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斌,徐榮地,蔡孝星
(福建戴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福建德化362500)
戴云山自然保護區(qū)成立于1985年,原為省級保護區(qū),但其境內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后于2005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德化縣境內,東起璠龍,西至黃山,南抵東里,北達陳溪,總面積13 472.4 ha;戴云山主峰高1856 m,為閩中第一高峰;年降雨量1700-2000 mm,屬于海洋性季風氣候區(qū),全年平均氣溫在12-17℃之間,四季分明。由于位處中亞熱帶與南亞熱帶的過渡帶,特殊的氣候環(huán)境加上復雜多變的地形地貌,使得戴云山保護區(qū)孕育了種類繁多的物種,是中國東南重要的生物基因庫,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研究的重要基地(林鵬,2003)。
蝴蝶在分類上隸屬于鱗翅目(Lepidoptera),許多色彩鮮艷,出沒于花木叢中,舞姿瀟灑,被譽為“會飛的花朵”。它給人以美的享受,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一直是文人墨客的良好題材,也是美術設計取之不盡的色彩源泉。它是當前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引人注目的動物類群之一,并與其它生物類群一起,共同成為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黃邦侃,2001)。2002年在林鵬院士帶領下進行福建戴云山自然保護區(qū)綜合科學考察中,共紀錄了蝴蝶122種(表1),但并未對蝴蝶資源進行專項調查,加之距今時間已較長,保護區(qū)內蝴蝶資源現(xiàn)狀還需進一步摸清。因此,福建戴云山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聯(lián)手臺灣師范大學生命科學系,對戴云山自然保護區(qū)及周邊地區(qū)開展了蝴蝶種類資源專項調查,以查清戴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蝴蝶資源本底,為自然保護區(qū)的資源保護、利用及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測提供基礎資料。
表1 戴云山保護區(qū)蝴蝶種類統(tǒng)計Table 1 The statistics of butterfly species at Daiyu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Fujian
主要為2011年6-9月,2012年3-7月。每次調查的時間最短為兩周,最長為七十天,調查的間隔不超過一個月。每日調查的時間為早上七點至下午五點。
本調查以三個管理所為據(jù)點,各管理所涵蓋的調查地點如下:赤水管理所的九仙山、戴云寺、小銘村、西溪村;雷峰管理所的上寨、土云歧、石馬格、楓林格、雙芹;后宅管理所的后宅、黃上林;并對其它蝴蝶較多區(qū)域,如岱仙瀑布、石牛山等,做有特征性零星定點采集,作為補充。
用捕蟲網捕捉成蝶,裝入標本袋,并沿途采集蝶卵和幼蟲,作好記錄。對所采集的蝶類進行制作、整理、拍照和鑒定(周堯,1994;顧茂彬和陳佩珍,1997;王敏和范驍凌,2002;陳錫昌,2011;楊平世等,2012)。最后,對采集記錄進行整理。
中國的蝶類分類系統(tǒng)主要依據(jù)成蝶的形態(tài)特征分為12科級來歸納蝶種。然而近十年來由于親緣關系研究較過去蓬勃發(fā)展,分類的依據(jù)已不只重于形態(tài)特征,亦重于物種間的親緣關系與演化過程。因此本次調查所采用的蝴蝶分群,是以Wahlberg等(2005)利用形態(tài)及分子證據(jù)所建構的親緣關系樹為主,共分為三總科七個科級,包括喜蝶總科(Hedyloidea)的喜蝶科(Hedylidae);弄蝶總科(Hesperioidea)的弄蝶科(Hesperiidae);鳳蝶總科(Papilionoidea)的鳳蝶科(Papilionidae)、粉蝶科(Pieridae)、蛺蝶科(Nymphalidae)、灰蝶科(Lycaenidae)及硯蝶科(Riodinidae)。中國除僅分布于中、南美洲的喜蝶科外,其余六科皆有分布。目前蝴蝶各科各自為單系群(monophyletic group)已廣為各領域學者接受,但科級的親緣關系仍未有最終共識,例如Heikkil?等(2012)依據(jù)形態(tài)及更多基因的分子資料,發(fā)現(xiàn)鳳蝶科是比喜蝶或弄蝶科更早的蝴蝶分支,并且與其它鳳蝶總科的成員分離。
本次調查共發(fā)現(xiàn)蝴蝶種類6科243種(表1),其中鳳蝶科21種,粉蝶科11種、蛺蝶科103種、蜆蝶科8種、灰蝶科44種、弄蝶科56種。新紀錄的蝴蝶種類有150種(表2),2002年科考記錄的29種蝴蝶,在本次調查中并未發(fā)現(xiàn)。
表2 戴云山保護區(qū)蝴蝶名錄Table 2 The list of butterfly speices at Daiyu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Fujian
續(xù)表2
續(xù)表2
續(xù)表2
續(xù)表2
續(xù)表2
本次調查中蛺蝶科種類最多,103種,占42.4%;弄蝶科,56種,占23.0%;灰蝶科,44種,占18.1%;鳳蝶科,21 種,占8.7%;粉蝶科,11 種,占 4.5%;蜆蝶科最少,8 種,占 3.3%。福建戴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蝴蝶種類繁多,直至本次蝴蝶調查的尾聲階段,仍能發(fā)現(xiàn)新種的蝴蝶,并且受氣候等條件影響,同一種類在不同年份出現(xiàn)的時間也不相同,因此,本次調查很可能存在遺漏,對保護區(qū)蝴蝶種類的調查研究有待于進一步深入。
蝴蝶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能夠傳授花粉,在農業(yè)生產上起著積極作用,同時在教學、科研、工藝美術、紡織化工、仿生學等領域也具有很大的發(fā)展前景。福建戴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可以充分利用其豐富的蝴蝶資源,發(fā)展蝴蝶產業(yè),促進生態(tài)建設。對蝴蝶資源豐富的區(qū)域給與重點保護,減少人為對蝴蝶生境的破壞和干擾,進一步保護和利用這些觀賞性昆蟲,實現(xiàn)區(qū)內蝴蝶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保護生物多樣性。
陳錫昌.2011.廣州蝴蝶.讀園時代出版社,275.
顧茂彬,陳佩珍.1997.海南島蝴蝶.中國林業(yè)出版社,355.
黃邦侃.2001.福建昆蟲志(第四卷).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65.
林鵬.2003.福建戴云山自然保護區(qū)綜合科學考察報告.廈門大學出版社,272.
王敏,范驍凌.2002.中國灰蝶志.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440.
楊平世,徐堉峰,侯陶謙.2012.鳳翼蝶衣:海峽兩岸鳳蝶工筆彩繪.臺大出版社,159.
周堯.1994.中國蝶類志.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853.
Heikkil? M,Kaila L,Mutanen M,Pe?a C,Wahlberg N.2012.Cretaceous origin and repeated tertiary diversification of the redefined butterflies.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279:1093-1099.
Wahlberg N,Braby MF,Brower AV,Dejong R,Lee MM,Nylin S,Pierce NE,Sperling FA,Vila R,Warren AD,Zakharov E.2005.Synergistic effects of combining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 in resolving the phylogeny of butterflies and skippers.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272:1577-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