好落入西方的自由話語體系之中,反而使自己的話語喪失自由了,并很可能會被國內(nèi)外敵對勢力所利用。這種錯誤思潮在社會上有著一定的影響,其危害性之大不容低估,對貫徹落實“中國夢”的負面影響不容低估。
解放思想是一個不斷戰(zhàn)勝自我的過程,是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前提和保障,需要遵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軌道。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lián)系又有重大區(qū)別的時期,但本質(zhì)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兩者絕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我們一定要客觀公正地評價中國革命的歷史和毛澤東、鄧小平等偉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講話所強調(diào)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一定要堅持“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一定要頭腦清醒、立場堅定,絕不能被錯誤思潮誤導,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走錯了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道路。
我們應該在適當?shù)臅r機,堅持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原則,像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那樣,集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對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成敗得失進行深入、深刻總結,既要充分看到我們的偉大成就和經(jīng)驗,也不回避問題和失誤,統(tǒng)一全黨的認識,加強全黨的團結,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努力實現(xiàn)“中國夢”,沿著正確的道路進一步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
因此,解放思想是當前和今后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我們今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在完整地把握我黨歷代領導人關于解放思想根本觀點的基礎上,繼續(xù)地推動解放思想,這就是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的,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只有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意識形態(tài)與解放思想的內(nèi)在一致性,才能真正創(chuàng)造性地解答好當代中國和世界發(fā)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才能在繼續(xù)深化改革中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才能確保中華民族在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進程中實現(xiàn)“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