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然勇 侯 超 王 璇 王 燦 秦 博 高軍杰
(河北省趙縣中醫(yī)院外科,河北 趙縣 051530)
上消化道術后,尤其消化道重建術后,患者體質(zhì)下降,患者胃腸功能減弱或消失,影響患者恢復,并發(fā)癥多。2009-09—2011-09,我們觀察了電針足三聯(lián)合加復方大承氣湯空腸滴注對上消化道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結(jié)果如下。
1.1 診斷標準 參照《黃家駟外科學》中相關診斷標準確診[1]。
1.2 一般資料 全部180例均為我院外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3組。治療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齡27~78歲,平均(66.0±13.0)歲;食管上段癌10例,中段癌15例,賁門癌20例,胃體及胃竇癌10例,胃穿孔修補術4例,胃結(jié)石取出術1例。中藥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齡33~75歲,平均(65.0±14.0)歲;食管上段癌6例,中段癌18例,賁門癌20例,胃大部切除術7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9例。對照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30~80歲,平均(67.0±12.0)歲;食管上段癌9例,中段癌11例,賁門癌20例,胃大部切除術10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10例。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上消化道術后常規(guī)治療,包括禁食水,胃腸減壓,靜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diào)、營養(yǎng)不良、貧血及抗感染等。
1.3.2 中藥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復方大承氣湯空腸滴入。藥物組成:大黃(后下)10 g,芒硝10 g,木香10 g,枳實10 g,厚樸10 g,蒲公英10 g,黃芩10 g,桃仁10 g,赤芍藥10 g。由我院制劑室煎制,將9味藥加水500 mL,文火煎至200 mL,過濾取汁加入芒硝,保持在37.0 ℃左右備用。于術后12 h開始空腸緩慢滴入,時間約30 min,每12 h重復1次。
1.3.3 治療組 在中藥組治療基礎上予電針足三里。足三里局部消毒后,用28號0.5號毫針在穴位針刺得氣后,連接G6805-I型電針治療儀﹙青島華聲儀器廠),選用疏密波,頻率15 Hz,強度以患者感覺局部麻刺并能夠耐受為度。每次30 min,每12 h重復1次。
1.4 觀察指標 觀察3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療效標準(自擬) 顯效:腹脹消失,有腸鳴音且12 h內(nèi)排氣;有效:腹脹不明顯,有腸鳴音,12~36 h內(nèi)排氣;改善:輕度腹脹,有腸鳴音,36~72 h內(nèi)排氣;無效:腹脹明顯,腸鳴音弱,72 h以上未排氣。
2.1 3組術后胃腸蠕動恢復時間比較 見表1。
表1 3組術后胃腸蠕動恢復時間比較 h,±s
與中藥組、對照組比較,*P<0.05;與中藥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治療組術后胃腸蠕動恢復時間低于對照組、中藥組(P<0.05);中藥組術后胃腸蠕動恢復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
2.2 3組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3組療效比較 例
與中藥組、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2可見,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中藥組、對照組(P<0.05)。
2.3 不良反應 3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
食管癌、賁門癌及胃癌是外科常見病,胃穿孔及胃結(jié)石也多見,許多為消化道重建手術,容易導致胃腸功能減弱或消失,腹脹容易引起反流,浸潤吻合口,容易引起吻合口瘺。
上消化道術后多為重建,空腸營養(yǎng)管可為藥物治療,營養(yǎng)支持及治療或預防并發(fā)癥發(fā)揮重要作用。空腸營養(yǎng)管糖鹽水及營養(yǎng)液的滴入,對患者起到一定營養(yǎng)、補充電解質(zhì)作用,但不能提前恢復腸鳴音及排氣、排便時間,空腸滴入大承氣湯加味就是為促進胃腸功能恢復?,F(xiàn)代醫(yī)學對上消化道術后以靜脈高營養(yǎng),胃腸減壓,禁食、水,等待胃腸功能自然恢復,比較被動且易引起電解質(zhì)紊亂,患者體質(zhì)下降等。
電針人體穴位對胃腸動力產(chǎn)生重要影響,足三里是最常用穴之一,其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合穴,在特定頻率下電針足三里對胃腸功能性疾病發(fā)揮了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2]。足三里具有調(diào)理脾胃、通經(jīng)活絡、扶正祛邪之功[3]。中醫(yī)學認為,手術及麻醉刺激可使氣血瘀滯,胃腸道通降功能失常,導致胃腸功能失常,根據(jù)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的理論,治以理氣通腑除脹為主。足三里是治療胃腸疾病的主要腧穴,對胃腸蠕動及消化液分泌起有益的調(diào)節(jié)作用[4]。因此,電針足三里可有效促進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
中醫(yī)學認為,胃主通降,胃氣以降為和,以通為用[5]。復方大承氣湯方中大黃瀉熱通便,蕩滌胃腸;芒硝助大黃瀉熱通便,并能軟堅潤燥;大黃、芒硝相須為用,峻下熱結(jié)之力甚強;枳實、厚樸、木香行氣散結(jié),消痞除滿,并助大黃、芒硝推蕩積滯;桃仁、赤芍藥活血化瘀;蒲公英健胃瀉下;黃芩清熱燥濕。研究證明,大承氣湯可促進胃腸平滑肌蠕動,并可抑菌抗炎,促進壞死組織吸收,減輕組織水腫,改善腸壁、胃壁血液循環(huán)等[6]。選用空腸滴入啟發(fā)于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可為藥物治療營養(yǎng)支持及治療或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發(fā)揮作用[7]。空腸滴入更能防止反流,不干擾吻合口,安全有效,對上消化道術后重建更適宜。
觀察結(jié)果表明,采用電針足三里聯(lián)合復方大承氣湯空腸滴入可顯著促進上消化道術后患者胃腸蠕動功能的恢復,在腸鳴音恢復時間及肛門排氣、排便時間各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和單純復方大承氣湯治療,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1606,1109,1101,1132.
[2] 陳艷,劉詩.電針足三里對胃腸功能性疾病作用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19(7):705-709.
[3] 王三貴,田曉,李淦洪.足三里封閉對腹部手術后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外科雜志,2007,13(2):143-145.
[4] 賀志光.中醫(yī)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9:29.
[5] 李廣,李明廣,于西平,等.黃龍湯加味保留灌腸促進腹部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0,32(3):372-373.
[6] 張愛萍,宋國平,杜劉新.參芪注射液合大承氣湯對腹部術后腸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 [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3,17(6):529-530.
[7] 付松林,施洪臣,秦庭順.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在上消化道重建手術中的應用[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2,30(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