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連青,曹楓林,崔乃雪
自殺行為已成為一個公共衛(wèi)生問題[1]。自殺意念是自殺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2],此外,職業(yè)較差[3]、攻擊性人格[1,4]能顯著提高自殺發(fā)生的概率。醫(yī)院保潔人員作為醫(yī)院的一支重要隊伍,其職業(yè)性質和工作環(huán)境特殊、收入較低、身心壓力較大,但少有研究關注其自殺意念狀況。本研究以濟南市某醫(yī)院保潔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自殺意念情況以及與攻擊行為的關系。
1.1 對象 采用方便整群抽樣,選取濟南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保潔人員156人進行現(xiàn)場調查。共收回問卷150份,其中填寫完整、信息可靠的有效問卷143份,有效率95.33%。其中男28人,女115人;年齡17歲~59歲(41.18歲±9.83歲);初中及以下82人,高中及以上61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資料問卷:自編,調查保潔人員一般信息,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②自殺意念自評量表(selfrating idea of suicide scale,SIOSS):由夏朝云等[5]編制。共26個條目4個因子,即絕望、樂觀、睡眠、掩飾,以是或否作答。絕望、樂觀和睡眠因子得分相加為自殺意念總分,得分越高,自殺意念越強。以總分12分為自殺意念高低的劃界分。掩飾因子得分≥4分為測量不可靠。經(jīng)檢驗,該量表信效度良好。③Buss和 Perry攻擊問卷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Buss & 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AQ-CV):2011年由李獻云等[6]修訂而成,共30個條目,5個分量表,即身體攻擊、語言攻擊、憤怒、敵意和指向自我的攻擊。每個條目得分范圍為1分~5分,分別對應答案選項不符合、較少符合、一半符合、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得分越高,攻擊性越強。在社區(qū)成年居民中應用信效度較好。
1.2.2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進行統(tǒng)計學描述、Fisher確切概率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
2.1 自殺意念得分情況及人口學特征 剔除自殺意念掩飾因子得分≥4分22人,對剩余121人進行分析。121人中,10人(8.3%)自殺意念得分≥12分,全部為女性。不同文化程度間自殺意念者構成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isher確切概率檢驗P=0.60)。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年齡與樂觀因子呈負相關(r=-0.19,P<0.05),與其他因子得分及總分無相關性(r=0.07~0.09,P>0.05)。
2.2 自殺意念與攻擊性的相關分析(見表1)
表1 自殺意念與攻擊性的相關關系(r值)
2.3 自殺意念總分的線性回歸分析 以自殺意念總分為因變量,控制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以攻擊問卷總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攻擊問卷總分的回歸系數(shù)B=0.26,β=0.34,t=3.80,P<0.01,R2=0.11。
本研究中醫(yī)院保潔人員自殺意念發(fā)生率為8.3%,與城市居民自殺意念的報告比例相當[7],低于大學生群體的報道[8,9]。本研究中10人有自殺意念者(自殺意念因子≥12分)均為女性,與其他研究一致,即女性自殺意念發(fā)生率高[10,11]。不同文化程度保潔人員自殺意念者構成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現(xiàn)有研究不一致。馮珊珊等[12]研究顯示,高學歷是自殺意念的保護因素。可能原因是保潔人員大多數(shù)文化程度較低,且因工作性質特殊,學歷越高面臨的社會壓力越大,從而弱化了高學歷的保護作用,這也提示保潔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同于大學生和其他人群,值得進一步關注。年齡與樂觀因子呈負相關,有研究顯示年齡是自殺意念的危險因素,年齡越高,自殺意念得分越高[13],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顯示,攻擊性可正向預測自殺意念,即攻擊性越高,自殺意念越強。與現(xiàn)有研究結論一致。攻擊是自殺的預測因子[14]。丁海龍[13]研究顯示,有自殺意念者攻擊總分、軀體攻擊得分、敵意得分和指向自我攻擊得分顯著高于無自殺意念者;攻擊性高大學生發(fā)生自殺行為的優(yōu)勢比是攻擊性低者的20.81倍[1]。值得注意的是,多項對于自殺和攻擊的研究均未發(fā)現(xiàn)言語攻擊與自殺意念的關系[1,13],具體原因尚需進一步探討。
醫(yī)院保潔人員的自殺意念發(fā)生率與城市居民發(fā)生率相當;與大學生、普通居民群體不同,攻擊,特別是憤怒、敵意與自殺意念呈正相關。需要普遍關注不同性別、不同教育程度醫(yī)院保潔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注意評估該類人群的攻擊行為,作為早期識別和干預自殺的重要依據(jù)。
[1]艾明,陳建梅,王敏建,等.沖動性和攻擊性對大學生自殺未遂行為的影響[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1,37(11):650-655.
[2]徐慧蘭,肖水源,陳繼萍.下崗工人自殺意念及其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6(2):96-99.
[3]喻茂娟,黃德遠,李新華.貴陽市城區(qū)居民自殺的社會危險因素的調查[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3,15(2):68-71.
[4]Brent DA,Oquendo M,Bimaher B,etal.Peripubertal suicide attempts in offspring of suicide attempters with siblings concordant for suicidal behavior[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3,160(8):1486-1493.
[5]夏朝云,王東波,吳素琴,等.自殺意念自評量表的初步制定[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2,12(2):100-102.
[6]李獻云,費立鵬,張亞利,等.Buss和Perry攻擊問卷中文版的修訂和信效度[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1,37(10):607-613.
[7]李獻云,費立鵬,楊少杰,等.城鄉(xiāng)居民對自殺的接受程度及其與自殺意念和行為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23(10):734-739.
[8]辛莘,何成森.醫(yī)學生自殺意念相關因素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0,31(5):521-523.
[9]范引光,肖琴,李文先,等.醫(yī)學生心理-社會因素與自殺意念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29(4):328-330.
[10]王志青,李獻云,安靜,等.山東農(nóng)村居民自殺意念的發(fā)生率及其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1,37(4):226-229.
[11]丁麗華.258例急診搶救的自殺病人特征分析[J].全科護理,2010,8(4A):855-856.
[12]馮珊珊,肖水源,周亮,等.湖南某鎮(zhèn)農(nóng)村居民自殺意念影響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20(5):326-329.
[13]丁海龍.沈陽市居民自殺態(tài)度、自殺意念及心理健康狀況研究[D].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2009:1.
[14]Mann JJ,Ellis SP,Waternaux CM,etal.Classification trees distinguish suicide attempters in major psychiatric disorders:A mod-el of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2008,69(1):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