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鳳梅,劉熙旸,李海東
(長春工業(yè)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吉林省長春市 130012)
聚丙烯(PP)良好的加工性能及相對低廉的價格,在日常用品、包裝材料、家用電器、汽車工業(yè)和建筑施工等行業(yè)得到了廣泛應用。但PP是一種準韌性基體,脆性高,缺口沖擊強度低,從而限制了PP的進一步推廣。因此,PP制品的增韌改性已成為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對于PP的增韌,研究較多的是橡膠增韌PP[1-3]。然而,由于PP在使用和回收過程中要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導致其相對分子質量降低。為此,本工作首先采用過氧化二異丙苯(DCP)使PP發(fā)生一定程度的降解,然后再與三元乙丙橡膠(EPDM)共混,制備了一系列不同EPDM含量的降解PP/EPDM共混物,應用X射線衍射(WAXD)及差示掃描量熱法(DSC)研究了降解PP/EPDM共混物的晶體結構及非等溫結晶動力學,為EPDM增韌PP的制備提供理論參考。
PP,5004,熔體流動速率(MFR)為1.60 g/10 min,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遼陽石油化纖公司生產; EPDM,4045,日本三井石油化學工業(yè)株式會社生產;DCP,分析純,使用前過濾除去保護液,用五氧化二磷干燥,上海化學試劑采購供應站提供;丙酮,分析純,萊陽市雙雙化工有限公司生產。
稱取PP及DCP(用量是PP質量的0.08%),DCP用丙酮溶解后均勻地淋灑在PP上,待丙酮完全揮發(fā)后采用南京橡塑機械廠生產的HT-30型雙螺桿擠出機制備降解PP,主機轉速60 r/min,喂料螺桿轉速為20 r/min,溫度為190 ℃。降解后PP的MFR為5.54 g/10 min。
在德國Haake公司生產的Thermo Haake Polylab System型Haake流變儀上制備降解PP/EPDM。把切成小粒的EPDM與降解PP按比例混合均勻,在190 ℃,30 r/min下混合5 min,制備w(EPDM)為2%~30% 的系列共混物。
DSC分析:用美國PE公司生產的DSC7 and Pyrisl型差示掃描量熱儀測試,采用二次升溫(消除材料在加工過程中的熱歷史),升降溫速率均為20oC/min。
WAXD分析:用日本Rigaku(理學)公司生產的Rigaku D/max 2500V PC 型X射線衍射儀測試,CuKα輻射(40 kV, 200 mA), 波長為0.154 nm,掃描范圍5o~ 40o,掃描速率為4 (o)/min。
從圖1可以看出:降解PP/EPDM共混物在衍射角(2 θ)為16°左右缺少一個屬于β晶的(300)晶面衍射峰。這說明在同樣的加工條件下,PP降解后β晶消失,降解PP/EPDM共混物的β晶也不復存在。與α晶型PP相比,β晶型PP具有較好的室溫和低溫沖擊強度,顯示出較高的韌性和延展性,所以PP降解后韌性降低[4],這與Karger-Kocsis和汪道明等的研究結果不同。Karger-Kocsis等[5]的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橡膠組分的增加,PP中的β晶明顯減少,這有利于α晶的形成。而汪道明等[6]的研究結果表明:加入EPDM可使PP中的β晶含量增加,且在w(EPDM)為12%時達到最大值(19.53%), 直至w(EPDM)為30%時β晶的衍射峰消失;同時還可以看到,w(EPDM)為12%時,降解PP/EPDM共混物α晶的(110)晶面衍射峰的強度明顯增強,且高于降解PP。這說明適量的EPDM可以誘導并促進降解PP的α晶(110)晶面的形成。
圖1 降解PP/EPDM共混物的WAXD譜圖Fig.1 WAXD patterns of the degraded PP/EPDM blends
聚合物的加工一般是在變溫條件下進行的,所以,對聚合物非等溫結晶動力學的研究與其加工成型有密切的聯(lián)系。由圖2可以看出:PP/EPDM的結晶溫度(θs)隨著降溫速率的增大呈逐漸降低的趨勢,并且結晶峰明顯變寬。這是因為當降溫速率逐漸增大時,由于分子鏈在較低的溫度下結晶,其活動能力較差,部分PP分子進入晶相結構時還沒有達到最穩(wěn)定狀態(tài),所以,得到了較不完善的結晶形態(tài),結晶形態(tài)的完善程度也隨著降溫速率的增大呈增大的趨勢,最后θs范圍增大,結晶峰也變寬。根據(jù)圖2將降解PP/EPDM在不同降溫速率條件下的非等溫結晶過程中的參數(shù)列于表1。
圖2 PP/EPDM的非等溫結晶DSC曲線Fig.2 DSC curves of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of the degraded PP/EPDM blends
表1 非等溫結晶過程中的特征參數(shù)Tab.1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 the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由表1和圖2可以看出:降解PP的θs和θmax隨著降溫速率的增加呈逐漸降低的趨勢,這表明PP的非等溫結晶過程是由成核控制的,在降溫速率較慢時,分子鏈有充分的時間去調整,從而能夠最大程度地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進而擴散到晶相結構中成核;在降溫速率較快時,分子鏈只能在較低的溫度下激發(fā)成核,溫度降低越快,分子鏈調整的時間越少,從而使分子鏈不能以最穩(wěn)定的狀態(tài)排入到晶胞,使其在結晶時排列的有序性變差,以致會有成核滯后,并進而推遲初始結晶,使初始θs向低溫方向移動。非等溫結晶過程中,結晶峰面積與結晶完成時(溫度=∞)的結晶峰面積之比可得到溫度為θ時的相對結晶度[X(θ)],其計算公式見式(1)。
由圖3看出: 相對結晶度[X(t)]與結晶時間(t)之間呈明顯的“S”型,說明降解PP/EPDM共混物中降解PP的非等溫結晶過程有明顯的快速初級結晶和緩慢的次級結晶過程。
圖3 X(t)與t的關系Fig.3 Plots of relative crystallinity versus time
對于等溫結晶過程可以采用Avrami方程[7][見式(2)]分析。
式中: n為Avrami指數(shù),與成核機理和晶體的生長方式有關; K為結晶速率常數(shù)。
為了使Avrami方程能適用于描述非等溫結晶過程,Jeziorny[8]提出應該對K進行修正[見式(3)]。
式中:Kn是校正后的速率常數(shù);R是升溫或者降溫速率。
用Jeziorny方程的lg{-ln[1-X(t)]}對lgt作圖可以得到降解PP/EPDM[w(EPDM)為12%]共混物的結晶動力學曲線(見圖4),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降溫速率下,lg{-ln[1-X(t)]}與lgt具有很好的線性關系。
圖4 lg{-ln[1-X(t)]}與lgt關系Fig.4 Plots of lg{-ln[1-X(t)]} versus lgt
由圖4可以求得直線的斜率,所求斜率即為n,即Avrami指數(shù)。由表2可以看出:其n值基本上接近4.0。由此可以得出降解PP/EPDM共混物在非等溫結晶過程中,降解PP是以均相成核的三維球晶方式生長的。
為了正確描述聚合物的非等溫結晶過程,莫志深[9]提出了解析結晶動力學參數(shù)的新方法。該法已成功地用于處理多種聚合物的非等溫結晶過程。莫志深將Avrami方程與Ozawa[10]方程相結合,得到式(4)。
表2 非等溫結晶過程后期的特征參數(shù)Tab.2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t the later stage of the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lgZt+nlgt=lgK(θ)-mlgφ 或
令F(θ)=[K(θ)/Zt]l/m,α=n/m,則得式(5)。
式中:F(θ)表示結晶速率的快慢;m為Ozawa指數(shù)。Zt為復合結晶速率常數(shù),φ為聚合物的升降溫速率,K(θ) 為結晶速率常數(shù)。
由圖5可以看出:lgφ與lgt具有較好的線性關系,直線斜率為-α,截距為lgF(θ)。相應的α與F(θ)值列于表3中。F(θ)的物理意義是對某一聚合物結晶體系在單位時間內,要達到某一結晶度必須選取的冷卻速率值,F(xiàn)(θ)越大,體系的結晶速率越慢。
圖5 lgφ與lgt的關系Fig.5 Plots of lgφ versus lgt
由表3看出:隨著X(t)的提高,F(xiàn)(θ)逐漸增大,說明在單位t內,為了提高X(θ),需要加快降溫速率。α基本不變且接近1.0,說明n與m幾乎相等,Jeziorny方程和Ozawa方程都可以很好地描述降解PP/EPDM中降解PP的非等溫結晶過程,其成核方式沒有發(fā)生改變,即以均相成核的三維球晶方式生長。
表3 用莫志深法得到的α與F(θ)值Tab.3 α and F(θ) value calculated by Mo′s method
a)PP降解后β晶的(300)晶面消失,降解PP/EPDM共混物的β晶也不存在,這導致其沖擊強度下降。適量的EPDM可誘導降解PP結晶。
b)非等溫結晶動力學研究表明: θs隨著降溫速率的增大逐漸降低,并且結晶峰明顯變寬,非等溫結晶過程降解PP有明顯的快速初級結晶和緩慢的次級結晶過程,降解PP以均相成核的三維球晶方式生長, n與m相等,Jeziorny方程和Ozawa方程都可以很好地描述降解PP/EPDM共混物的非等溫結晶過程。
[1] Jiang Wei,Yuan Qing,An Lijia, et al.Effect of cavitations on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of particle toughened thermoplastics[J].Polymer,2002,43(10):1555-1558.
[2] Huang Li,Pei Qingwu,Yuan Qing, et al.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in PP/EPDM blends: effect of notch radius[J].Polymer, 2003, 44(10):3125-3131.
[3] 李慶國,謝邦互,李忠明,等.PP/EPDM 共混物斷裂性能的研究[J].塑料工業(yè),2006,34(1):38-40.
[4] Cheng Fengmei,Li Haidong,Chen Dajun.Properties of toughened degraded polypropylene with EPDM [C]//State Key Laboratory Modification of Chemical Fibers and Polymer Materials,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onghua University.Proceedings of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Fibers and Polymer Materials.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9:217-219.
[5] Karger-Kocsis J,Kallo A,Szafner A,et al.Morphologic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elastomeric impact modifiers in polypropylene systems[J].Polymer,1979,20(1):37-43.
[6] 汪道明,張志平.PP/EPDM共混物的X射線衍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1993,9(1):97-100.
[7] 劉結平,莫志深.聚合物結晶動力學[J].高分子通報,1991(4):199-207.
[8] Jeziorny A.Parameters characterzing the kinetics of the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determined by DSC[J].Polymer,1978,19(10):1142-1144.
[9] 莫志深.一種研究聚合物非等溫結晶動力學的方法[J].高分子學報,2008(7):656-661.
[10] Ozawa T.Kinetic analysis of derivative curves in thermal analysis[J].J Therm Anal Calorim,1970,2(3):3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