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道
當今社會,似乎一切都變得異常的快,讓人步履踉蹌,常常有落伍的感覺。梳理紛亂的思緒,回憶過往,遐想未來,那個曾經(jīng)讓人懷念與憧憬的一年,許多繽紛的夢想因不同的環(huán)境和機遇,或圓滿實現(xiàn),或爽然若失。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正是如此,不因個人意志為轉(zhuǎn)移,也不因情感而改變。當年在大觀園里的一次詩會中,躊躇滿志的薛寶釵曾吟出“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傲慢得意的心態(tài)溢于言表。然而當時的賈府,“百年望族”早已是“三春事業(yè)付東風”的暮春殘景,寶釵卻依然把時來運轉(zhuǎn),平步青云當作是自身價值的全部,這也正是她人生悲劇的核心所在。俗世之中,眾多的人都想出人頭地,耀祖光宗,若真能有“借力”之風當然是好事,無奈天底下的人近乎百分之百都屬平常人,得到命運垂青的人少而又少,眾多的人只有靠一顆平常人的心態(tài),腳踏實地地一步步前行,方可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取得些許的成功。世間的許多苦難和悲劇,恰恰出自把人生的圓滿寄托時來運轉(zhuǎn)之上,而失卻了平常人的心。
在這個崇尚個性,價值多元的時代,一些人刻意去追求特立獨行似乎無可厚非,可悲的是既想讓人刮目相看,又貪圖安逸,寄希望于時來運轉(zhuǎn),直至因此去祈求神佛的保佑。他們在設計和塑造自我時,不知不覺間失掉了作為自己生命創(chuàng)造力和幸福源泉的一顆平常心,在成敗得失面前不再游刃有余,承受不住生活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失敗,致使完美追求的期望與心灰意冷失望形成心理失衡,焦躁不安而無力自拔。佛家語中的“緣”字很是耐人尋味,它帶有一種恬淡美好的況味,讓生活中看似偶然、混亂的現(xiàn)象有了新鮮的意義,使人和人、人和世界一下子變得親近起來。“我得我幸,我失我命”,徐志摩的一句話說得更是透徹。人,只有讓自己到達彼岸的希望擺脫功利的羈絆,既要不懈地付出努力,又要順遂自然,才會萌生出一種無法剝奪的幸福感?!盁o欲則剛,有容乃大”,凡塵中的苦惱就惱在欲壑難填,苦在不知足,一味寄希望于“好風憑借力”,到頭來反招致諸多意外的禍殃。
人生的路是不平坦的,有人把它比作“苦旅”,布滿荊棘,但無論怎樣平凡的人生,總會有許多東西在吸引著你,有一種情愫在感動著你,讓你對美好生活充滿向往。何以上青云?怎樣做才能取得成功?重要的是要正確看待自己,自命不凡,妄自尊大,不啻是讓平平常常的自我脫離生活的軌道而離群索居。其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只是奔騰大江中的一朵浪花,或是廣袤原野里的一棵小草,離開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原生態(tài),結(jié)果只能干涸枯萎。倘使把人生中的起落沉浮看得如同四季流轉(zhuǎn),日月更替那般自然,把自己置身于生活的江海和廣闊的田野,與群體一起去擊石拍岸,櫛風沐雨,就會與大自然一道和諧共進。
偌大世界,一些富人的幸福是顯而易見的,揮之即來的欲求,無所不能的享樂。但是平民自有平民的幸福,盡管居住狹窄,地位卑賤,卻依然談笑風生,對生活充滿希望,堅韌執(zhí)著無怨無悔地改變著自己的生活現(xiàn)狀。相對于人生的道路和歷史的長河,富貴貧窮只是短暫的一瞬,每個人的一生都可能經(jīng)歷值得贊美的榮耀和令人沮喪的窘境,保持一顆平常心,摒棄神仙皇帝的垂青,才會守住立身之本而持之以恒,最終修成正果。
《紅樓夢》第七十回,時值暮春之際,湘云無聊,因見柳花飛舞,便偶成一小詞,調(diào)寄《如夢令》。黛玉響應,又找來幾人,“以柳絮為題,限各色小調(diào)?!薄昂蔑L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正是薛寶釵吟出的《臨江仙》中的兩句。較之黛玉在《唐多令》中把自己繾綣風流、薄命漂泊的哀怨寄托于柳絮,寶釵的《臨江仙》其格調(diào)自然是勝之一籌,但是從本質(zhì)上說,大觀園中的女子以柳絮自比,倒也真的恰如其分。面對波瀾壯闊的人生旅程,我還是喜歡劉禹錫的詩:“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