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成堯,潘樹平,韓金剛,李 貌,楊春雷
(南車眉山車輛有限公司 產品開發(fā)部,四川 眉山 620032)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煤炭開采量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據《 BP 世界能源統(tǒng)計年鑒》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煤炭消費量為 1 873.3 百萬噸油當量,與 2011年同比增長 6.1%,占全球煤炭消費總量的比例首次超過 50%,達到 50.2%”。煤炭作為我國工業(yè)化進程的引擎,其產量在過去 10年中增長了135%,而我國在全球能源消費增長中所占比例超過1/3。由于技術等各方面瓶頸的限制,水電、風電、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要成為穩(wěn)定可靠的替代能源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我國煤炭分布呈西多東少的特點,而作為煤炭主要運輸手段的鐵路分布則呈現(xiàn)西疏東密的運輸特點,嚴重制約了煤炭的開采與運輸。因此,準確把握煤炭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科學合理地確定鐵路煤炭運輸發(fā)展方式十分重要。
根據第三次全國煤田預測資料顯示,我國煤炭資源總量(垂直深度 2 000 m 以內)為 55 697.49 億 t,其中煤炭資源保有儲量為 10 176.45 億 t(生產、在建井儲量為 1 916.04 億 t, 尚未利用儲量為 8 260.41 億 t),煤炭預測儲量為 45 521.04 億 t。雖然我國煤炭資源豐富,但是分布極不均衡。新疆、內蒙古 2 個自治區(qū)的煤炭資源總量為 33 650.09 億 t,占全國總量的60.42%;煤炭資源保有儲量合計 3 362.35 億 t,占全國保有儲量的 33.04%。新疆、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寧夏、甘肅、貴州 8 個省區(qū)煤炭資源總量為 50 750.83 億 t,占全國總量的 91.12%;煤炭資源保有儲量合計 8 566.24 億 t,占全國保有儲量的 84.18%[1]。
我國經濟結構特點導致華東、華南等地區(qū)對能源的消費需求較大,但由于自身資源的限制,需從華北、西北等地區(qū)外購煤炭。因此,我國煤炭資源存在分布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煤炭區(qū)域供需不平衡的問題。煤炭的分布與區(qū)域調配情況如表1 所示。
2012年我國煤炭產量繼續(xù)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全年生產煤炭 36.5 億 t。主要產煤省(自治區(qū))煤炭產量增長較快,其中山西省 9.13 億 t、陜西省 4.79 億 t、內蒙古自治區(qū) 10.62 億 t,三省(自治區(qū))合計產量約為 24.54 億 t,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 67.2%。全國原煤產量增量主要集中在“三西”(山西、陜西和內蒙古西部)地區(qū),表明煤炭外運壓力進一步加大。
據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部《 2012年年度證券研究報告 》顯示,2012年我國主要耗煤行業(yè)產品的耗煤量均處于增長趨勢,其中火電發(fā)電量為 38 554.5 億 kW · h,與 2011年同比增長 0.6%;粗鋼產量為 71 716 萬 t,與 2011年同比增長 4.7%;鋼材產量為 95 317.6 萬 t,與 2011年同比增長 7.6%;水泥產量為 22.1 億 t,與 2011年同比增長 5.3%;化肥產量為 7 296 萬 t,與2011年同比增長 10.1%。
表1 煤炭的分布與區(qū)域調配情況
我國煤炭調出地主要集中在晉陜蒙地區(qū),而煤炭消費地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qū)。生產和消費的逆向分布,形成了“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總體流向及以“三西”為核心,向周邊放射狀分布的煤運格局。煤炭是占我國鐵路貨運量比例最大的貨種,據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 2011年中國煤炭行業(yè)信用分析報告 》顯示,2000 — 2012年全國煤炭產量與鐵路運煤量間的數據關系如表2 所示。在 2000 — 2012年間,我國的煤炭產量經歷了一個快速增長的過程,年產量從9.98 億 t 增加到 38.6 億 t,增長了 283.8%;鐵路的煤炭運輸量也同樣經歷了一個快速增長的過程,年運量從 6.85 億 t 增加到 22.62 億 t,增長了 230.2%;鐵路煤炭運量占鐵路總貨運量比例從 41.4% 增長到57.9%。全國煤炭產量、鐵路煤炭發(fā)送量與 GDP 增長基本同步,煤炭生產、鐵路煤炭的發(fā)送量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三者之間的關系如圖1 所示。
表2 2000 — 2012年全國煤炭產量與鐵路運煤量的增長情況
圖1 我國GDP與鐵路煤炭發(fā)送量、產量的關系圖
我國區(qū)際煤炭調運以鐵路為主,水路和公路為輔。煤流形成了“三西”、北煤南運、出關及進出西南等 4 大煤運通道。2008年,我國 4 大煤運通道共運輸煤炭 26.32 億 t。其中,“三西”外運通道運輸煤炭 15.26 億 t,占通道總量的 58.0%;東西橫向鐵路、公路與沿海運輸相銜接形成供應華東和華南的水陸聯(lián)運大通道;南北縱向鐵路與長江干線、京杭運河相接形成供應沿江地區(qū)的水陸聯(lián)運大通道。雖然有從產煤地直接到華中地區(qū)的線路,但是運量有限,內蒙、陜西等地的煤炭仍然主要通過鐵路運輸到港口,再通過海運、河運等方式運到華中地區(qū),增加了運輸成本和運輸時間。
在不考慮線路能力約束的條件下,從煤炭運輸網絡路徑分析得出:煤炭由北方煤炭主產區(qū)經主要煤炭下水港口運至華東,鐵海聯(lián)運的費用明顯高于鐵路直達費用。如大同至上海鐵路直達(徑路為豐沙大線、京九線、津浦線、滬寧線)運輸里程 1 771 km,運輸費用 160.16 元 / t;大同至上海鐵海聯(lián)運(徑路為大秦線經秦皇島中轉)運輸里程 1 948 km,運輸費用206.35 元 / t。通過比較可知:鐵海聯(lián)運方式里程比鐵路直達延長了 177 km,費用增加 46.19 元 / t,同比增加 28.8%,鐵路直達運輸方式具有較大的經濟優(yōu)勢。
盡管我國鐵路在運輸生產效率指標上處于領先地位,但是在路網規(guī)模、運輸服務質量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致使鐵路運輸能力擴張速度明顯落后于煤炭產量和運輸需求量的增幅,鐵路運輸對煤炭運輸發(fā)展的制約也越來越明顯。2000 — 2006年鐵路煤炭運輸占全國煤炭產量比例下降超過 10%,盡管近年來煤炭鐵路運量較快增長,但鐵路仍然是制約煤炭外運的“瓶頸”,主要表現(xiàn)如下。
(1)外運通道能力不足。盡管 2007年晉陜蒙寧外運通道的整體能力利用率僅為 0.7,但由于大(同)秦(皇島)、朔黃、石(家莊)太(原)、太(原)焦(作)等主要線路的能力已經達到飽和,造成對外公路超負荷運營、車輛擁堵、道路損毀、事故頻發(fā)等一系列嚴重后果。
(2)通道布局不夠合理。晉陜蒙寧煤炭外運鐵路通道多為東西向布局,而南北向鐵路運力不足或未充分利用,造成需要從南方內陸省份調入煤炭的迂回運輸。晉陜蒙寧煤炭外運鐵路通道運力分布不均衡,北通道承擔全部煤運總量的 2/3 以上,而中、南通道所承擔的運量則不足 1/3。
(3)前后方疏運系統(tǒng)不配套。近年來大秦鐵路煤炭運量大幅增長,但未對北同蒲、(北)京包(頭)線大包段等直接集運鐵路進行相應的擴能改造。朔黃鐵路受前方集運和后方疏運系統(tǒng)能力的影響,運輸能力提高有限。寧西(南京 — 西安)鐵路是寧陜煤炭運往中南和華東地區(qū)的捷徑,外運煤炭能力達2 600 萬 t,但為其直接集運的侯(馬)西(安)線尚未安排擴能,而西延線又僅安排單線擴能改造,較大程度制約了運力的充分發(fā)揮。
煤炭占我國已經探明化石能源儲量的 94% 左右,相比石油、天然氣,作為基礎能源供應可靠性高,符合我國現(xiàn)階段發(fā)展需要?!笆濉逼陂g國家將繼續(xù)堅持擴大內需戰(zhàn)略,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對煤炭的需求仍將保持適度增長。鐵路作為我國煤炭運輸最主要的途徑,將面臨良好和穩(wěn)定的市場環(huán)境。但受到節(jié)能減排、國際煤價、經濟轉型及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煤炭行業(yè)仍然存在許多變數,因而鐵路運輸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跟進和調整。
(1)煤炭在能源中的主導地位不可替代?!笆濉逼陂g我國 GDP 將保持年均 8% 的增長速度,對煤炭需求的增速將略微回落。預計 2015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 42 億 t 標準煤,其中煤炭約占 63%,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將達到11.4%,即 4.8 億 t 標準煤。由此留給煤炭的增產空間已經很小,但由于基數較大,其增量依然十分龐大,2015年中國各種能源消費占比預測如圖2 所示[2]。
圖2 2015年中國各種能源消費占比預測
(2)煤炭產銷布局發(fā)生重大變化?!笆濉逼陂g,在消費需求拉動下,黑龍江和河南等煤炭調出大省將成為調入大省,原供需基本平衡的重慶和四川等將成為煤炭大量調入地,同時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湖北及廣東等消費大省煤炭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因此,煤炭調出地將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山西、陜西、安徽、貴州及新疆等地。東、中部省區(qū)煤炭資源日趨減少和煤炭消費需求進一步增長,我國煤炭主要生產地與主要消費地逆向分布的格局將愈加突出?!笆濉逼陂g,我國將進一步加快“三西”地區(qū)、隴東、蒙東及新疆的煤炭資源開發(fā),原煤生產重心將進一步向西轉移。同時,隨著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產業(yè)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yōu)化,內地承接沿海產業(yè)梯度轉移和工業(yè)化、城市化進程加快,煤炭消費重心將從沿海地帶逐漸向內陸地區(qū)轉移。
(3)國家節(jié)能減排對煤炭行業(yè)的影響。國家推廣節(jié)能減排的能源政策將促進煤炭化工行業(yè)的發(fā)展。煤化工包括煤的氣化、煉焦、煤制油等工業(yè),可以得到各種有機化工產品。作為石油天然氣的替代產品,有機化工產品也延伸了煤炭產業(yè)鏈,在提高煤炭資源附加值的同時避免了直接燃燒造成環(huán)境污染,使煤炭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實現(xiàn)高碳能源低碳化和清潔化,是煤炭企業(yè)提高經濟效益和產業(yè)升級的必然選擇。但是,由于煤化工是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產業(yè),不宜在缺水、缺煤的地方建設,因而需要統(tǒng)籌規(guī)劃,防止煤化工行業(yè)產生結構性過剩、產銷空間分離的問題,從而對煤炭產銷運也產生巨大影響。
“十二五”期間,煤炭生產重心向西移動和消費重心向內陸轉移的變化將對我國鐵路煤炭運輸總體布局產生重大影響?!笆濉逼陂g,煤運布局將發(fā)生以下重大變化。
(1)隨著京滬和京廣等客運專線建成,南北向貨運能力將迅速提高。隨著內陸地區(qū)煤炭消費需求快速增長,鐵路主要煤流將逐步從東西向轉為南北向。
(2)隨著“三西”煤炭生產重心向西轉移,“三西”煤運通道運力重心將由山西逐漸轉向蒙西—陜西。隨著呼倫貝爾盟—錫林郭勒盟煤炭外運通道日趨完善,蒙東煤炭除主要供應東三省外還將運至東南沿海地區(qū),出關的煤流將不復存在。
(3)新疆煤炭外運通道建成后,將優(yōu)先供應鄰近的甘、青、川、渝地區(qū),其質高價低的優(yōu)勢將使隴東和渝東北地區(qū)的煤炭向東流動,而云、貴地區(qū)煤炭主要流向“兩廣”和湖南。
為適應煤炭行業(yè)的規(guī)劃與發(fā)展,鐵路煤炭運輸可以概括為產煤大省的煤炭外運和煤炭化工產品的運輸,由于煤炭化工產品運輸發(fā)展還不明朗,運輸重點應放在煤炭外運上[3]。煤炭行業(yè)的兼并重組有利于煤炭運輸的組織,可以在運力有限的情況下保障大客戶、重點企業(yè)的用煤需求,通過建設大型裝卸基地,提高運輸效率,把有限的運力配置到重要環(huán)節(jié)。改革管理和收費制度,轉變現(xiàn)行鐵路的運輸管理和經營觀念,以合同和供需關系規(guī)范運輸和市場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開拓運輸資源市場化配置的新格局。
(1)合理布局,完善聯(lián)運模式。雖然鐵路運輸具備運距長、運量大、運費低等優(yōu)勢,但目前不能有效實行“門對門”運輸。通過強化和完善鐵水聯(lián)運,加快發(fā)展公鐵聯(lián)運,疏通外運通道系統(tǒng)逐步實現(xiàn)“門對門”的服務模式,全面提高煤炭運輸效益。
(2)合理制定鐵路運價,提高鐵路運輸服務水平。由于國民經濟對煤炭的依賴與宏觀調控,長期以來鐵路煤炭的運輸價格較低,約為 0.13 元 /(t · km),而公路的運輸價格約為 0.30~0.40 元 /(t · km)(不包含其他隱形支出,如各項罰款費用等),低運價嚴重影響了鐵路運輸的發(fā)展和再生產能力,造成鐵路建設和運輸裝備投入不足。因此,合理制定鐵路煤炭運輸價格對鐵路運輸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滿足國民經濟發(fā)展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3)完善融資手段,加快鐵路煤運通道建設。煤炭外運通道的建設需要巨額融資,很多煤炭企業(yè)都有長短不一的自營鐵路,自營鐵路的贏利甚至不低于煤炭主業(yè),若讓煤炭企業(yè)資本加入鐵路建設,或許可實現(xiàn)煤炭企業(yè)與鐵路雙贏。以中國神華能源股份公司所屬的神(池)朔(州)鐵路為例,這條由國有特大型煤電企業(yè)投資經營的運煤干線,開通 10年來,運量增長 173 倍,運輸煤炭 4.4 億 t,成為我國繼大秦鐵路之后第二條年運量過億噸的鐵路,實現(xiàn)利潤 47.2 億元,上繳稅金約 10 億元。企業(yè)人均效益居全國同行業(yè)領先水平。
(4)完善路網建設,提高鐵路煤運能力?!笆濉逼陂g,煤炭鐵路運輸形成以晉陜蒙(西)寧甘地區(qū)煤炭外運為主,由大秦線、朔黃線、石太線、侯(馬)月(山)線、蒙冀線、隴海線、寧西線及山西中南部通道等組成橫向通道;由京滬線、京九線、京廣線、焦柳線及將要建設的蒙西、陜北至湖北、湖南和江西的煤運鐵路等組成縱向通道,構成西煤東調、北煤南運的鐵路運輸格局。建設大能力煤運通道和開行重載專列是一個解決煤炭運輸瓶頸的重要途徑。預計 2015年,全國煤炭鐵路運輸將達到26 億 t??紤]到各環(huán)節(jié)不均衡性的問題,需要鐵路運力為 28 億~30 億 t。其中,晉陜蒙(西)寧甘地區(qū)調出量為 14.3 億 t,蘭新鐵路電氣化改造和蘭渝鐵路建成運營后,可以基本滿足新疆煤炭外運需求。
鐵路運輸對煤炭生產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特別是隨著煤炭行業(yè)的結構性改革,鐵路運輸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節(jié)能減排和煤炭行業(yè)的產業(yè)升級要求促進了煤炭加工行業(yè)的發(fā)展,煤化工產品、焦炭、噴吹煤等產品的運輸還要依靠鐵路運輸。因此,大力發(fā)展我國鐵路重載運輸,加快推進既有鐵路開行 27 t 軸重通用貨車和專用鐵路開行 30 t 軸重專用運煤貨車的步伐,將有效促進煤炭物流行業(yè)與國民經濟快速、穩(wěn)定地健康發(fā)展,為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提供運力支持。
[1]王世文. 中國煤炭消費、生產的現(xiàn)狀與挑戰(zhàn)[J]. 經濟問題,2011(11):38-41.
[2]李 宏.“十二五”我國煤炭運輸發(fā)展形勢分析[J].綜合運輸,2011(3):13-18.
[3]榮朝和. 煤炭物流對我國鐵路運輸的影響與挑戰(zhàn)[J].物流運輸,2007(1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