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蓮,米 娟 (.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qū)婦幼保健院,陜西 榆林 79000;.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qū)上郡路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陜西 榆林 79000)
子宮內膜異位指的是子宮腔內膜組織生長超過原本的子宮腔黏膜范圍,以盆腔腹膜病變最為常見。本次研究針對藥物治療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取得一定成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2013年于我院接受治療的子宮內膜異位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藥物治療組116例和手術治療組116例。藥物治療組患者中,年齡21~39歲,平均(25.24±3.68)歲;疾病分期:Ⅰ期18例,Ⅱ期32例,Ⅲ期44例,Ⅳ期22例。手術治療組患者中,年齡22~38歲,平均(24.98±4.01)歲;疾病分期:Ⅰ期20例,Ⅱ期30例,Ⅲ期42例,Ⅳ期24例。所選患者入院時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痛經、月經異常,部分患者出現腹瀉、便秘等腸道反應以及尿血、尿痛等泌尿系統癥狀。依據B超和腹腔鏡檢查結果,均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所選患者均排除肝腎功能藥物不耐受情況,且患者入院前1周內未服用其他藥物。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藥物治療組:藥物治療組治療方案包括:安宮黃體酮從6 mg/d逐漸增量到20 mg/d,最多不超過50 mg;內美通2.5 mg/次,從1次/d逐漸減少至2次/周;米非司酮50 mg/d,服用至少2個月;來曲唑2.5 mg/d,炔諾酮2.5 mg/d。上述藥物服用至少2個月,根據病情發(fā)展,調整用量、用法及療程。
1.2.2 手術治療組:手術治療組均采取保守手術治療,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手術目的主要在于去除囊腫病灶、分離粘連組織、恢復正常解剖結構。
1.3 觀察標準: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病情復發(fā)率以及妊娠情況,評價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的臨床效果。療效標準:痊愈:囊腫消失,痛經等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有效:囊腫縮小超過50%,癥狀改善明顯;無效:囊腫未見明顯縮小,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比較:有效率手術治療組略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2.2 復發(fā)率和妊娠成功率比較:復發(fā)率兩組患者未見明顯差異,但在成功妊娠率方面,藥物治療組的優(yōu)勢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復發(fā)率及妊娠成功率比較(n=116)
子宮內膜異位指的是子宮腔內膜組織生長超過原本的子宮腔黏膜范圍,以盆腔腹膜病變最為常見,也可見于卵巢等處[1]。與其他內膜良性病變相比,具有浸潤、轉移等惡性病變特征。本病的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清楚,經期經血的逆流,影響到黏膜浸潤周邊組織,是目前臨床接受范圍最廣的學說[2]。
子宮內膜異位的治療,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類。本次研究對藥物治療與保守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評價藥物治療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效果。結果發(fā)現,與手術治療相比,在療效和復發(fā)方面,略有不如,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即使相比于保守手術治療,在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方面,藥物治療仍然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手術對子宮內膜的器質性損傷是不可避免的[3]。
藥物治療目前主要用于手術后的恢復階段,與手術治療相比,單純的藥物治療在臨床應用上并不廣泛,這主要是由于藥物治療的療效差異較大,且存在一定的復發(fā)風險。本次研究通過細致規(guī)劃藥物治療方案,通過長期的藥物治療,有效率和復發(fā)率與手術治療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單純藥物治療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效果可靠,且再次妊娠成功幾率較大。
[1]廖明秀,蔡春燕.手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9):106.
[2]周莉娜.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研究及治療進展[J].北方藥學,2011,8(11):49.
[3]張 慰,劉 彥.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研究進展[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0,1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