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朱建平,邵力正,徐鳴
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種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的漿細胞惡性克隆增殖性疾病,目前尚無法治愈。近年來,由于一些新藥(如硼替佐米、沙利度胺等)和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shù)的應用,MM 的緩解率明顯提高,但患者最終難免出現(xiàn)疾病進展或復發(fā),老年患者尤甚。由于體能狀況、臟器功能衰退,骨髓儲備差,不能耐受反復大劑量化療,也不適合造血干細胞移植,療效相對較差。因此,亟需為老年復發(fā)/難治性 MM 患者尋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途徑。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ytokine-induced cells,CIK 細胞)[1]是將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在體外與多種細胞因子共同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獲得的一群異質(zhì)細胞,兼具有 T 細胞特異性殺傷活性和 NK 細胞非 MHC 限制性殺瘤特性。以 CIK 細胞為效應細胞的過繼免疫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抗腫瘤手段。本文以老年復發(fā)/難治性MM 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應用 CIK 細胞免疫治療與硼替佐米聯(lián)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療,回顧性分析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
1640 培養(yǎng)液購自美國 Cibico 公司;淋巴細胞分離液購自德國 Macs公司;IFN-γ 購自上海克隆生物公司;抗 CD3 單抗購自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IL-2 購自江蘇金絲利藥業(yè)有限公司;IL-1 購自北京邦定生物醫(yī)學技術(shù)有限公司。
2009年 10月–2012年 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 MM 患者 30 例,其中男 21 例,女 9 例,中位年齡 71 歲(66~80 歲)。免疫分型:IgG 型19 例,IgA 型 8 例,輕鏈型 3 例。Durie-Salmon分期:II 期 6 例、IIIA 期 17 例、IIIB 期 7 例,均為復發(fā)/難治性患者,既往治療方案包括 MP(美法侖聯(lián)合潑尼松)、VAD(長春新堿、表柔比星聯(lián)合地塞米松)、VAMD(長春新堿、表柔比星、地塞米松、馬法蘭)等標準化療方案。30 例患者中14 例接受回輸 CIK 細胞免疫治療,16 例接受VD 方案治療。兩組患者一般情況(表 1)無顯著差異(P > 0.05)。
1.3.1 CIK 細胞的體外誘導 采集患者外周抗凝血 100 ml,F(xiàn)icoll 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單個核細胞,調(diào)整細胞濃度為 2×106個/ml;第 0 天加入含 IFN-γ(500 U/ml)的培養(yǎng)液,置 37 ℃、5% CO2孵箱中培養(yǎng) 24 h;第 1 天加入含 IL-2(300 U/ml)、抗 CD3(10 ng/ml)、IL-1(100 U/ml)的培養(yǎng)液繼續(xù)培養(yǎng);每 3 天更換含有 IL-2(500 U/ml)的培養(yǎng)液一次。待培養(yǎng) 10~15 d(細胞數(shù)達 1010以上),取樣進行活細胞計數(shù),流式細胞儀檢測 CIK細胞表型、內(nèi)毒素并進行無菌檢測,檢測合格后收獲細胞。
表1 MM 患者一般臨床資料Table1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1.3.2 治療方案 ① CIK 組:收獲的細胞經(jīng)離心洗滌后重懸于 100 ml 生理鹽水,經(jīng)靜脈輸注回輸至患者體內(nèi)。每天輸注 1 次,連續(xù)輸注 5 d 為一個療程,間隔 1 個月再次輸注。保證 CIK 細胞輸注數(shù)量每次不少于 2×109個,每療程不少于 1 ×1010個。② VD 組:第 1、4、8、11 天靜脈推注硼替佐米 1.0~1.3 mg/m2;于第 1~14 天口服地塞米松 20~40 mg/d。21 d 為一個療程。兩組患者均隨訪至 2012年 12月 31日。
1.3.3 療效評估 依據(jù)歐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協(xié)作組(European group for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EBMT)標準,將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接近完全緩解(nCR)、部分緩解(PR)、輕微反應(MR)和疾病進展(PD),總體緩解率(ORR)為 CR、nCR、PR 之和。同時觀察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改善情況,包括體力、食欲、睡眠等一般情況。
1.3.4 不良反應觀察 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根據(jù)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不良事件常用術(shù)語研究標準(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NCICTCAE)進行評估。
所有數(shù)據(jù)均用 SPSS 16.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兩組比較采用 t 檢驗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 χ2檢驗分析,P < 0.05 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IK 組 14 例患者中 CR 1 例(7.1%),nCR 1 例(7.1%),PR 6 例(42.9%),MR 4 例(28.6%),CR + nCR 為 14.2%,ORR 為 57.1%。VD 組16 例患者中 CR 1 例(6.3%),nCR 2 例(12.5%),PR 4 例(25%),MR 4 例(25%),CR + nCR 為18.8%,ORR 為 43.8%。CIK 組 ORR 高于 VD組(P > 0.05),CR + nCR 低于 VD 組(P > 0.05)。中位隨訪時間為 18(3~38)個月,兩組中位疾病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 8(1~35)個月和 7(1~32)個月,無顯著性差異(P > 0.05)。另外,CIK 組體力改善者 13 例(92.9%),食欲改善者 8 例(57.1%),睡眠改善者 6 例(42.9%)。而 VD 組患者一般情況未見改善。
CIK 組主要不良反應為一過性發(fā)熱,14 例患者中有 2 例(14.3%)在 CIK 細胞輸注后 4~6 h內(nèi)出現(xiàn)短暫發(fā)熱,體溫 38 ℃ 左右,呈自限性,約持續(xù) 2~4 h 后自行消退,未見其他嚴重不良反應。VD 組主要不良反應為乏力、血液學毒性及周圍神經(jīng)病變,16 例患者中 7 例(43.8%)出現(xiàn)乏力,6 例(37.5%)出現(xiàn)不同程度血小板減少,5 例(31.3%)出現(xiàn) II 級周圍神經(jīng)病變。
MM 好發(fā)于中老年人,國內(nèi)發(fā)病年齡平均為58 歲,2010年美國癌癥協(xié)會公布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新發(fā)骨髓瘤患者中 75% 的男性和 79% 的女性均大于 70 歲[2]。Ludwig 等[3]報道指出,MM 老年患者與年輕患者在治療策略方面需要區(qū)分臟器功能、體能狀態(tài)及藥物毒性的耐受性,因此老年復發(fā)/難治性 MM 患者治療方案選擇大大受限。
腫瘤的過繼細胞免疫治療是通過回輸體外擴增的免疫效應細胞,直接或間接激發(fā)機體免疫反應,從而殺滅腫瘤細胞,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CIK細胞的殺瘤機制主要有:①分泌穿孔素和顆粒酶裂解腫瘤細胞;②分泌 IFN-γ、IL-2 等直接或間接殺滅腫瘤細胞;③經(jīng) Fas/FasL 誘導腫瘤細胞凋亡;④經(jīng)抗體介導的細胞毒作用殺滅腫瘤細胞。CIK 細胞是最有前景的免疫效應細胞之一,大量臨床研究顯示,CIK 細胞治療對多種血液系統(tǒng)腫瘤和惡性實體瘤有效,并且可以阻止腫瘤復發(fā),提高生活質(zhì)量,延長生存期[4]。
CIK 細胞治療老年復發(fā)/難治性 MM 安全有效。本文中 CIK 組應用 CIK 細胞治療老年復發(fā)/難治性 MM,CR + nCR 為 14.2%,PR 率為42.9%,ORR 為 57.1%。主要不良反應為一過性發(fā)熱,呈自限性。結(jié)果表明,CIK 細胞治療老年復發(fā)/難治性 MM 安全有效,CIK 細胞治療總體緩解率、中位疾病無進展生存期較 VD 方案高,不良反應輕微。
CIK 細胞的殺瘤活性有進一步提高的潛能。有體外實驗研究指出,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DC)激活的 CIK 細胞的體外抗腫瘤作用增強,擴增能力提高,細胞凋亡減少[5]。鐘國成等[6]臨床應用 DC-CIK 細胞聯(lián)合化療治療 MM,將 MM 患者隨機分為化療組(化療方案)、聯(lián)合組(DC-CIK細胞聯(lián)合化療方案),結(jié)果顯示化療組 CR + nCR率達 17%,ORR 達 47%,而聯(lián)合組 CR + nCR 率達 30%,ORR 達 67%,聯(lián)合組療效提高,DC-CIK細胞治療具有抗骨髓瘤作用,與化療聯(lián)合具有協(xié)同效果。因此,CIK 細胞的抗骨髓瘤作用可以進一步增強,其臨床治療效果也有望進一步提高。
與 CIK 細胞治療相比,新藥或新藥聯(lián)合化療雖然緩解率高,但同時存在一定的毒性。本文 VD組主要不良反應為乏力、血液學毒性及周圍神經(jīng)病變。一項多中心開放性臨床試驗應用馬法蘭、地塞米松加硼替佐米方案治療老年復發(fā)/難治性 MM患者,ORR 為57%,患者出現(xiàn)血液學毒性、胃腸道毒性、周圍神經(jīng)炎等毒副作用,其中 3~4 級毒性占 38%[7]。結(jié)果表明,新藥或新藥聯(lián)合化療存在一定的毒性。而老年患者對毒性耐受性差,生活質(zhì)量下降,且新藥昂貴,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影響治療效果。CIK 細胞治療老年復發(fā)/難治性MM 有效,不良反應小,耐受性好。同時可以改善患者體力、食欲、睡眠等一般情況,提高生活質(zhì)量。因此,CIK 細胞治療有望成為老年復發(fā)/難治性MM 新的治療途徑。
[1] Schmidt-Wolf IG, Neqrin RS, Kiem HP, et al.Use of a SCID mouse/human lymphoma model to evaluate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with potent antitumor cell activity.J Exp Med, 1991, 174(1):139-149.
[2] Siegel R, Ward E, Brawley O, et al.Cancer statistics, 2011: The impact of eliminating socioeconomic and racial disparities on premature cancer deaths.CA Cancer J Clin, 2011, 61(4):212-236.
[3] Ludwig H, Avet-Loiseau H, Bladé J, et al.European perspective on multiple myeloma treatment strategies: update following recent congresses.Oncologist, 2012, 17(5):592-606.
[4] Hontscha C, Borck Y, Zhou H, et al.Clinical trials on CIK cells: first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y on CIK cells (IRCC).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11, 137(2):305-310.
[5] Yang L, Ren B, Li H, et al.Enhanced antitumor effects of DC-activated CIKs to chemotherapy treatment in a single cohort of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13, 62(1):65-73.
[6] Zhong GC, Yan B, Sun Y, 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 of dendritic cell and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Chin J Hematol,2012, 33(12):1000-1003.(in Chinese)鐘國成, 顏斌, 孫薏, 等.DC-CIK過繼免疫聯(lián)合化療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療效分析.中華血液學雜志, 2012, 33(12):1000-1003.
[7] Petrucci MT, Levi A, Bringhen S, et al.Bortezomib, melphalan, and prednison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a multicenter, open label phase 1/2 study.Cancer, 2013,119(5):97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