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斗
語文是語言文字或語言和文字的簡稱。而我們的語文課要么局限于語言,要么止步于文學,通常不能兩者兼顧。語文課堂的本來面目應該是生命飛揚的天堂,充滿智慧的火花、理性的思考、無限的想象、激昂的熱情,但學生的靈魂之光往往要受到教師的“規(guī)勸”和“教導”,眾多鮮活的思維被規(guī)定動作、標準程序和預定結(jié)果扼殺在搖籃中,帶著萬般不情愿走向狹隘、標準、蒼白、統(tǒng)一的路徑,走到課標、考試標準以及教師有限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中。
可喜的是,時代的進步快速地發(fā)展和擴大了人性的光輝,學生在日益開放的世界中接受更多的信息,包括對現(xiàn)行教育教學弊端的批評聲音。教師其實能深切地感覺到這種變化,但我們?yōu)槭裁床粸樗鶆??拋開體制的原因不說,教師能做的就是戴著鐐銬跳舞,而且要跳出風格。帶著鐐銬到底能不能跳好舞,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才顯出教師在這個時代的豪邁和氣度。因為注定要有一批或者更多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體制改革的歷程中成為先行者,而不是體制改革成功的享受者,教師培訓一輪又一輪,繼續(xù)教育一年又一年,這些教育學習的效應在哪里?我們教師在這些教育學習中得到了什么,改變了什么?我們有沒有把這些改變運用到教學,實踐到課堂,惠及學生?沒有,或者是很少,我們學完之后還是端著原來的面孔,以固有的姿勢走進課堂,然后“上課”、“起立”、“坐下”、“下課”。是的,我們太頑固了。更可怕的是,我們認識到自己的頑固,卻不想去改變這種頑固,我們認識到我們的落后,卻不想去趕路。我們到底害怕什么?我們害怕的是當把自由還給學生,立即就將失去千百年來鑄就的教師至高無上的地位。我們的害怕其實源自于內(nèi)心,源自傳統(tǒng),源自我們把自己當作了神。
我依然清楚地記得我第一次參加高考監(jiān)考的情景,望著下面30個齊刷刷做題的學生,讓我加深了兩種回憶。我想起12年前的今天我和我那一群可愛的高中同學走進高考考場的場面,也想起8年前的今天我和我那一群可憐的大學同學無奈而迫切地離開大學校園的場面。我記得這個情景,不僅僅是因為回憶,而且因為在那時我想起了課程表以及座次表。對于一個中國的學生來講,尤其是一個中學生,沒有課程表的日子,簡直是無法想象的。我們或者說他們在這張課程表的指引下,一溜小跑,據(jù)說可以直達功成名就的康莊大道,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信仰。這張課程表的設置自然有科學的合理性,但它目前看來讓人忽略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長久以來,人們都習慣了去適應這張課程表,產(chǎn)生對立情緒的時候自然就是逃避。它的存在不用人們?nèi)タ紤]到底我應該怎么樣去學習,怎么樣去發(fā)展并吸取知識,怎么樣去完善自我,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適應。課程表和座次表合在一起,構(gòu)成了一個完美而精巧的枷鎖套在脖子上,我們卻依然固執(zhí)地以為那其實是很好看的裝飾品。想想看,在這種被動強制性的制度下培養(yǎng)起來的學子們有多大程度的能力來認識真正的大學,有多大程度的能力來認真思考他本身的發(fā)展和價值的體現(xiàn),事實上,他們不需要去想,他們不需要去思考我將如何讓知識涌入自己的胸膛讓自己完美起來,他們都非常清楚只需要在大學里拿到那一張加蓋公章的證書,他們就已經(jīng)完成了他們的任務。高考被作為一條分界線,一群群的青春少年義無反顧往這條線邁進,很多人在后面高呼:“跳過去,跳過去。”我當時看著考試的可愛的學生,他們當中的一些又將跳過這條界線,進入那個我們曾經(jīng)為之瘋狂的大學校園:可是我真的很擔心,他們真的準備好了嗎?他們會不會像我們一樣經(jīng)歷那些從高空墜落般的迷惘,會不會像我們當中的一些人一樣就此隨波逐流,放棄了追逐那些崇高的理想,或者他們將作為一些社會的部件被安置到某些部位開始課程表式的生活。
而讓他們有信心去面對未來的生活,我以為正是我們這些教師的責任。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更應該走在前面,把自由還給學生,那是本來屬于他們的做人的尊嚴,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奪走。
課程表和座次表,加上懲戒和獎勵手段,構(gòu)成了學校現(xiàn)行的學生管理,把學生的時間和空間控制在了狹小、逼仄的校園里。為什么學生不喜歡課堂?因為課堂里沒有他們,只有教師。為什么學生不喜歡校園?因為校園里沒有自由。所以我們經(jīng)??梢钥吹较抡n學生長舒一口氣的情景,也可以聽到放假時學生放縱的驚呼;可以看到學生眼神迷離最終睡倒在課桌之上,或?qū)幵缚粗巴鉄o限地遐想也不愿意多聽我們講一分鐘;可以看到學生們節(jié)假返校后的無奈和痛苦。我們常常因為學生偏離了所謂的中心思想而絞盡腦汁地進行規(guī)勸和校正,最后學生只能無奈地表示同意。
改變課程表和座次表,就是要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拓展我們的教學內(nèi)容,構(gòu)建基于學生需求的課程體系,打破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實質(zhì)就是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擁有了時間和空間,學生就獲得了自由。那么,改變了這些,我們還能做什么?我們能做和應該做的就是激發(fā)和引導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本能沖動和自覺意識,幫助他們并和他們一起成長。只有充滿自由的課堂,學生才能找到自己,才會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才會充滿激情地朗讀,才會理性創(chuàng)新地理解, 才會靈感迸發(fā)地抒寫, 而我們只需要用滿懷欣賞的眼光欣慰地看著孩子們?nèi)诵缘墓廨x奪目耀眼。我們要讓他們快樂起來。
(徐培俊摘自2013年1月18日《紅河日報》)
責編:徐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