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蘇融,黃 艷,高 瑾,李益峰,元約平
(1.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上海 200072;2.湖南南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 412007)
半實物實時仿真介于數學仿真和物理仿真之間,用部分實際的物理系統(tǒng)代替部分純數字仿真系統(tǒng),完全模擬與實際物理系統(tǒng)相同的時標,并實時獲取外部輸入信號,以及對外部輸出信號[1]。由真實控制器來控制虛擬對象的技術稱為硬件在環(huán)(Hardware in Loop,HIL)仿真技術。HIL實時仿真作為半實物仿真的一種,應用于實際測試前對控制器的控制策略、中斷延遲、采樣時間、接口通信等的可行性進行仿真測試[2];還可以對真實世界中難以實現(xiàn)的極端情況,例如電機的各種短路故障,進行實時模擬,并對控制器進行測試,開發(fā)相應的故障容錯算法,而不會對逆變器、電機、驅動板等設備造成損壞,降低試驗風險。
在電機驅動領域,虛擬模型運行的時間步長應遠小于PWM開關周期,為數微秒,因此對于HIL逼近真實的主要挑戰(zhàn)之一是高速的系統(tǒng)響應。OPAL-RT公司在RT-LAB上實現(xiàn)了微秒級的電機數字控制器[3],將復雜的模型分布到若干處理器上進行并行運算,但其高昂的價格令人望而卻步。上海大學電驅動中心提出了一種基于FPGA定參數模型的永磁同步電機(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及逆變器實時仿真模型,步長為 1 μs,并實現(xiàn)了 HIL 實時仿真試驗[4]。他們2010年開發(fā)五相內置式PMSM的HIL實時仿真平臺[5],2011年在PMSM模型中考慮了電機的電感飽和效應,使模型更加逼近真實[6]。
為實現(xiàn)異步電機控制器的性能測試與控制策略的驗證及優(yōu)化,本文在FPGA中嵌入異步電機與逆變器的實時模型,構建了異步電機HIL半實物實時仿真平臺。
提出的HIL半實物實時仿真平臺如圖1所示。FPGA中嵌入逆變器模型與電機模型,通過相應的輸入輸出設備,連接到真實的控制器,構成一個閉環(huán)系統(tǒng)。FPGA實時運行逆變器與電機模型,相電流通過DAC轉換成模擬量后輸入到電機控制器的模擬I/O口,位置信號輸入到控制器的數字I/O口,控制器輸出PWM信號驅動逆變器實時模型,實現(xiàn)了對電機實時模型的控制。本系統(tǒng)具有以下特點:
(1)虛擬樣機可以提供相電流、轉子角度、旋轉變壓器等模擬信號,最多可以提供5路相電流,模擬信號經過線性光耦與控制器隔離;
(2)虛擬樣機可提供光編信號及電機模型的狀態(tài)輸出信號,提供故障報錯信息,接收來自控制器的PWM信號(多相電機同樣適用),數字信號與控制器的連接需經過磁耦隔離;
(3)開發(fā)基于Visual C++的上位機串口通信界面,由FPGA片上嵌入式處理器NIOSⅡ配置UART核,UART核通過兩個外部引腳 TxD和RxD發(fā)送和接收串行數據。實現(xiàn)由PC機靈活配置電機參數,實時觀測各種電機信號。
圖1 系統(tǒng)結構框圖
逆變器建模采用兩電平電壓源型逆變器為原型,由6個IGBT和6個與開關管反向并接的續(xù)流二極管組成。為了不過多消耗芯片資源和計算時間,一般采用簡單的開關函數模型。為了能真實地仿真死區(qū)效應,考慮了功率管IGBT的管壓降Uce、二極管的管壓降Ud及續(xù)流過程。
以圖2所示的單橋臂為例,輸入為PWM驅動信號,直流側電壓Udc和相電流ia,輸出為橋臂的端電壓值Uao,即橋臂連接點對直流側電源地的電壓。通過ia的流向(圖2所示方向為正方向)和上下橋臂的開關狀態(tài)判斷Uao的值,如表1所示,Uao默認值為0。
圖2 逆變器單橋臂簡圖
表1 單橋臂輸出電壓
電機中點電壓Uno=(Uao+Ubo+Uco)/3,所以三相電壓為
基于建模方便,采用靜止旋轉坐標系下的αβ軸模型,只需Clark變換,無需旋轉變換,省去了計算同步旋轉角度θ及運行實時模型時查詢三角函數帶來的資源占用和時間消耗。αβ軸的數學模型為
同樣的,為了減小計算量,忽略摩擦損耗,運動方程為
式中:Ls、Lr、Lm——分別為定子自感、轉子自感、定轉子互感;
Rs、Rr——分別為定子電阻、轉子電阻;
p——微分算子;
ωr,np——分別為轉子電角速度、極對數;
Rs,Rr——分別為定子相電阻;
Tr——轉子電磁時間常數,Tr=Lr/Rr;
J——機械轉動慣量;
Te、TL——分別為電磁轉矩、負載轉矩。
異步電機驅動系統(tǒng)采用Altera公司專用的FPGA開發(fā)軟件QuartusⅡ建模,使用集成化的分層分模塊的設計方法,邏輯關系的處理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語言設計,純運算模塊調用IP內核和LPM宏功能模塊,形成直觀的圖形化界面,更易修改和排查錯誤。
如圖3所示,整個逆變器模塊的時鐘頻率為50 MHz。通過電流方向、PWM信號查表1,得三相端電壓,再減去中點電壓即得三相相電壓。本模型中沒有考慮上下橋臂同時導通的短路情況。
圖3 逆變器的FPGA模型
由于中點電壓的計算是在端電壓計算之后,為保證兩者信號同時進入三相相電壓計算模塊,確保時序上的同步,需要加入延遲模塊來延緩端電壓進入相電壓計算模塊,兩者的時間間隔是3個時鐘。因此,相電壓輸出滯后PWM輸入4個時鐘,即 80 ns。
電機模型在全數字化運算的FPGA中實現(xiàn),需要將數學模型離散化。式(2)、式(3)表明,電機是一個連續(xù)的系統(tǒng),模型是一組微分方程,可以采用小步長積分法,如歐拉方法,將異步電機數學模型式(2)、式(3)、式(5)離散化:
如上得到離散的數學模型,各離散點之間的時間間隔就是時間步長,步長越小,越逼近真實的連續(xù)系統(tǒng)。一般,電機實時模型仿真步長小于PWM開關周期的1/10,達微秒級。步長減小受三方面的制約和挑戰(zhàn):系統(tǒng)時鐘頻率;數據位數,步長減小,定點數位數增加,消耗更多的計算時間;從數值積分角度,步長越小,截斷誤差減小,但舍入誤差增加,模型精度反而下降。FPGA的時鐘頻率為50 MHz,綜合考慮系統(tǒng)速度和硬件耗費,模型仿真步長選取1 μs。
選擇1 μs步長,模型涉及電流迭代、磁鏈迭代和轉速迭代,迭代步長都是1μs?;贔PGA并行運算特性,這三處迭代在同一時刻觸發(fā)更新,由于電流和磁鏈計算是同時的,而轉速的計算依靠電流與磁鏈,造成轉速的更新落后于電流(磁鏈)更新的一個仿真步長。轉速是電機的機械部分,機械時間常數遠大于電氣時間常數,所以滯后對模型精度影響不大(見圖4)。
圖4 定子電流、定子磁鏈、轉速迭代時序
整個虛擬異步電機系統(tǒng)的時序消耗如圖5所示,圖中標出的是每個模塊的最長延時路徑??紤]電流坐標變換后FPGA模型計算總延時為1.06 μs,D/A 轉換和光耦延時為 0.26 μs,從而半實物電機系統(tǒng)從PWM采樣到相應的模擬相電流輸出所經過的延時累計為1.32 μs。從圖中還可知,數據流穩(wěn)定時刻離電流迭代更新時刻還有760 ns時間余量,因此模型還有可順序擴展的余地。轉速信號輸出延時為2 μs,均為微秒級,是PWM控制周期(5~10 kHz)的幾十分之一,對控制系統(tǒng)的影響甚微。
圖5 半實物電機系統(tǒng)輸入輸出路徑延時圖
矢量控制是目前感應電機高性能控制的主要方法,按轉子磁場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統(tǒng)則受到更多的重視,因為其在磁鏈與轉矩解耦控制方案上有更容易的實現(xiàn)形式。因此本文選擇磁鏈開環(huán)轉差型矢量控制——間接定向控制。
圖6是整個控制系統(tǒng)的結構框圖,這種控制方法實現(xiàn)簡單,適合于礦用電機這種對調速范圍以及轉速動態(tài)響應要求不高的場合。
圖6 矢量控制系統(tǒng)仿真框圖
試驗所用電機參數如表2所示。
表2 試驗用3 kW感應電機參數
自行研發(fā)HIL半實物仿真平臺由FPGA最小系統(tǒng)、電機控制器以及進行信號交換的數字和模擬輸入輸出接口組成。
在HIL試驗環(huán)境下,分別給相應指令,得到電機起動、減速、加載這些動態(tài)過程中的電流、電磁轉矩和轉速波形,如圖7~圖9所示。
圖7 空載起動至1 000 r/min過程中電磁轉矩、轉速及A相電流變化曲線
圖7 中,t1時刻階躍給定轉速1 000 r/min,t2時刻轉速達到穩(wěn)定。圖8中電機原本運行在2 000 r/min穩(wěn)態(tài)時,t5時刻給定800 r/min的指令,t5~t6轉速從2 000 r/min下降到800 r/min。圖9為電機1 500 r/min空載運行時,t1時刻突加20 N·m的負載轉矩,轉速開始下降,經調節(jié)器調節(jié)后到t3時刻轉速基本回到原速,系統(tǒng)穩(wěn)定。
圖8 轉速由2 000 r/min降至800 r/min過程中A相電流,轉速及電磁轉矩變化曲線
圖9 突加轉矩過程中的A相電流,電磁轉矩及轉速的HIL變化曲線比較
在HIL平臺上對虛擬異步電機系統(tǒng)進行穩(wěn)態(tài)試驗。圖10顯示空載轉速1 000 r/min時相電壓uan和線電壓uab波形。Clark變換采用等幅值變換,uan幅值為udc的2/3,uab幅值則與udc相等。
圖10 空載轉速1 000 r/min時的電壓波形
圖11 為轉速500 r/min加25%負載(約4.7 N·m)時的電流波形,對比全實物平臺的電流幅值為 5.33 A,HIL平臺的為 5.28 A,兩者差0.9%??梢姡瑹o論是波形的形狀還是幅值,HIL平臺均具有較高的準確性與可信度。相比純數字仿真,HIL平臺更逼近真實情況。
圖11 轉速500 r/min加25%負載時的電流波形
提出一種異步電機驅動系統(tǒng)的HIL實時仿真測試技術,在FPGA中建立虛擬異步電機系統(tǒng),整個系統(tǒng)仿真步長只有1 μs,并連接真實控制器,完成了矢量控制試驗測試。HIL平臺與全實物平臺的電流平均穩(wěn)態(tài)誤差約為1%,證明了該半實物仿真平臺的正確性與可行性。HIL仿真技術可以有效縮短研發(fā)周期和降低研發(fā)成本,在產品測試性能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1]陳源龍,李東,馬培軍.基于HLA半實物仿真平臺體系結構的設計及實時性改進[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0,42(4):531-536.
[2]盧子廣,柴建云,王祥琦.電力驅動系統(tǒng)實時控制虛擬實驗平臺[J].電機工程學報,2003,23(4):119-123.
[3 ]DUFOUR C,LAPOINTE V,BELANGER J,et al.Closed-loop control of virtual FPGA-cod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drives using a rapidly prototyed controller[J].13th PEMC,2008(9):1077-1083.
[4]黃蘇融,史奇元,劉暢.基于現(xiàn)場可編程門陣列永磁同步電機模型的硬件在環(huán)實時仿真測試技術[J].電機與控制應用,2010,37(9):32-37.
[5]黃蘇融,劉暢,高瑾.五相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硬件在環(huán)實時仿真平臺的實現(xiàn)[J].電機與控制應用,2011,38(10):20-25.
[6]黃蘇融,朱培駿,高瑾.基于數字化虛擬電機硬件在環(huán)實時仿真測試[J].電機與控制應用,2012,39(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