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晶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新理念,新觀點,新教材,新的教學內(nèi)容,新的教學方法……面對新的課改,教師不僅要改變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角色定位,改變每天都進行著的習以為常、駕輕就熟的教育方式、教學行為,其難度是不言而喻的,就像把一個習慣用右手的人變成左撇子那么困難。雖然教無定法,但也有章可循。
記得那是在我剛剛接任一年級時發(fā)生在一節(jié)語文課堂上的事情。導入新課后,我說:“今天,我們要認識幾個新的生字朋友,同學們認真拼一拼,找出音節(jié)中的介母?!痹捯魟偮?,孩子們那一雙雙小手就高高地舉過頭頂,一個孩子說:“我會拼‘小字,介母是i?!蔽铱洫勊f:“你真會找,獎你一顆☆。” 另外一個孩子站起來說:“我來拼——‘尖,介母是i?!蔽屹澝赖恼Z言源源不斷:“你的眼睛真會看!也獎你一顆☆?!苯酉聛硪粋€小女孩聲音洪亮地說:“我會拼‘寫,介母是i?!蔽也患偎妓鞯厮徒o她一句:“你真棒!獎你一顆☆。”話音剛落,下面不少孩子發(fā)出了疑問聲“咦?”而當時的我并沒有注意這一細節(jié),還是一如既往地講著課,接下來的教學中,我還奇怪為什么孩子們的眼睛里充滿了困惑?直到下課后,一個孩子找到我,對我說:“老師,上課時王瑩的問題答錯了……”我才恍然大悟,“i”在某些音節(jié)中是介母,但是在“xiě”這個音節(jié)中,“i”不是介母,它與后面的“e”合起來組成復韻母“ie”。這個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我沒有加以糾正,還習慣性地給這名學生以獎勵,漠視其他學生發(fā)出困惑的“咦?”不知這樣的教學會將一年級學生帶向何處。
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中,教學呼喚著傾聽。作為教師,我們必須以對話和傾聽作為教學的主導方式來取代以往的獨白教學。傾聽,是教師必備的基本技能。新課標倡導的是“傾聽著的教育”,強調(diào)不僅讓“學生傾聽教師”,更強調(diào)首先要“教師傾聽學生”。即:教育的過程應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對教師而言,上課是與學生對話,是與孩子交往,而不是一種單純的勞動。在傾聽學生發(fā)言的過程中,一位好的教師能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生理解上的偏差與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及時地加以引導,以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我如果能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及時糾正韻母在音節(jié)中并不都是以介母的身份出現(xiàn),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拼音,也不會讓其他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產(chǎn)生疑惑。傾聽也是一種能力,學生的這種能力就需要教師去培養(yǎng),教師俯下身來的去傾聽,對學生來說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作者單位:長春市東光學校)
責編/齊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