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淺談舞者的自我修養(yǎng)
■李琳
我自13歲起接受專業(yè)的舞蹈教育,目前工作于蘇州市歌舞劇院,國家四級舞蹈演員。在專業(yè)學習的6年里我學習了中國古典舞,中國民間舞(膠州、云南花鼓燈、安徽花鼓燈、朝鮮舞、藏族舞、新疆舞)、古典芭蕾、現代舞、畢業(yè)后又通過一次次在歌舞劇院的鍛煉又學習了拉丁、爵士等舞種,對每種舞蹈的基本技巧和背景知識都十分了解。在一個舞者自我修養(yǎng)的初始階段,掌握世界上各種舞蹈技巧,了解其背景知識是大有裨益的,雖然這個過程往往很辛苦,畢竟是體力的付出,也有文化知識的積累。但是到了自我修養(yǎng)后期,尤其是一個舞者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階段,需要的是厚積薄發(fā)的靈感撞擊。很多舞者希望有自己的風格,不愿意去廣泛涉獵各類基礎的舞蹈,結果卻往往沒有辦法創(chuàng)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舞蹈。每一種舞蹈,背后都是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區(qū)域勞動人民生命力的凝聚,也是一個舞者最艱辛的路程,了解舞蹈背后的故事,能幫助舞者將靈魂注入舞蹈的每一個動作。舞蹈藝術是源遠流長的,要能正確認識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舞蹈演員對身材要求十分苛刻,要求勻稱、苗條。平時生活中應注重飲食,例如我來說平時十分偏愛美食又是易胖的體質,有時總是會經不住誘惑把自己吃成一個小胖子,然后再拼命地瘦回來,減肥成了我最痛苦的事情,因為我們都明白,一個連舞臺美感都沒有的舞者怎么能讓觀眾來欣賞呢,所以只能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能多吃,告訴我自己一個專業(yè)的舞者該有的體型!
我們平時的素質訓練主要內容包括:柔韌性、彈性、速度、力量、敏捷度以及耐力等多方面,從而達到舞者的基本素質。我自小開始學習舞蹈,通過非專項技術動作的訓練來提高肌肉素質能力。比如,用壓肩、轉肩、壓腿、踢腿來提高肩、髖的靈活性、用腹肌、背肌下腰等動作來提高腰部的能力。自我的成長一步一步的走來很不容易,大小傷病很多,去醫(yī)院拍片也是常事了,但我從未放棄過,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痛并快樂著吧!因為我熱愛舞蹈,雖然每天的基訓課枯燥且累,舊傷的疼痛也不能讓我停止練習,每天不斷地重復組合動作來提高我的專業(yè)能力的同時,他也總能給我?guī)眢@喜和快樂。沒有一個舞者不是在練功房造就的,用堅定的意志堅持下去,最終的蛻變將是身心兩面的,別人無法代替,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只有音樂與舞蹈緊密結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藝術的魅力。除了平時素質訓練和練舞之外,對于每個舞蹈的伴奏,本人也會用心去聽,去打節(jié)拍,所謂“找找感覺”。每次導演安排我編排的舞蹈,其伴奏都聽得耳朵磨出繭子。一點都不夸張地說有時真想吐了,但由于長時間的磨煉也就習慣了,音樂的節(jié)拍、音樂的律動都會深深印在我心里,雖然我并非編導專業(yè)科班出身,但是每一次的編排我都盡心盡力。因此,久而久之不但有利于理解舞蹈動作,將動作做到位,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fā)我的靈感,創(chuàng)作出更加富有激情的作品。
今年我團編排的原創(chuàng)大型穿越舞劇《桃花塢》,講述了唐伯虎與沈九娘以及一對當代木刻年畫藝人間的傳承情感故事。我很榮幸地被選為當代舞主演阿玲的角色,為了塑造阿玲這個吳地姑娘的靈魂和思想,我大量閱讀和積累了相關的地方志,以及蘇州傳統(tǒng)典籍。從中了解了蘇州地方的靈氣以及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之間發(fā)生的佳話故事,在練舞蹈的時候,每一招一式都不知不覺地便融入了這座2500年的古城中。一開始的學習真的很艱辛,我是中國舞出身,但這次要跳現代舞并非我的強項,不再以柔以美為主,所以讓我很是吃力只能更用心地去學習、理解、塑造。雖然也接觸過雙人舞,但是像如此大型的全場演繹,也只是第一次,又害怕又喜悅的心情很復雜,作為主演是不能有失誤的,但是作為第一次參演如此大型舞劇的年輕演員來說我還太稚嫩。所以只能不停地試動作,和舞伴沒日沒夜地練習,一個人練習的時候總把自己摔得渾身青紫也沒有半句怨言!正式上演一個半小時的舞劇跳下來我都是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就算是謝幕也是激動興奮伴著緊張。因為我有哮喘的疾病,所以其實舞劇對我而言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每次上臺,我身心都很緊張,都會把噴霧藥劑放在臺邊以防萬一,不過這些我都一一堅持了下來。因為我覺得我是個合格的舞者,導演既然選擇了我,那我必須把他詮釋出來才能對得起觀眾和自己,所以不管有多困難我都挺過了,這是一個舞者該有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為這臺舞劇我付出了我的全部,演出達百場,每次看著聽著臺下觀眾熱情的掌聲我都特別欣慰!經過所有成員的努力該舞劇還獲得了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精品獎和劇目獎。如今還在繼續(xù)修改準備接受更高的挑戰(zhàn),獲得的更高的獎項,為這個團體、為歌舞劇院爭光,這也是蘇州歷史上的一項榮耀!這一切也就顯得尤為值得了!
我認為藝術的思想性更要高于生活,這其中有部分是依靠舞者的技術積累。通過多種表現手法,用肢體表現出來,這些還需要舞者去感悟,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點睛之筆。今年我有幸去菲律賓做非遺的友好交流活動,把中國的一些傳統(tǒng)舞蹈帶到其它國家做展演,讓其他國家的人也來欣賞我們中國的舞蹈藝術。很榮幸能隨團去世界各地表演,但更重要的是我有機會去看到世界各地的藝術舞蹈,進而學習這些優(yōu)秀的非物質文化。這樣的交流是非常能讓舞者獲得靈感并從而迸發(fā)激情的。所以我覺得舞者本身要主動去關注藝術,關注生活,去思考,只有這樣,我們在舞臺上的表演才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我入團11年,剛進團時還是個小毛孩,每一次演出和排練都是一種鍛煉,舞蹈是門枯燥但是值得深愛的藝術,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是最幸福的事!每年的單位局里考核都能拿到優(yōu)秀,每年的年終也都會受到,嘉獎、表揚,一年勝過一年,這是用汗水換來的。
在今年的考核中,我大膽嘗試了與朋友一起創(chuàng)編女子獨舞《秦淮景·墨》,獲得了考核優(yōu)秀獎。并且獲得好評!自編自導自演的這種感覺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積極參加了這次省蓮花杯的比賽,想再去拼搏一把為我逝去的青春再添一筆榮耀,雖通過了初賽馬上要去參加總決賽了,也很期待能去看看外面的演員的一些舞蹈作品,這也是我學習的最終目的!這些榮耀將來都是我人生中的一種歷練,每一階段的變化都是值得期待的,我愿意為我熱愛的這個職業(yè)作出自己的貢獻,積極創(chuàng)新不斷地完善自己做新一代的舞者!
13歲時,我只是一個被動的舞蹈學童,并不知道為何舞蹈,但經歷了十幾年風雨到現在,我有無數個堅持下去的理由,舞蹈是我的生命。大家都說我是中線控,的確我喜歡站在舞臺的中央自信地跳舞,看著臺下鼓掌的觀眾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找到自己的風格,是一個舞者道路變寬變通暢的開始,也是一個舞者堅持下去的理由。舞者的自我修養(yǎng),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需要循序漸進。將多方面的修養(yǎng)提升兼顧,可以綜合提高舞者的素質、修養(yǎng)。我雖然舞蹈年齡較長,但仍然覺得未來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提升,希望與讀者共勉,為舞蹈藝術的盛放而努力。
[1]丹纓;舞蹈教學中的音樂訓練;2012年第6期(總第136期)
[2]毛君,何宇松;舞蹈藝術審美特征略論[J];戲文;2006;(01)
[3]郭翠紅;舞蹈藝術風格淺說[J];藝術百家;19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