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林 石春暉 岳菊三 吳耀俊
腎性貧血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見并發(fā)癥,對患者的生存質量及預后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對CKD患者的貧血狀態(tài)進行糾正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盡管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腎性貧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部分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對EPO治療無反應或療效差,Hb很難達到110 g/L,這與MHD患者常存在鐵缺乏有關,補充鐵劑可以有效提高EPO療效并維持血紅蛋白水平[1]。與靜脈補鐵相比,口服鐵劑生物利用度差,難以滿足機體對鐵的需求。本文對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中度貧血的患者采用蔗糖鐵聯(lián)合重組人細胞生成素靜脈輸注的療效進行了觀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維持血透伴腎性貧血患者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齡24~62歲。入選標準:(1)病情相對穩(wěn)定,無需輸血治療的維持性血透患者;(2)貧血:60 g/L≤血紅蛋白(Hb)≤90 g/L和/或18%≤紅細胞壓積(HCT)≤25%;(3)血清鐵蛋白(SF)≤200 μg/L;排除標準:(1)治療前1個月內接受過鐵劑和/或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治療的患者;(2)一個月內有輸血史的患者;(3)有急性并發(fā)癥如全身活動性感染、急性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等的患者;(4)有急慢性活動性出血的患者;(5)存在嚴重營養(yǎng)不良、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未能控制的中重度高血壓及預期不能完成療程的患者;(6)不能完成每周3次,每次4 h規(guī)律透析的患者。
1.2 透析處方 血管通路為自體動靜脈內瘺或中心靜脈導管,低分子肝素抗凝,碳酸氫鹽透析液,采用瑞士金寶AK95血液透析機,14 L透析器,膜面積1.4 m2,血流量200~28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每周3次,每次4 h。
1.3 給藥劑量及方法 促紅細胞生成素3000 U,3次/周,每次透析后靜脈注射;治療期間根據Hb、Hct調整促紅細胞生成素劑量,觀察時間8周。將100 mg蔗糖鐵注射液溶于100 mL 0.9%的生理鹽水中,在透析開始后2 h,通過透析器的靜脈端點滴至少30 min以上,每周2次,直到完成總補鐵量?;颊呤状问褂谜崽氰F時,按照說明書要求,溶液配制完成后先輸入20 mL,觀察15 min,如無過敏反應發(fā)生,繼續(xù)給予余下藥液。總補鐵量計算公式:總補鐵量=體重(kg)×(Hb目標值-Hb實際值)(g/L)×0.24+儲存鐵量[注:Hb目標值=110 g/L,儲存鐵量=10 mg×體重(kg),不超過700 mg]。
1.4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治療前后Hb、Hct、血清鐵蛋白(SF)及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1.5 療效判定標準 Hb預期目標值為:110~130 g/L,Hct預期目標值為>33%。(1)顯效:Hb上升≥30 g/L或Hct增加≥10%或Hb及Hct在觀察期間達到預期目標值;(2)有效:貧血癥狀改善,Hb升高≥15 L或Hct較治療前升高≥5%;(3)無效:治療后未達有效標準或惡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2例進入此項臨床研究的患者均完成臨床觀察。治療過程中未發(fā)生與蔗糖鐵或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有關的不良反應。52例患者血Hb、Hct、鐵蛋白均較治療前有所提高,其中顯效32例,有效1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4.23%,無患者Hb水平超過130 g/L或Hb水平低于治療前。所有患者治療后各指標明顯高于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各指標變化(±s)
表1 治療前后患者各指標變化(±s)
*與治療前相比,P<0.05
時間 Hb (g/L) HCT (%) SF (μg/L)治療前(n=52) 72.62±11.38 23.86±4.33 117.42±87.28治療后(n=52) 96.28±14.36* 30.36±5.28* 398.55±115.29*
腎性貧血在慢性腎臟?。–KD)人群中發(fā)病率高,導致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并發(fā)感染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對患者的長期存活及生存質量有重要影響。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貧血是透析患者生存率和住院率的獨立預測因子[2]。在透析前,貧血的主要原因與腎功能下降引起的EPO生成減少和缺鐵,其他因素如葉酸和維生素B12攝入減少、紅細胞壽命縮短、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尿毒癥毒素對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也參與了腎性貧血的發(fā)生[3]。進入血液透析后,雖然隨著尿毒癥毒素的清除,消化道癥狀得以改善,但透析過程中血液透析器及管路殘血、凝血、化驗取血等因素有可能進一步加重貧血。同時,慢性腎功能不全易出現(xiàn)微炎癥狀態(tài),微炎癥狀態(tài)可能過直接破壞紅細胞、抑制紅細胞生成、干擾鐵代謝等機制加重貧血[4]。故在補充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同時,予補充鐵、葉酸和維生素B12等,控制微炎癥狀態(tài)有利于貧血的糾正。
目前認為,與其他原因引起貧血治療的不同之處是,對腎性貧血,不宜過快的提高血紅蛋白水平,以免引起高血壓、高凝狀態(tài)及透析通路血栓等并發(fā)癥,其治療目標是血紅蛋白每月增加10~20 g/L,應避免4周內血紅蛋白增幅超過20 g/L[5]。研究表明,腎性貧血治療的靶目標為血紅蛋白110~130 g/L,過高的血紅蛋白濃度增加了心腦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風險[6]。由于使用EPO增加了機體對鐵的需要,故EPO常和鐵劑同時使用以治療腎性貧血。一般認為,短作用的EPO皮下注射效果要優(yōu)于靜脈給藥方法,但增加了純紅再障的危險。同時,血液透析患者均建立了血管通路,更愿意選擇靜脈注射的方法以避免皮下注射引起的疼痛。因此,對血液透析患者,目前多采用靜脈給藥途徑。口服鐵劑由于有生物利用度低、消化道刺激及依從性差等原因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導致貧血糾正速度慢,所需EPO劑量增加,難以達到或維持腎性貧血的治療目標[7-8]。因此,腎臟替代治療患者多需要靜脈補充鐵劑可明顯改善貧血[9]。目前常采用的鐵劑有右旋糖酐鐵、蔗糖鐵等,國內研究表明兩者治療腎性貧血安全有效副作用少[10],可顯著提高EPO療效,降低EPO用量。
蔗糖鐵是目前最安全的靜脈用鐵劑,具有起效快,不易發(fā)生過敏反應及急性鐵中毒等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臨床。靜脈補鐵后鐵劑與轉鐵蛋白結合,迅速到達骨髓,可快速補充患者鐵缺乏,維持鐵儲備,改善患者對EPO的反應性。本組病例經治療后鐵蛋白水平迅速提高,腎性貧血得到有效糾正,從而改善了患者癥狀,提高了生活質量。在治療過程及觀察期間,52例患者均未發(fā)生與藥物有關的不良反應如過敏、EPO抵抗等,而且對血紅蛋白水平的上升速度符合對有關共識對透析患者的要求,表明聯(lián)合蔗糖鐵及EPO治療治療腎性貧血安全有效、療效顯著。但也有研究認為,雖然靜脈補鐵較口服補鐵能更有效地改善機體缺鐵和貧血,但鐵直接進入血液循環(huán),有可能超過了轉鐵蛋白的結合能力,引起炎癥標志物如CPR、TNF-α、IL-1β等水平升高,出現(xiàn)微炎癥狀態(tài)[11];但國內觀察期長達兩年的一項研究認為,與口服鐵劑相比,靜脈鐵劑可能僅在短期內刺激體內的炎癥反應,長期使用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12]。因此,蔗糖鐵對血液透析患者的長期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
[1]Fishbane S.What is needed to achieve a hemoglobin of 11.0-13.0 g/dl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J].Blood purification,2006,25(1):53-57.
[2]Porto lé s J,López-Gómez J M,Aljama P.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study of the role of anaemia as a risk factor in haemodialysis patients:the MAR Study[J].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2007,22(2):500-507.
[3]王海燕.腎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908-1918.
[4]許文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 C 反應蛋白與貧血關系[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1):31-32.
[5]腎性貧血診斷和治療共識中國專家組. 腎性貧血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3,29(5):389-392.
[6]Parfrey P S,F(xiàn)oley R N,Wittreich B H,et al.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full and partial anemia correction in incident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out symptomatic heart diseas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2005,16(7):2180-2189.
[7]馮要菊.蔗糖鐵注射液治療腎性貧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10):39-40.
[8]曹漢華,許艷丹,黃同慶,等.靜脈用蔗糖鐵聯(lián)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血液透析患者腎性貧血的療效[J].浙江實用醫(yī)學,2011,16(3):179-180.
[9]van Zyl-Smit R,Halkett J A.Experience with the use of an iron polymaltose (dextrin) complex given by single total dose infusion to stable chronic haemodialysis patients[J].Nephron,2002,92(2):316-323.
[10]徐斌,季大璽,陳月梅,等.靜脈用蔗糖鐵與右旋糖酐鐵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腎性貧血患者的多中心臨床觀察[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2008,17(2):123-127.
[11]Anraku M,Kitamura K,Shintomo R,et al.Effect of intravenous iron administration frequency on AOPP and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a pilot study[J].Clinical biochemistry,2008,41(14):1168-1174.
[12]王悅,阿拉塔,崔專,等.不同補鐵方法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貧血, 炎癥及氧化應激的影響[J].中國血液凈化,2007,6(3):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