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傳生
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不斷創(chuàng)新。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提出 “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毙抡n標提出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焙献鲗W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一直受到國內外專家和學者的推崇。它是國家基礎課程改革進一步強調和提倡的新型學習方法之一,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也是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工作中正在廣泛運用的教學方法之一[1]。因此,體育教師要把 “合作學習”的理念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重新煥發(fā)生機與活力,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不斷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
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合作學習在實踐運用中也出現(xiàn)許多的問題,如缺乏具體的目標指向,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教師不能有效地指導和幫助,缺乏對合作學習效果的正確評價等,使“合作學習”明顯走進了誤區(qū)。因此,我校專門建立合作學習研究小組,對體育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存在問題與解決策略進行課題研究,以期解決當前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便發(fā)揮出它最大的功效。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一直受到國內外專家和學者的推崇。體育教師要把 “合作學習”的理念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重新煥發(fā)生機與活力。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合作學習在實踐運用中也出現(xiàn)許多的問題, “合作學習”明顯走進了誤區(qū)。
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體育教師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學生的有效合作學習是在教師的有效指導與調控下進行的。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各種情況變化莫測,學生在合作中遇到困難時,需要體育教師的指導;合作時間的長短,需要體育教師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調整。但是筆者也看到了另一種現(xiàn)象:有的教師開展的合作學習是沒有目標也沒有要求的 “放任自流”式;有的教師在布置合作學習任務后蜻蜓點水般地在各學習小組間 “巡回指導”,有的甚至放任自流,不聞不問,不監(jiān)控。這種放羊式的合作學習使體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合作學習是體育課程改革提倡的重要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之一,也是學校體育重要組成部分。合作學習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參與活動的機會,但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開展合作學習,一些體育教師為了課堂 “熱鬧”盲目地采用合作學習方式,使小組合作流于形式,結果適得其反,收效甚微。有的教師為了課堂的 “亮點”雖然使用它,只是注重合作學習形式的運用,沒有把握實質。具體表現(xiàn)為:小組內成員缺乏交流、合作,多以 “單干”為主,個人英雄主義較重;小組之間競爭性過強,缺乏合作甚至有相互拆臺現(xiàn)象。
在合作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教學評價。但在實踐過程中,學生發(fā)表組內討論結果,往往是學生個人意見,沒有代表小組,如 “我認為……”、“我覺得……”,教師對小組匯報的評價也常是 “你說得真棒!”,只是針對個人進行評價而非針對小組進行評價。只關注合作結果的評價,忽視合作過程的評價。同時,教師也很少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合作方式、參與程度、創(chuàng)新意識及實踐能力進行評價。
合作學習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到了80年代這種學習模式取得了全面發(fā)展,現(xiàn)在它已被世界許多國家采用,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稱為 “近幾十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合作學習是指 “學生在特定群體中,為實現(xiàn)共同的學習目標,在明確的責任分工之下,通過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評價,達到提高學習效果和培養(yǎng)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為目的的一種學習方式”[2]。 教師首先必須正確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才能在體育教學中正確運用。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必須確定學習目標,明確責任分工,讓學生通過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評價,不斷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激發(fā)出合作愿望,全身心投入到合作學習中,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學習目標是學習活動的起點和終點,也是整個合作學習教學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合作目標,分析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問題,及時指導學生合作學習。例如,在 “前滾翻”課的教學中,首先要明確合作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做好前滾翻動作的方法,最后通過合作的方式在小組內進行前滾翻動作的練習。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管理者和指導者,更是合作者。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教師承擔了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用簡明扼要語言講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和合作學習的操作程序、不同角色的職責等,如精心設計問題情景,對合作小組成員進行角色分工,成員之間如何交流合作,如何匯報學習成果,如何處理意外問題與突發(fā)事件等。在合作學習活動時,教師要進行巡回觀察,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提示完成練習的技巧,不要直接給學生提供標準答案。在合作學習活動結束時,對合作練習結果提出意見,對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因此,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參與學習、相互討論,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必須要參與到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中去,對學生的合作技能進行跟蹤指導,加強教學的組織和調控,使合作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的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動力系統(tǒng)。只有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才能真實體現(xiàn)合作學習的效果。在合作學習實踐教學中,體育教師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教學評價,如考核評價與學習過程評價、小組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互評、體能技能評價與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相結合。在評價內容上,不應只評價合作練習的效果,而應更多地關注學習過程,如學生的態(tài)度、能力、參與度、角色職責、合作技能等方面,將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有機結合。在評價方法上,要結合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等方式。通過運用科學的評價機制,教師根據(jù)實踐評價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相應的調整,讓學生真正達到 “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進步”,不斷提高合作教學的質量。
總之,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的訴求。我們一定要正確認識合作學習的內涵及課堂教學策略,避免出現(xiàn)缺乏目標、缺乏指導、流于形式的假合作。教師應該做學生合作學習的管理者、指導者、合作者,讓學生“在學習中合作,在合作中學習”,最終樂于學習、樂于合作,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最大功效,切實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1]蔡士凱.對體育課程改革提倡的三種學習方式的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2006.(6) 26.
[2]毛振明,于素梅.體育教學理論問題與案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2):64.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盛群力,鄭淑貞.合作學習設計[M],浙江教育出版社,22006.7.
[5]覃俊平.體育教學中有效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5,21(4).
[6]李京誠.合作學習理論與體育合作學習實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13(2).
[7]王永青.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20(4).
[8]黃超群.試論合作學習技能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科技,20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