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蔡有杰 王世剛 周長明
機器人學的進步與應用是二十世紀自動控制最有說服力的成就,是當代最高意義的自動化,尤其在當今的工業(yè)制造中,機器人學已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進入二十一世紀,人們越來越感受到機器人已經深入到人們生產、生活和社會各個領域。當前社會家庭服務也迫切需要,一方面社會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使很多老人需要被照顧,使社會保障和服務的需求也變的更大,老齡化的家庭結構會使很多的的年輕家庭壓力增大,而且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也使得年輕人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隨之使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變的更大。另一方面,服務型機器人將會廣泛地代替人力從事各種工作,使人類從繁重的、重復單調的、有害健康和危險的生產作業(yè)中解放出來。
圖1 多功能家用服務機器人功能模塊圖
圖2 家用服務機器人總體結構示意圖
該家用服務機器人機械手爪有夾緊和松開物件的功能,由五個電機驅動五個自由度的運動,由一個電機控制手爪的夾緊和松開以及兩個電機驅動四輪小車后輪。這樣既可實現(xiàn)整體的旋轉、水平、垂直運動及手爪的傾斜、旋轉、夾緊、松開運動,也可實現(xiàn)機器人在地面上的空間全方位運動。該機器人可通過手柄遙控控制,也可通過程序自動控制。從手柄遙控或程序發(fā)出控制信號到各個相應的接收器,再從接收器傳給各個電機,驅動小車以及機器人的運動方向或行程,從而機械手可以夾取或放置物件。多功能家居整理機器人大多是代替人上肢的部分功能,按給定的操作、軌跡和要求進行工作。具體功能模塊如圖1。
總體結構主要由執(zhí)行系統(tǒng)、驅動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及檢測系統(tǒng)組成。執(zhí)行系統(tǒng)是多功能家用機器人完成抓取工件,實現(xiàn)各種運動所必需的機械部件,它包括手部、腕部、機身和行走機構等.驅動系統(tǒng)為執(zhí)行系統(tǒng)各部件提供動力,并驅動其動力的裝置。常用的機械傳動、液壓傳動、氣壓傳動和電傳動??刂葡到y(tǒng)是通過對驅動系統(tǒng)的控制,使執(zhí)行系統(tǒng)按照規(guī)定的要求進行工作,當發(fā)生錯誤或故障時發(fā)出報警信號。檢測系統(tǒng)的作用是通過各種檢測裝置、傳感裝置檢測執(zhí)行機構的運動情況,根據(jù)需要反饋給控制系統(tǒng),與設定進行比較,以保證運動符合要求。另外本機還有配重系統(tǒng),由于自重、承重較大,工作時運動慣性亦較大,為使小臂接近靜平衡,將伺服電動機組件、齒形帶輪等大質量零部件布置在與腕部相對的另一端。底部小車的主體結構包括底盤、車身、轉向機構等,對于小車而言,轉向機構與驅動系統(tǒng)的設計是很重要的,只有嚴格按照阿克曼原理設計出合理的零件長度才能使小車平穩(wěn)的轉向,而不至于出現(xiàn)打滑現(xiàn)象。由于平面等腰梯形連桿機構最常見且加工方便,所以設計采用平面等腰梯形連桿機構小車的轉向機構。
具體的機械結構如圖2所示,家用機械人的底座通過螺栓連接小車架,小車架內設有驅動電機,小車架的外側設有轉向裝置,小車架的下端設有車輪,車輪連接轉向裝置;底座中心上端通過螺栓連接大臂,底座的上端設有大臂電機,大臂電機通過皮帶輪連接設在底座上的小齒輪,小齒輪嚙合大臂內底端的齒圈,大臂的側上端設有斜向支撐架,大臂上端分別連接中臂、氣缸底端,氣缸的上端連接中臂,支撐架上設有中臂電機,中臂電機連接調整絲杠,調整絲杠連接中臂中間的絲母,大臂的上端中間鉸接小臂調節(jié)桿,小臂調解桿的上端連接支撐軸的后端,中臂的上端橫向鉸接支撐軸,支撐軸的尾端分別安有手部電機、腕部電機,支撐軸內設有小臂并伸出支撐軸外側,小臂的前端安有旋轉腕,旋轉腕的前端設有機械手,機械手的根部旋轉腕內安有扇形齒輪與一軸上的直齒輪嚙合,手部電機通過皮帶輪連接一軸,腕部電機通過皮帶輪連接二軸,二軸的端頭設有傘齒輪與旋轉腕上的傘齒輪嚙合。它可以幫助人們搬運物品還可以進行打掃衛(wèi)生的簡單操作,還可以幫助主人投遞垃圾、拿所需物品,還可以拿一些比較有危險性的物品例如炙熱的烤盤等等。
家用機械人的底座14通過螺栓連接小車架15,小車架15內設有驅動電機,小車架15的外側設有轉向裝置17,小車架15的下端設有車輪16,車輪16連接轉向裝置17;底座14中心上端通過螺栓連接大臂12,底座14的上端設有大臂電機13,大臂電機13通過皮帶輪連接設在底座14上的小齒輪,小齒輪嚙合大臂12內底端的齒圈,大臂12的側上端設有斜向支撐架11,大臂12上端分別連接中臂7、氣缸9底端,氣缸9的上端連接中臂7,支撐架11上設有中臂電機6,中臂電機6連接調整絲杠8,調整絲杠8連接中臂7中間的絲母,大臂12的上端中間鉸接小臂調節(jié)桿10,小臂調解桿10的上端連接支撐軸18的后端,中臂7的上端橫向鉸接支撐軸18,支撐軸18的尾端分別安有手部電機4、腕部電機5,支撐軸內設有小臂3并伸出支撐軸外側,小臂3的前端安有旋轉腕2,旋轉腕2的前端設有機械手1,機械手1的根部旋轉腕2內安有扇形齒輪與一軸上的直齒輪嚙合,手部電機4通過皮帶輪連接一軸,腕部電機5通過皮帶輪連接二軸,二軸的端頭設有傘齒輪與旋轉腕2上的傘齒輪嚙合。
底座14內可放置蓄電池或外接交流電源并設置無線接收裝置,無線遙控裝置將指令發(fā)送給接收裝置,接收裝置可按指令驅動電機將小車15前移或后退,其方向由轉向裝置17改變小車15的轉向,到達指定地點后,通過調節(jié)小臂調節(jié)桿10和調整絲杠8來調整小臂3的仰俯角度,腕部電機5將旋轉腕2調節(jié)到位,手部電機4通過一軸上的主齒輪23將扇形齒輪向外推開,機械手1張開靠近目標物,然后主齒輪將扇形齒輪向內拉緊夾緊目標物,移動小車15將目標物移動到指定地點,松開機械手1將目標物放下。
隨著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節(jié)奏也不斷加快。在人們的觀念中,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在忙碌的工作下,更多追求生活環(huán)境舒適和關注生活的輕松氛圍。所設計的家用服務機器人能真正滿足人們在生活上所需要,能很好地給予提供服務,保證了家庭服務質量,為家庭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1]蔡自興.機器人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24-26.
[2]王勁松,馬履中.新型五自由度并聯(lián)機構及其運動分析[J].江蘇大學學報,2004(02):32-33.
[3]豐日美.裝卸機機械手的設計優(yōu)化[J].裝備制造技術,2011(05):25-28.
[4]白雪.機械與電氣控制技術[M].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8:32-59.
[5]劉廣瑞.機器人創(chuàng)新制作[M].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