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網絡經濟背景下模塊產品外包的生產組織決策分析

        2013-11-23 08:17:40張春梅李晏墅
        華東經濟管理 2013年3期
        關鍵詞:外包模塊化廠商

        張春梅,李晏墅,宗 文

        (1.南京師范大學 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2.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一、引 言

        在全球網絡經濟影響的推動下,日益豐富的商品供應市場加劇了國際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同時也促進了客戶需求的多樣化。產品制造商越來越意識到,保持持續(xù)的競爭優(yōu)勢不能僅憑借自身專業(yè)化的產品和服務以及“頂級”的制造能力,而應該順應時代潮流,積極采取“戰(zhàn)略柔性”[1]制造策略,大規(guī)模定制應運而生。作為企業(yè)保持戰(zhàn)略柔性的一種新興范式,究其本質,大規(guī)模定制生產核心的特點表現為“模塊產品建構”,以便于產品按不同要求快速重組,從而適應全球化大規(guī)模生產。過去幾十年來,許多發(fā)達國家的電子企業(yè)都經歷了國際性的生產組織重構,它們通過把勞動力密集型生產階段外包給發(fā)展中國家來實現生產流程的分解[2-3]。

        產品模塊化背景下,產品建構一方面使得承包商(模塊供應商)可以獲得規(guī)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另一方面發(fā)包商(最終產品廠商)可以通過把一些非核心業(yè)務外包出去,集中精力發(fā)展其區(qū)別于競爭對手的核心技能與知識上,從而獲取全球外包帶來的高額收益。已有的國內外相關研究,起初主要專注于產品建構下的產品模塊分包的技術性研究[4],伴隨著IT產業(yè)的成熟化、精細化發(fā)展,如何使得外包易于操作的研究已日趨深入和完善,并且在外包動因、外包決策和外包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理論研究也取得了一定進展[5]。在全球化經濟的浪潮下,關于外包的研究又進一步涉及國際合作領域,相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國際貿易理論和全球價值鏈理論。與國際貿易理論相關的研究引入行業(yè)均衡貿易模型理論來分析國際生產組織的變化[6]。這類研究中,企業(yè)需要同時做出如下選擇:①是在企業(yè)內部生產零部件還是將其外包給其他企業(yè);②是在國內生產其零部件還是離岸外包。貿易理論給出了國際外包興起的三個主要原因:較低的成本,國外相關機構的改善,由國際市場一體化帶來的國際交易成本的降低。在全球價值鏈思想的指導下,Sturgeon[7]指出信息技術的進步已使電子公司更容易標準化組件間的接口規(guī)則,因而,越來越多的電子公司選擇模塊化其產品。相應地,產品模塊化使得外包更具吸引力,因為它允許多個企業(yè)共享同樣的通用部件,從而在規(guī)模經濟的作用下降低部件的生產成本。最后,產品模塊化使全球競爭更加劇烈,從而導致企業(yè)將其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活動外包出去,以節(jié)約勞動力成本。模塊性是一個與最終產品不同部件間相互作用方式相關的產品技術屬性[8]。當產品是非模塊化時,各個部件需要不停地做出相應調整,以充分發(fā)揮最終產品的性能。相反,由松散耦合部件構成的模塊化產品則通過明確定義和編碼的建構規(guī)則起作用。貿易理論的缺點是它沒能說明國際生產重組背后技術變革的作用,這違背了全球價值鏈理論——產品模塊化是產業(yè)垂直一體化和外包并駕齊驅的重要驅動力[7]。全球價值鏈理論的主要缺陷是它缺乏一個正式的理論基礎來識別如何把外包與產品模塊化聯系起來,這是發(fā)現國際生產組織重構背后驅動力的一個重要障礙。也就是說,現有的文獻雖然對模塊外包的技術進行了較為深入的闡述,但是卻忽視了外包生產技術與組織決策間如何匹配的整合研究。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研究構建了模塊產品外包的生產組織決策模型,并基于此來找出外包決策與產品模塊化之間的聯系,以期為企業(yè)外包決策提供理論上的相關指導。

        二、模塊產品外包的生產組織方式價值維度分析

        (一)一級價值維度:模塊產品建構價值分析

        1.模塊化

        從廣義來說,模塊化是指通過每個可以獨立設計的,并且能夠發(fā)揮整體作用的更小的子系統構筑復雜產品和業(yè)務的過程[9]。這種把一個復雜系統分解成能夠更加有效管理的子系統的動力在于獲得規(guī)模經濟和成本節(jié)約。模塊化通過產品模塊的標準化能夠最大化規(guī)模經濟早已在十九世紀初期就得到了證實,比如福特公司受到泰勒“流程化”思想的啟發(fā),于1913年首創(chuàng)世界上第一條大規(guī)模流水作業(yè)生產線,使裝配時間從12小時減少到1.5小時,因此產生了大規(guī)模生產的概念。

        從系統的角度看,模塊化包括兩個過程:一是按照網絡聯系規(guī)則把一個復雜的系統或過程分解為能夠獨立設計的子系統或模塊的過程,即“模塊的分解”,二是根據某種聯系規(guī)則將可以進行獨立設計的子系統或者模塊組合起來,形成更加復雜的大系統的過程,即“模塊的整合”。模塊化使得各產品組件能分別地生產(松耦合),然后在不同的配置中可互換地使用而不會損害系統的完整性。模塊化在軟件、電子、半導體等許多行業(yè)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對模塊產品建構在外包中的作用卻沒有很好地理解。

        2.模塊產品建構

        傳統的工業(yè)設計遵從約束最優(yōu)化方法論,這致使產品設計包含了“高度整合,緊密耦合”的設計思想。組件間的輸入輸出界面規(guī)則必須反映出每一個緊密耦合組件的特性。某一組件設計的改變,很可能需要相關聯組件完全的改變,因此,緊密耦合組件建構的過程中需要集約式管理。也就是說,由緊密耦合思想主導的產品建構通常需要一個緊密耦合的組織結構,相應的最匹配的就是權威層級式管理。因此,這種典型的產品建構方式是只能在單一企業(yè)內部實現的。

        在網絡經濟背景下,產業(yè)結構正在逐漸發(fā)生根本性改變,“模塊化”將成為產品建構層面的主導潮流。各模塊間的關聯由建構中連接各模塊的輸入與輸出的規(guī)則所界定,以促進產品模塊的整合,產生“即插即用”的效果。這一整套模塊界面規(guī)則組成了一個產品建構,即產品功能與產品部件的連接方法或關于產品部件間的連接方式的設計思想[10]。標準化的模塊界面規(guī)則允許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模塊建構(松散耦合),這時可以僅通過要求所有模塊符合標準化模塊界面規(guī)則就能有效協作。由此,在通過標準化的模塊界面規(guī)則控制模塊建構過程時,允許建構過程有效協調而不需要持續(xù)地行使管理權。該標準化的模塊界面規(guī)則,實際上為產品模塊設計者提供了協調松散耦合的一種知識框架[10]。因此,這個標準化界面規(guī)則使一個松散耦合組織和地理上分散的模塊供應商的對話成為可能。這樣,一個公司或許就能夠運用恰當的模塊產品構建來協調它的全球模塊供應商生產網絡。尤其當一個生產系統中不同的模塊需要不同概念類型的知識時,把整個系統劃分成不同成員可以“分布式地”生產的模塊就變得特別重要了。就像Ernst 和Kamrad 所說的“模塊化的水平越高,外包生產就越容易”[11]。

        模塊產品建構也是保證企業(yè)戰(zhàn)略適應性的一種重要的資源,它是在對一定范圍內不同功能或功能相同而性能與規(guī)格不同的產品進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并設計出一系列功能模塊,通過模塊的選擇和組合構成不同的定制化的產品,從而迅速地生產多樣化的產品,從而使企業(yè)可以更容易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和技術。借此,模塊產品建構通過提高企業(yè)衍生新產品系列的能力促進了它的持續(xù)改進。任何產品的更新換代都不是將原有的產品全部推翻重新設計的,一個模塊的更新或者在主要功能模塊中融入新技術,都能使產品成為換代產品。表1 顯示了對模塊進行組合和匹配的模塊產品建構正活躍在多種行業(yè)。

        表1 模塊產品建構應用所涉及的主要行業(yè)

        (二)二級價值維度:模塊產品外包價值分析

        分析企業(yè)出現和成長的原因有助于理解模塊產品外包存在的意義??扑拐J為,企業(yè)組織生產的交易費用低于市場組織的交易費用是企業(yè)出現的原因,而交易費用決定了企業(yè)的邊界[17]。企業(yè)擴張時,它會形成層級,會有科層組織上的信息傳遞和缺失,從而會產生內部交易費用,這種費用積累到一定程度,企業(yè)會權衡外部交易費用和內部交易費用的大小,由此,企業(yè)的邊界就出現了;企業(yè)的成長則由自身所擁有的與眾不同的資源決定,企業(yè)需要圍繞這些資源構建自身的核心能力體系,以實現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哈默和普拉哈德把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看做是“難以被競爭對手所復制和模仿的”[18],核心競爭力使得企業(yè)能夠保持持續(xù)的競爭優(yōu)勢。

        社會分工的精細化、專業(yè)化是當前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這要求企業(yè)在不斷認識市場,細分市場的同時,也要對自身進行“精雕”——實行專業(yè)化經營戰(zhàn)略。它順應了市場需求的變化,是企業(yè)對市場的一種積極呼應[19]。企業(yè)為了達到并保持競爭優(yōu)勢,必須不斷地給市場提供專業(yè)化新產品。一種新產品的推出或許可以給企業(yè)帶來暫時的優(yōu)勢,然而相對于不斷變化、升級的消費需求來說,這些優(yōu)勢是非常短暫的。在企業(yè)內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為取得更大的競爭優(yōu)勢,應當僅保留其最具競爭優(yōu)勢的核心資源,而把其他資源借助于外部最優(yōu)秀的專業(yè)化資源予以整合,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績效、提升企業(yè)核心競爭力和增強企業(yè)對環(huán)境的應變能力,這種生產管理模式即外包[20]。對制造企業(yè)來說,為了保持持續(xù)競爭優(yōu)勢,只有通過模塊產品建構將縱向一體化和外包聯合起來,開展模塊產品外包。因為縱向一體化可以節(jié)省交易費用,而外包可以增加靈活性,并且使得核心企業(yè)能夠發(fā)揮其核心專長開展經營活動。

        本文借鑒Ari Van Assche(2005[21],2008[22])對模塊產品外包的分類,根據最終產品生產的結構,把它分成三種類型:①如果模塊供應商提供理想化產品給一個最終產品廠商,我們把這種外包方式叫做“理想化外包”(IO);②如果模塊供應商生產標準化產品給多個最終產品廠商,我們把這種外包方式叫做“標準化外包”(SO);③如果模塊供應商分別生產定制化的產品給多個最終產品廠商,我們把這種外包方式叫做“定制化外包”(CO)。

        三、模塊產品外包的生產組織決策模型

        這一部分我們在對模塊產品外包的生產組織方式價值維度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模塊產品外包的生產組織決策模型(見圖1)。在參考Ari Van Assche(2005[21],2008[22])提出的產業(yè)均衡模型的基礎上,我們的模型主要研究如何對模塊產品外包生產組織方式(IO,SO,CO)進行決策。

        當最終產品廠商完全選用縱向一體化生產組織模式,需要承受建立和管理最終產品公司的固定成本以及建立和管理附屬生產機構的固定成本。在選擇模塊產品外包時,最終產品廠商從外部的模塊供應商處購買中間產品,所以此時縱向一體化下最終產品廠商建立和管理附屬生產機構的固定成本就轉嫁給了模塊供應商。

        對于每一種最終產品,都包括兩個層面的產品模塊:一個最終產品層面F (用圓r1表示)和一個中間產品層面I(用圓r2表示)。為了生產一單位中間產品I ,需要一單位勞動力;為了生產一單位最終產品,需要一單位中間產品。對于中間產品I ,在一個可競爭市場情境下,完全相同的模塊供應商面對規(guī)模收益遞增的市場生產有差別的產品模塊。對于最終產品F,相同的公司組裝有差別的最終產品并且在迪克斯-斯蒂格勒壟斷競爭市場上競爭,最終產品廠商在市場上購買中間產品模塊,而且通過交易不能影響市場的價格。如果中間產品不是完全專業(yè)化的(即和建構標準不是完全兼容),那么需要花費額外的勞動力以滿足最終產品廠商的定制化需要,我們把這種支付額外的勞動力的工資稱為定制化成本O。模型假定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分別分布在圖1中兩個獨立同心圓r1和r2上。所有的最終產品都是對稱地、統一地分布在圓r1上。所有的中間產品都分布在圖1 中周長為C(0,+∞)的圓r2上。

        圖1 模塊產品外包的生產組織決策模型

        (一)理想化外包

        在理想化外包情況下,中間產品與最終產品位于同一條半徑上。圖1 給出了一個例子,四個最終產品廠商F1—F4統一地,均勻地分布在最終產品圓r1上。對應于F1的理想中間產品是I1,對應于F2的理想中間產品是I2……把每一單位最終產品和每一單位中間產品模塊相結合來看,如果一個中間產品模塊是“理想”的,那么中間產品能夠被直接應用在最終產品的組裝中,而不需要花費額外的定制化成本,即O=0。不過模塊供應商將面臨一個相對高的平均成本,因為它只出售模塊產品給一個最終產品廠商。在圖1 中,這相當于這樣一種情形:I1是僅為F1生產的,I2是僅為F2生產的……

        (二)標準化外包

        標準化外包時,最終產品廠商F1和F2都使用標準化中間產品Is1來生產最終產品。如圖1 所示當系統中所有的最終產品廠商F1—F4都采用標準化產品建構,每一個模塊供應商把他們的中間產品等距離地放在“對應于兩個最終產品的理想中間產品”之間,然后成為這兩個最終產品廠商“唯一”的模塊供應商,此時模塊供應商通過大批量標準化生產可以獲得規(guī)模經濟。在圖1中,這相當于下面兩種情況之一:

        (1)Is1是為F1和F2生產的,而且Is3是為F3和F4生產的;

        (2)Is2是為F2和F3生產的,而且Is4是為F1和F4生產的。

        每一個最終產品廠商購買標準化中間產品,然后給每一單位中間產品支付額外的資源O1(即最終產品廠商需承擔的定制化成本)使其能夠運用到最終商品的加工上,在圖1 中對F1來說,即是弧I1Is1的長度,即O1=C/2n,其中n 為最終產品廠商的數量。

        (三)定制化外包

        如圖1,定制化外包時同一家模塊供應商分別為最終產品廠商F1和F2生產不同的定制化中間產品In1和Is1……此時,模塊供應商按每個最終產品廠商的定制要求來生產中間產品,需要支付額外的定制成本O2,在圖1中O2等于弧I1I2的長度,即O2=2O1=C/n。最終產品廠商購買到自己定制的中間產品后即可用于最終產品的生產。

        (四)關于定制化成本的討論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定制化成本:

        (SO時,i=1;CO時,i=2)

        上面的約束條件意味著,當模塊供應商提供標準化產品和定制化產品時,定制化成本的大小取決于以下兩個因素:最終產品廠商的數量n和中間產品的圓周長C。

        (1)隨著n 增加,定制化成本Oi(i=1,2)減少。n 增加,即最終產品廠商的數目增多,在圖1 中,假設此時最終產品廠商增加到8個,即圖中F1—F8,相應地,此時與最終產品相對應的理想中間產品模塊也增加到8個,即圖中I1—I8,此時標準化外包下的定制化成本減少為弧I1I0的長度(C/4n);定制化外包下的定制化成本減少為弧I1I5的長度(C/2n)。我們把n增加的影響定義為定制化成本的“市場厚度效應”。

        (2)隨著C 減少,定制化成本Oi減少。C 減少,反映在圖1上即是此時中間產品模塊的圓r2周長減小至圓r3,相應的理想中間產品模塊分別為I1’—I4’,而此時標準化外包下的定制化成本減少為弧I1’Is1’的長度;定制化外包下的定制化成本減少為弧I1’I2’的長度。C減少的效果就類似于由于產業(yè)范圍內出現的技術革新減少了中間產品的生產成本。這與Sturgeon[7]的觀點是一致的:知識技術的進步使得企業(yè)能更容易地標準化模塊間的接口,因此減少了中間產品生產的技術成本(也就是產品模塊化的減少,因此,產品模塊化的程度可用1/kC來表示,其中k為自然數)。我們把C減少的影響定義為定制化成本的“技術標準化效應”。

        因此,理想化外包、標準化外包以及定制化外包這三種模塊產品外包生產組織方式的關系可以用表2反映出來。

        表2 三種模塊產品外包生產組織方式的特點

        四、模塊產品外包的生產組織方式的決策

        根據以上對模塊產品建構、模塊產品外包的討論,產品建構使多個產品模塊的組合成為可能,并且可組合的最終產品類別是中間產品模塊的數量(代表了產品的模塊化程度)和客戶需求異質性的正比例函數。因此,產品模塊間區(qū)別越大,通過模塊化可組合的最終產品種類就越多。而且,客戶需求越多樣化,重組后的價值就越大;一個系統潛在的最終產品越多,就越容易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的需求。因此,異質的產品模塊和客戶需求增加了模塊化的價值[23],模塊產品外包生產組織方式的選擇取決于行業(yè)內產品的模塊化程度和客戶需求多樣性(即具體的行業(yè)特征)。

        具體說明如下:

        (1)當行業(yè)產品模塊化程度較低,同時客戶需求趨于同質時,模塊供應商幾乎不存在規(guī)模經濟水平,可以采用理想化外包方式,此時定制成本為零。

        (2)當行業(yè)產品模塊化程度較高,同時客戶需求趨于同質時,標準化外包(大批量生產)使模塊供應商更能發(fā)揮規(guī)模經濟作用,降低成本,此時最終產品廠商承擔定制化成本。

        (3)當行業(yè)產品模塊化程度較高,同時客戶需求多樣化程度較高時,此時更適合定制化外包,模塊供應商來承擔定制化成本。

        (4)當行業(yè)產品模塊化程度較低,同時客戶需求多樣化程度較高時,模塊供應商同樣不存在規(guī)模經濟水平,最易發(fā)生的是理想化外包。

        在企業(yè)層面,產品模塊可能是任一類來完成企業(yè)活動的資源。就像企業(yè)資源觀曾指出的:這些異質的資源使得企業(yè)內部擁有各種不同的能力,從而在從事某些活動時有一定的競爭優(yōu)勢,而在另外一些活動中表現出一定缺陷。這些活動的不同回報鼓勵企業(yè)專門從事那些回報率高的活動。而模塊產品外包可以保證企業(yè)能夠專門從事那些高回報的活動,并且把它們按照不同的方式和其他生產者的活動貫穿起來。這樣,產品模塊的異質性可以鼓勵某一產業(yè)中的企業(yè)運用模塊產品外包促進特定活動的專業(yè)化程度,并且使生產配置更加靈活。

        進一步來說,消費者需求越異質化,這種彈性生產配置的價值越大。一個產業(yè)中需求各異的不同類型的消費者越多,這個產業(yè)中的各個企業(yè)就會有更大的壓力來生產更多可選配置,即“重組促成了替代經濟”[24]。例如,筆記本電腦包括微處理器、主板、內存、硬盤驅動器、顯示面板、聲卡等零部件,均在全球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生產或組裝。多年來,戴爾(Dell)和其他品牌公司在美國、日本和新加坡等較為發(fā)達的國家制造筆記本電腦。到20 世紀90年代,為了削減成本,他們開始將生產外包給既有廉價勞動力又有自主研發(fā)和設計能力的我國臺灣公司。面對一個產品模塊系列和消費者需求種類多樣且變化迅速的市場,戴爾公司幾乎把所有的零部件和軟件的設計與生產全部外包,從而能夠為大量的客戶迅速提供最先進的產品,同時降低它自身的投資風險。通過模塊產品外包而不是內部生產,戴爾能夠迅速地生產一系列產品,且能很快地改變這些產品的種類以滿足異質消費者的需求。

        五、結論與展望

        在模塊化理論的指導下,本文選取企業(yè)外包生產組織決策這一課題來進行研究,把模塊產品外包的決策和實際上已經在高科技產業(yè)(如電子工業(yè)、通訊業(yè)、半導體和汽車業(yè))普遍出現的模塊化和生產過程的標準化聯系起來。通過區(qū)分三種類型的模塊產品外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對企業(yè)有益的、各種不同的模塊產品外包生產組織形式:在理想化外包情況下,模塊供應商為一個最終產品廠商提供理想化產品;在標準化外包情況下,模塊供應商為多個最終產品廠商提供標準化產品,定制化成本由最終產品廠商承擔;在定制化外包情況下,模塊供應商為多個最終產品廠商提供定制化產品,定制化成本由模塊供應商承擔。通過分析發(fā)現對這三種模塊產品外包形式的選擇取決于具體的行業(yè)特征,即行業(yè)產品的模塊化程度和客戶需求多樣性。

        因此,本文可以給企業(yè)外包決策提供相關的理論指導,為更好地理解模塊化在生產組織中的作用提供一個新奇的視角。而要想全方位高屋建瓴地把握整個模塊化生產網絡中最終產品廠商與模塊供應商的相互關系,使我國企業(yè)能夠在新經濟形勢下正確進行自我定位,在廣泛參與全球競爭的同時脫穎而出,以下兩個方面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第一,如何構建以我國本土企業(yè)為核心的模塊化生產網絡。在模塊化時代,最終產品廠商通過模塊產品建構保留其最具競爭優(yōu)勢的核心資源,而把其他業(yè)務外包給那些相對成本較低、相關技術成熟度高的企業(yè),由此,模塊化生產網絡使得最終產品廠商在全球范圍內非常方便地獲得更多的利潤,而承包商從長期來看,被鎖定在價值創(chuàng)造的低端狀態(tài)[25]。因而,構建以我國本土企業(yè)為核心的模塊化生產網絡來參與國際競爭,就成為在網絡之間的競爭上能否占有一席之地的關鍵所在。

        第二,政府如何進行技術和產業(yè)政策上的扶持。最終產品廠商與模塊供應商在模塊化生產網絡中的角色不是固定不變的,曹亮等(2008)指出,其二者之間的定位會隨著時間(模塊化生產網絡的演進)與空間(地理經濟空間的社會文化制度)的變化發(fā)生改變[26]。因此,政府如何引導企業(yè)把握“時、空”變化的機會,堅持技術創(chuàng)新、模塊產品建構創(chuàng)新,發(fā)揮自身的先發(fā)優(yōu)勢,主動融入到全球模塊化生產網絡中分享利益,對我國企業(yè)未來發(fā)展和產業(yè)升級意義攸關。

        [1]Kotha Suresh. Mass Customization: Implementing the Emerging Paradigm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5(16):21-42.

        [2]Dedrick J,Kraemer K. Asia’s Computer Challenge: Threat or Opportunity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Bonham C,Gangnes B,Van Assche A. Fragmentation and East Asi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de[J]. Applied Economics,2007(39):215-228.

        [4]胡曉鵬.產品模塊化:動因、機理與系統創(chuàng)新[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7(12):94-101.

        [5]Mandar Dabhikar,Lars Bengtsson. Supplier Selection or Collaboration? Determining Factors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When Outsourcing Manufacturing[J]. Journal of Purchasing& Supply Management,2009(15):143-153.

        [6]Spencer B.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and Incomplete Contracts[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38):1107-1135.

        [7]Sturgeon T. Modular Production Networks:a New American Mode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451-496.

        [8]Baldwin C,Clark K. Design Rules[M]. Cambridge:MIT Press,2000.

        [9]Baldwin C Y,Clark K B. Managing in an Age of Modularit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7(5):84-93.

        [10]Radner R,Hierarchy. The Economics of Managing[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2(30):1382-1415.

        [11]Ernst R,Kamrad B. Evaluation of Supply Chain Structures Through Modularization and Postpone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0(3):495-510.

        [12]Woolsey J P.“777”[J]. Air Transport World,1994(4):22-31.

        [13]Tully S. The Modular Corporation[J].Fortune,1993(8):106-114.

        [14]Sanderson S W,Uzumeri V. Strategies for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Renewal: Design Based Instrumentalism[R].Working paper,1990.

        [15]孫少勤.模塊化、生產非一體化與服務業(yè)外包[J].東南大學學報,2010,12(1):25-30.

        [16]夏輝,薛求知.服務型跨國公司全球模塊化與服務業(yè)國際轉移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財貿經濟,2011(3):81-88.

        [17]R H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J]. Economica,1937,4(16):386-405.

        [18]C K Prahalad,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5/6):79-91.

        [19]林成,李國振.核心競爭力——企業(yè)專業(yè)化戰(zhàn)略的重心[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3(2):63-64.

        [20]Bettis Richard A. Outsourcing and Industrial Decline[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2,6(1):7-22.

        [21]Ari Van Assche. A Theory of Modular Production Networks.(2005-09-01)[2012-04-02].http://ssrn.com/abstract=588904.

        [22]Ari Van Assche. Modularity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J].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08(20):353-368.

        [23]Melissa A Schilling.Toward a General Modular Systems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nterfirm product Modularity[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2):312-334.

        [24]Garud R,Kunmaraswamy A.Techn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Designs for Realizing Economies of Substitu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5 16(S1):93-109.

        [25]盧福財,胡平波.全球價值網絡下中國企業(yè)低端鎖定的博弈分析[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8(10):23-32.

        [26]曹亮,汪海粟,陳碩穎.論模塊化生產網絡的二重性——兼論其對中國企業(yè)的影響[J]. 中國工業(yè)經濟,2008(10):33-42.

        猜你喜歡
        外包模塊化廠商
        無錫市開展重大事故隱患精準執(zhí)法暨外包外租專項執(zhí)法檢查
        模塊化自主水下機器人開發(fā)與應用
        玩具廠商及合作機構新年進步
        模塊化住宅
        現代裝飾(2020年5期)2020-05-30 13:01:56
        廠商對北京卡車市場不抱希望
        汽車觀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32
        論“互聯網+”時代檔案服務外包的問題與策略
        ACP100模塊化小型堆研發(fā)進展
        中國核電(2017年2期)2017-08-11 08:00:56
        模塊化VS大型工廠
        電視廠商與好萊塢公司將制訂超高清標準
        聲屏世界(2015年2期)2015-03-11 18:31:32
        業(yè)務外包在“慕課”中運用的分析
        狠狠色综合播放一区二区|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激烈网站 | 中文亚洲第一av一区二区| 极品人妻少妇av免费久久| 亚洲精品无人区|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专区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免费在线|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 国产呦精品系列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激情人妻另类人妻伦|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中文| 国产一毛片|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天堂| 爽爽影院免费观看| 性生交大片免费看淑女出招| 久久国产成人午夜av影院| 99麻豆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1区2区3区高清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国内精品影视| 一区二区三区极品少妇| 国内最真实的xxxx人伦| 在线中文字幕有码中文| 日本福利视频免费久久久| 免费人成视频网站网址|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青草亚洲AV无码麻豆| 中国亚洲av第一精品| 巨人精品福利官方导航| 91国际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免费精品|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99re久久精品国产|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色偷偷激情日本亚洲一区二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a∨免费软件|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v| 亚洲sm另类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