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敏 劉建群 馬桂芬 蘭海燕 趙志榮
(河北省遷安市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河北 遷安 064400)
失眠癥是睡眠障礙中的一種疾病,是以失眠為主的睡眠質(zhì)量不滿意狀況,其他癥狀均繼發(fā)于失眠。失眠可引起患者焦慮、抑郁或恐懼心理,并導致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1]。目前治療失眠癥的鎮(zhèn)靜催眠類藥物,副作用大而且不能長期服用,短期服用副作用為白天瞌睡、頭暈、乏力等,嚴重影響了正常生活和工作,長期服用會產(chǎn)生耐藥性、依賴性和成癮性,驟然停藥易出現(xiàn)戒斷癥狀。中醫(yī)藥治療失眠癥歷史悠久,療效肯定。2011-01—2011-12,我們采用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的方法,觀察棗仁安神片治療失眠癥的臨床療效,結果如下。
1.1 病例選擇
1.1.1 診斷標準 失眠癥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3版(CCMD-3)F51.0非器質(zhì)性失眠癥[1]制訂。心腎虧虛證中醫(yī)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一輯)中“中藥新藥治療失眠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制訂。
1.1.2 入選標準 ①符合失眠癥西醫(yī)診斷標準及心腎虧虛證中醫(yī)辨證標準者;②年齡在18~65周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1.3 排除標準 ①睡眠衛(wèi)生不良、時差變化綜合征、倒班工作等不規(guī)律作息時間下睡眠障礙;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發(fā)作性睡病,存在典型的夜驚、夢魘等其他睡眠疾患所致失眠;②睡眠感知不良而無睡眠紊亂客觀證據(jù)的主觀性失眠患者;③病程超過10年或依賴鎮(zhèn)靜安眠藥物的頑固性失眠患者;④酗酒和(或)使用精神神經(jīng)活性藥物者;⑤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⑥過敏體質(zhì),妊娠、準備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⑦1個月內(nèi)參加其他藥物臨床試驗者。
1.2 一般資料 96例受試者均為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門診患者,按照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48例,男18例,女30例;年齡20~63歲,平均(45.12±11.51)歲;病程2個月~30年,平均(27.16±35.05)個月;有治療史的17例,無治療史的31例。對照組48例,男16例,女32例;年齡21~60歲,平均(44.58±12.17)歲;病程1個月~20年,平均(25.99±32.17)個月;有治療史的15例,無治療史的33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試驗組予棗仁安神片(藥物組成:由何首烏、酸棗仁、桑椹、合歡花、柏子仁、當歸、熟地黃、遠志、柴胡,貴州同濟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10033)4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對照組予安慰劑4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2組療程均4周。
1.4 觀察指標
1.4.1 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SQI)總分 PSQI用于評定患者最近1個月的睡眠質(zhì)量,由18個自評條目組成,累積各條目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范圍為0~21,得分越高,說明睡眠質(zhì)量越差。觀察治療前后PSQI總分變化情況。
1.4.2 多導睡眠圖(PSG)各項指標 PSG各項指標總記錄時間、睡眠潛伏期、覺醒次數(shù)、覺醒時間、總睡眠時間、覺醒比、睡眠效率、睡眠結構[S1、S2、S3+S4階段百分比和快速眼球運動(REM)睡眠百分比]、REM潛伏期,觀察治療前后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
1.4.3 臨床癥狀積分 入睡困難、睡而易醒、早醒、睡眠時間短、多夢5個主癥按照0、2、4、6等級計分,心悸不安、頭暈、健忘、神疲乏力、腰膝痠軟5個次癥按照0~3等級計分。
1.5 中醫(yī)證候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失眠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一輯)[2],根據(jù)臨床癥狀積分法判定中醫(yī)證候療效。臨床痊愈:減分率≥95%。顯效:70%≤減分率<95%。有效:30%≤減分率<70%。無效:減分率<30%。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減分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 治療前積分]×100%。顯效率=(臨床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總有效率=(臨床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2組PSQI總分比較 見表1。
表1 2組PSQI總分療效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治療4周后,PSQI總分2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PSQI治療后總分降低更明顯(P<0.05),說明試驗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PSG各項指標比較 見表2。
表2 2組PSG各項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2可見,試驗組總睡眠時間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治療前后的差值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試驗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睡眠效率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試驗組能明顯改善睡眠效率;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S3+S4階段百分比治療前后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2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見表3。
表3 2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3可見,治療4周后,試驗組中醫(yī)證候顯效率(臨床痊愈+顯效)和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4 安全性檢測 試驗過程中未見與試驗藥物有關的實驗室檢測異常。
本研究結果顯示,棗仁安神片能降低PSQI總分、增加總睡眠時間、改善中醫(yī)證候,療效均優(yōu)于安慰劑,因此棗仁安神片治療失眠癥療效肯定,值得臨床推廣。方中酸棗仁是臨床常用的安神類中藥,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酸棗仁對小鼠的被動活動和自發(fā)活動均有抑制作用[4],其作用機制為酸棗仁總皂苷通過減少失眠癥模型大鼠腦內(nèi)興奮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減輕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參與的遲發(fā)性神經(jīng)元損害[5],從而發(fā)揮治療失眠癥的作用。
多導睡眠儀是同時記錄、分析多項睡眠生理學指標,進行睡眠醫(yī)學研究和睡眠疾病診斷的一項技術[6]。多導睡眠監(jiān)測是至今惟一可以客觀地、科學地、量化地記錄和分析睡眠的方法,可以了解入睡潛伏期、覺醒次數(shù)和時間、2種睡眠時相和各期睡眠比例、醒起時間和睡眠總時間等[7]。我們的研究除了總睡眠時間試驗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外,其余指標2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我們分析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與影響多導睡眠檢測成功的因素較多有關。監(jiān)測過程中的任何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包括監(jiān)測人員在導聯(lián)連接的技巧上和觀察的仔細度、異常信號識別和及時處理,以及護理人員或技師在監(jiān)測前的宣教,與患者的溝通以及被檢查者監(jiān)測前的準備等均可影響監(jiān)測效果,甚有可能導致監(jiān)測的失敗[6]。因此,在今后的試驗中,應加強影響多導睡眠監(jiān)測因素的控制,試驗前做好受試者和儀器操作者的宣教工作,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PSQI是Bussy等于1989年編制的睡眠質(zhì)量自評量表。因其信度和效度較高,已成為國外研究睡眠障礙及臨床評定療效的常用量表[8]。因此,將此指標作為試驗的主要療效指標,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安慰劑比較,棗仁安神片可以明顯降低PSQI總分。PSQI量表是評價受試者近1個月內(nèi)的睡眠情況,由于時間較長,很多條目受試者的回答不夠準確,因此要結合睡眠日志進行綜合評價。
[1]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 [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18-11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S].1993:186.
[3] 李沖,李東亮,鄭華,等.艾司唑侖對老年失眠癥患者睡眠質(zhì)量和日間功能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52):10483-10485.
[4] 郭永奇,楊帆陜.生、熟酸棗仁治療失眠的臨床及藥理學觀察[J].陜西中醫(yī),2008,29(11):1538-1539.
[5] 張舜波,游秋云,吳麗麗.酸棗仁總皂苷對老年陰血虧虛型失眠證候模型大鼠腦組織Glu及GABA含量的影響[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11(2):19-21.
[6] 荊瑤,費才蓮,尤敬.影響多導睡眠圖監(jiān)測的因素及護理對策[J].護理學雜志,2011,26(8):35-36.
[7] 胡靜,高覺民,劉蘭英,等.應用多導睡眠圖評價針灸治療失眠癥的效果[J].現(xiàn)代電生理學雜志,2011,18(4):220-222.
[8] 常誠,姜亞軍,鄒建東,等.主觀量表評價原發(fā)性失眠癥中藥療效的特性分析[J].河北中醫(yī),2006,28(11):82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