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王鋒,張瑞云,吳建華,何麗榮,包巧梅
(1.東華大學,上海201620;2.江蘇吳江鼎盛絲綢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215228)
宋錦多年來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在紋樣組織上精密細致,質地堅柔,平整挺括;在圖案花紋上對稱嚴謹而有變化,豐富而又流暢生動;在色彩運用上艷而不火,繁而不亂,富有明麗古雅的韻味[1]。由于宋錦采用了經紗和緯紗聯(lián)合顯花的組織結構特征,其織物表面色線和組織層次極為豐富。結合了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和現(xiàn)代的審美觀念,目前宋錦已被應用到了商務禮品、家庭裝飾、工程裝飾、家紡系列、男女服飾及仿古藝術品等眾多領域。
宋錦的實用性較強,它質地柔軟堅固、圖案精美絕倫。而箱包對耐磨性、起毛起球性要求較高,鑒于宋錦精湛的制造工藝與豐富多彩的組織結構,通過改變原料、增加經緯密、多重緯、緯顯花等方式可顯著提高其性能,若將宋錦產品廣泛應用于箱包面料系列,可在充分利用宋錦特性、提高箱包檔次的同時又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而且提升了宋錦的使用價值。
宋錦紋樣繁復多變,圖案靈活多姿,題材廣泛多意。考慮到宋錦給人古樸典雅之感,選擇四合如意花型(見圖1)作為所有試樣的花型。該花型既有單獨的地組織和花組織,也有兩組織不斷交替區(qū)域,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代表性。
圖1 宋錦花型
傳統(tǒng)宋錦為純桑蠶絲或桑蠶絲經紗和有光粘膠絲彩緯色織,隨著技術進步與市場需求,滌綸也慢慢加入了宋錦行列,滌綸具有易洗快干、尺寸穩(wěn)定、耐磨等優(yōu)異性能??紤]到具體織造工藝,選擇滌綸宋錦(試樣1)規(guī)格如下:甲經5.56tex滌綸絲,甲緯5.56tex×2滌綸絲,乙緯5.56tex×2滌綸絲,丙緯3.11tex×4熟色絲,丙緯作為花型的點綴,顯花不多。
經緯密影響織物的緊度、厚度、強力等性能,進而影響織物的耐磨性和起毛起球性。試驗用提花機織造三重緯宋錦時有120/90根/10cm和80/90根/10cm兩種規(guī)格,因此選擇經密80根/10cm、緯密90根/10cm的宋錦作為試樣2。
普通重緯組織織物的特點是其組織結構為1組經與2組或2組以上緯交織,使各組緯線上下重疊,織物正反兩面的織紋、顏色、原料等可同也可異。對宋錦來說,一般幾重緯代表緯紗顯幾種顏色,重緯數(shù)量越多,花色越豐富,隱藏部分重緯,將其壓于經緯紗之下,不顯花,起增加緯密、厚度的作用。重緯組織的出現(xiàn)賦予宋錦更加豐富的花型與結構,對于其物理性能的提高起積極作用,但重緯數(shù)量越多,織造難度越大,并且會影響織物的內在質量和外觀效應[2],因此本試驗只選取四重緯與五重緯作為試樣3和試樣4。
宋錦采用經三枚斜紋作地組織,緯三枚斜紋顯花,每3根地經配1根表經,表經為本色生絲,緯線用彩色絲線,采用分段調換色緯的織法,達到色彩豐富的效果,在織造時使用兩個經軸,以地經作為地紋組織,以表經作為緯線浮長的“結接經”[3]。一般經絲細度小于緯絲,經顯花組織在打磨過程中容易斷裂經絲,而緯顯花組織表面主要是細度較粗的緯絲,少量的表經組織點因為緯絲的“擁起”而減少甚至不與外物直接接觸,耐磨性隨之提高,圖2為三重緯宋錦緯顯花的組織結構示意圖,選擇全部緯顯花的宋錦作為試樣5。
圖2 三重緯組織結構示意圖
開發(fā)的幾種面料規(guī)格如表1所示,其中試樣0為對比試樣。經絲穿法為大邊2根/綜,提花機車速控制在200~260rpm,織物邊組織采用二重平,幅寬1.4m×2m。
表1 織物工藝參數(shù)
作為箱包面料的宋錦,除了考慮面料的外觀美觀性外,重點要考察其耐磨性能和起毛起球性能。耐磨性試驗參照 GB/T 21196.2—2007《紡織品馬丁代爾法織物耐磨性的測定第2部分:試驗破損的測定》,織物破損標準為機織物中至少兩根獨立的紗線完全斷裂,每塊試樣測試8次取平均值;起毛起球性試驗參照GB/T 4802.1—2008《紡織品 織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測定 第1部分:圓軌跡法》,使用YG502型起毛起球儀,起毛次數(shù)10次,起球次數(shù)50次,每塊試樣測試5次取平均值,1級最差,5級最好。所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樣品耐磨性及起毛起球性
2.2.1 滌綸宋錦的耐磨性、起毛性明顯優(yōu)于真絲宋錦。通過改變原料可豐富宋錦的用途,尤其是近年來滌綸仿真絲的大量使用,既提高了宋錦的性能,又不失真絲的光澤、手感特性,并且降低成本。
2.2.2 增加經緯密可適當提高宋錦的耐磨性,但對起毛起球性影響不大。經緯密的增加使織物接觸外物時的單位面積增加,應力減小,紗線所受作用力減小,斷裂減緩,但經緯密的增加對織造的要求也相應提高。
2.2.3 重緯組織的使用提高了宋錦的耐磨性及起球性。一方面增加了織物的密度和緊度,使應力得到均勻化,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厚度,傳輸了部分垂直作用力,減緩了表面紗線的斷裂。另外,通過對比,四重緯和五重緯的性能差異不大,即四重緯以后,重緯數(shù)的增加帶來的性能提升有限,而且織造的難度加大,經絲易被擦毛、斷頭[4],面料的內在質量和外觀效應難以得到保障。
2.2.4 全部緯顯花宋錦的耐磨性遠遠高于一般宋錦。宋錦在摩擦過程中主要是經絲斷裂,使用了較粗的緯絲浮于織物表面,并使經組織點少接觸或不接觸外物,耐磨性隨之提高,但起毛性并無差別,即緯顯花宋錦在磨破之前,起毛性的嚴重已使它失去了原本的外觀效果,而且全部緯顯花的使用限制了地組織顯花,花型沒有原本的豐富多彩。
由于桑蠶絲屬于長絲(包括試樣1中的滌綸長絲),不容易起球,所以試樣的起球性都較優(yōu)。在耐磨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花型對宋錦耐磨性也有影響,因為宋錦由經顯花和緯顯花共同組成,簡單說是“一種花色一種組織”,地組織與花組織交替頻繁的區(qū)域受力不勻,容易導致部分紗線先斷裂,因此,選擇兩種組織分明清晰的花型有利于織物耐磨性的提高,但宋錦花型的精美、多彩、多變性受到限制。
宋錦是中國絲綢傳統(tǒng)技藝的杰出代表作,它既是一種商品,也是一種文化,而如今的宋錦傳統(tǒng)織造地——蘇州,在發(fā)展高新技術、工業(yè)技術在高速高產的方針下,將一些屬傳統(tǒng)工藝的優(yōu)秀品種和文化逐步淡化?,F(xiàn)代宋錦從外觀上看,已不如明清宋錦精致,原料、織造不如那時考究,為使生產更便捷,織物組織從三枚斜紋轉變?yōu)樗拿缎奔y或緞紋[5],因此,為了不使傳統(tǒng)絲綢文化丟失,繼承和發(fā)揚宋錦文化意義重大。
[1]繆秋菊.宋錦的織物結構設計與紋樣應用[J].裝飾,2010,53(1):120—121.
[2]鄭家明,顧平.重緯組織的真絲重磅織物重量研究[J].絲綢,2000,45(6):10—11.
[3]繆秋菊.宋錦織物的特色分析[J].高職論叢,2008,(3):37—39.
[4]陳超.噴水織機重緯組織織物的生產難度分析與對策[J].絲綢,2006,51(2):29—31.
[5]茅惠偉.從兩塊現(xiàn)代宋錦面料話說宋錦[J].四川絲綢,2006,(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