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在語文教學高揚人文旗幟的今天,作為語文教師,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一個充滿快樂、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因為孩子是上帝賜給我們的天使,已然樂是孩子的天性,讓他們的放飛想象,張揚個性,成為一代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和個性品質(zhì)的新型人才。
一、讓學生已然樂地學漢字
漢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任務的主要部分,興趣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一種快樂。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話,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之樂意學、快樂的學。你年級的孩子天直活潑,合群,愛交朋友。
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diào)動。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chuàng)設(shè)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根據(jù)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的結(jié)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chuàng)新。在玩中愉快的學。
當然,教學是以動態(tài)形式呈現(xiàn)出來,而結(jié)果則以靜態(tài)形式存在于學生的主觀世界之中,為了孩子們都想學,都會學。在教學中,應根據(jù)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guī)律。漢字是屬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guān)鍵之一。
意心純真,意心無邪。孩子們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華。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如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導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那么識字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語文課堂時時流溢著快樂。
二、讓學生快樂地學話
說話訓練必須在語言踐中進行,并讓學生由于快樂而愿意說。比如新生入學時,在班級活動課上,我告訴學生: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nèi)嘈∨笥褜⒃谝黄饘W習、唱歌、做游戲,開始過上集體生活,大家在集體生活中團結(jié)友肥?;ハ鄮椭痪脮蔀楹门笥?,你們高興嗎?
接著我又說,想要成為好有友,首先必須互相了解,大家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的認識,有的陌生,那么借今天的機會,請每個小朋友來作個自我介紹吧,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孩子天性活潑、熱情,聽說自己將會擁有那么多朋友,立刻快樂起來,激動地舉起小,躍躍欲試。最后。幾乎每個人都上來說了幾句。
有的話雖然不多,但都熱情洋溢,一堂“說話課”在活躍的氛圍中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成功交往的快樂,體會到集體的美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讓學生快樂的思考
語文本來就棲居著詩意與快樂。作者情意地表達隱匿于語言文字深處,語文又常常是多解、模糊、歧義的,加之閱讀是一種個人行為,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由于認識的深淺、思考的角度、生活的閱歷和個性差異等因素的不同,必然表現(xiàn)出理解的差異。我們認為,這種差異只要不是原則問題,不但允許,而且應該提倡。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自由而多樣的思考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讓他們主動參與,快樂思考,在和諧的氛圍中積極地學習,發(fā)展,并不斷得到成功的激勵。
語文課上,結(jié)合講讀內(nèi)容,讓學生簡單地畫上幾筆,無疑給學生服了興奮劑,融合了美術(shù)的語文課,使孩子覺得快樂而有趣,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會更主動,更認真,更深刻。在畫畫過程中,他們想象力、理解力得到了發(fā)展?!肚锕媚锏男艜r》,我讓學生畫畫課文以外的秋天,學生有的畫了秋天的稻穗,有的畫了秋天的石榴……并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他們在畫的同時,不斷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繪畫,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中,我們可以把教室變成畫室、舞臺、歌臺、辯臺……孩子的眼睛立刻會放出光芒,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畫、去演、去唱、去辯、去思考……在這一刻,快樂會從孩子心底溢出來,他們會發(fā)現(xiàn)小小的船兒能載理想;小青蛙變成了王子;紅紅的蘋果已掛滿枝頭……每個孩子在這一刻都找到了理想;找到了夢……語文傾刻間會變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
四、超越課堂,感受快樂
有人說音樂很美,有人說美術(shù)作品很美……但我時時感覺得祖國語言的美。日本教育家小原國芳說:“國語是川流不息的生命。”在這個有風、有雨、有陽光的季節(jié),帶著語文課本,把孩子帶到野外去吧,山野吹來的空氣會讓孩子迷醉;涓涓細流會讓孩子動情;藍天下的裊裊炊煙會隨著母新呼喚升騰;爬滿青苔的小泥屋住著身著白紗的白雪公主……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淡薄了學生的能動性和生長潛力,教師在授課和引導過程中 有開放的教學思路,開放的價值觀,開放的教學氛圍,為學生開拓廣遠的想象空間,幫肋學生理解語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要愉悅、悲壯、驚嘆的積極情感中主動獲得知識。
首先,要讓學生“手腦并用”。心理學研究證明,多用手可以達到心靈手巧。帶孩了去種麥子、小菜、土豆、大蒜……引導他們觀察、研究;帶孩子去大自然撿落葉、挖草根,制作自己喜歡的形象,在適當?shù)臅r候開個展覽會,孩子的世由界此得到擴展。
其次讓學生認識:社會即學校。行知先生認為:不了解社會需求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例如,在教學小語第第二《識字5》中有關(guān)動物、植物方面的知識時,我便帶學生走入大自然,走入社會,加深對各種動物、植物的名稱、外形及生活習性的認識。這時候,孩子高漲的熱情將有力的支撐學習活動,心靈在高遠的空間飛翔,激情泛起的智與探索生成的快樂不斷噴涌……
(江蘇省邳州市運河鎮(zhèn)向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