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民 李靖華 李日恒
混合痔的治療方法手段較多,有傳統(tǒng)的外剝內扎術、硬化注射術等,隨著痔病理論的發(fā)展及醫(yī)療器械的引入,由意大利學者Longo在1998年首先報道的痔上黏膜環(huán)切釘合術(stapled hemorrhoidectomy,PPH),是一種治療混合痔療效確切的技術。在其基礎上我們做了改良。本文將改良PPH術與傳統(tǒng)痔切除術臨床療效對比觀察,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內痔或以內痔為重的混合痔符合痔切除標準的患者168例,男96例,女72例;年齡33~64歲,平均42歲。隨機分為傳統(tǒng)痔外剝內扎組119例作為對照組,改良PPH組49例作為觀察組,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術前準備 (1)術前檢查,胸部X線片、心電圖、腸鏡,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糖、出凝血時間、乙丙肝、梅毒艾滋等化驗檢查。(2)手術前1 d進半流質飲食,常規(guī)備皮,術前8 h禁食,6 h禁飲。(3)術前1 d口服腸道抗菌素。(4)術前日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術晨清潔灌腸。
1.3 手術方法 對照組采用外剝內扎術常規(guī)操作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吻合器PPH治療。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截石位,會陰部皮膚和直腸腔常規(guī)碘伏消毒,鋪巾。用擴肛器的內芯擴肛,用無創(chuàng)傷鉗在5、7、11點夾住肛管環(huán),輕輕外牽。將透明環(huán)形肛管擴張器插入肛管,確認擴肛器的前緣在齒線水平上方2 cm,不用肛鏡縫扎器,在齒狀線上約3 cm用2-0帶針可吸收縫線進行荷包縫合直腸黏膜下層1圈,一般僅需2~4針。對脫垂嚴重的,荷包位置可適當向下,將部分脫垂嚴重的痔核上部包括在內??p合達黏膜下層且避免進入肌層,旋開吻合器至最大位置入痔吻合器,將底釘座置入荷包線上,收緊預置荷包線,結扎荷包線于吻合器中心杠上,并將結扎線分別從吻合器側孔拉出,拉緊荷包線的同時旋緊吻合器至機身后的刻度安全域的底端,打開保險用配套的引線器將縫線和牽引線分別從吻合器的2個側孔引出,荷包線用止血鉗夾緊,適當用力牽拉荷包線和牽引線,同時收緊吻合器,并擊發(fā)吻合器,保持其在關閉狀態(tài)約 20 s,可起到壓迫止血作用,旋開吻合器180°,輕輕取出,取出后需檢查切除的一圈黏膜是否完整。檢查吻合口,如有出血用3-0可吸收線縫合止血,置入太寧栓消炎止痛,肛門采用止血紗及凡士林紗條引流,外用無菌敷料及膠布固定。
1.4 術后疼痛標準 參照1992年全國第七次肛腸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0級:無疼痛(-);1級:輕微疼痛(+),疼痛可忍,無需服止痛藥物;2級:明顯疼痛(++),需服用止痛藥物方可緩解;3級:劇烈疼痛(+++),需肌內注射阿片肽類鎮(zhèn)痛劑方可緩解。
1.5 療效標準 痊愈:癥狀或體征全部消失。顯效:癥狀或體征基本消失。
1.6 術后常規(guī)處理 術后當天靜臥休息,術后6 h可進流質飲食,術后48 h控制大便,靜脈滴注給予抗生素治療,便后常規(guī)換藥。術后1個月為觀察終點。
2.1 2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和手術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2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比較±s
表12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42 ±5 31.2 ±2.5觀察組(n=49) 13±4* 12.3±2.3對照組(n=119)*
2.2 2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肛門腫脹、切口滲血、尿潴留和術后疼痛都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見表2。
表2 2組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例(%)
2.3 2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痊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1年后復發(fā)或再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1975年Thomson[1]提出痔的發(fā)生肛墊學說,奠定了痔的現(xiàn)代概念基礎。痔由肛墊病理生理性下移而成,肛墊本是人體的正常解剖結構,是高度特化的血管性襯墊,內含血管、平滑肌和彈力結締組織,在協(xié)助括約肌維持肛管的正常閉合以及精細控便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故痔的治療應該抓住其出血和脫垂兩大癥狀的改善為目標,而非將肛墊切除,從而避免了對肛門功能的損傷,PPH在這一點上具有明顯優(yōu)勢,完整地保留了肛墊組織?;谶@樣的理論,采用PPH治療內痔或混合痔。PPH是環(huán)形切除一段直腸黏膜,從而達到向上提升松弛脫垂的直腸和肛管斷流的作用。PPH手術操作的完成與荷包縫合的高度、深度、荷包縫合的種類密切相關。
首先,荷包縫合的高度關系到術后痔的恢復,縫合過高,對肛墊的向上牽拉和懸吊作用減弱,手術效果差,過低,術中吻合口部位出血較多,術后大便次數(shù)增多,肛門不適感明顯。岳朝馳等[2]認為將荷包位置下移,通過下移吻合口平面的方法應用吻合器切除部分肛墊,有效的上提了脫出的痔體,并且未發(fā)生因破壞肛墊組織預期的術中、術后大出血和術后感覺障礙性肛門失禁。相反,切除部分病理性肛墊后,使患者有更強的便意,更利于肛門自制。廖健南等[3]認為荷包縫合在齒線上3~4 cm處為宜,吻合后吻合口在齒線上1~2 cm,既可達到理想的肛墊提吊又減少術中吻合口出血和肛門不適。何劍平等[4]認為在荷包縫合方面,根據(jù)痔的大小、分布等不同情況,作出相應處理。若某個痔核大,則縫荷包稍低些,反之則高些。本研究是用擴肛器的內芯擴肛,用無創(chuàng)傷鉗在5、7、11點夾住肛管環(huán),輕輕外牽。將透明環(huán)形肛管擴張器插入肛管,確認擴肛器的前緣在齒線水平上方2 cm,便于縫合,在透明環(huán)上方1 cm,用2-0可吸收線,一般2~4針即可完成荷包縫合,避免了應用縫合器需多次旋轉縫合器的情況。
其次是荷包的深度,傅傳剛等[5]報道單荷包切除直腸黏膜環(huán)平均寬度在1.5 cm左右,小于理論寬度,對肛墊的提升作用有限。對于4期重度痔,可采取雙荷包縫合,其黏膜的切除寬度可由兩荷包間的距離控制,可以達到有效的切除寬度及術后肛緣回縮效果,對重度脫垂痔的治療效果良好。廖健南等[3]認為縫線的深度盡量深,黏膜懸吊效果更好;牽拉進入組織較多,止血效果好。本研究采用縫于黏膜下層,便于切除更多的直腸黏膜,上提肛墊的效果更好。打在針桿上的線結不可過松,但也不能過緊,保證結扎線結可在針桿上上下滑動,也有利于切除更多的直腸黏膜。
再次是荷包縫合的種類,柯長青等[6]曾報道因雙荷包縫合組織過寬,>1.5 cm,造成牽拉組織進入釘倉不均勻,導致吻合口撕裂或釘合不全。本研究選用2-0的可吸收線行單荷包縫合,對于僅解決痔病而言行單荷包縫合已足夠。雙荷包縫合組織必要性不大。增加了操作難度,取得的效果卻不明顯。且有可能發(fā)生部分雙荷包間黏膜會卡于吻合口內,導致吻合口愈合不良,或釘合黏膜過厚,導致鈦釘回扣不良,吻合口出血的風險。故應視痔核脫垂程度調整縫合高低至關重要。辛學知等[7]采用波浪式荷包縫合法治療不對稱性混合痔。許武芳等[8]用四點牽引PPH結合痔切除術,認為既解決了脫垂痔核(肛墊)懸吊的問題,又解除了術后肛門狹窄等頑固性并發(fā)癥之顧慮。唐世佳等[9]采用Z字形單荷包折疊縫合,于痔脫垂重或直腸前突側行垂直進針Z字形折疊縫合,使該部分黏膜及黏膜下組織折疊,以便重度多切,輕處少切,達到更理想的懸吊及提升肛墊效果。
國內有學者認為PPH術近期療效滿意,但其遠期療效尚待確定[10]。隨訪超過6個月時,PPH有更高的復發(fā)率[11]。王杉等[12]則認為PPH術的遠期療效取決于肛墊是否再次脫出,而再次脫出取決于肛墊的固定效果,PPH術后形成的瘢痕會在肛管直腸環(huán)上固定黏膜。本研究證實改良PPH術在治療痔病較傳統(tǒng)外剝內扎手術有明顯的優(yōu)勢。通過方法上的一點改進,明顯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術中血腫發(fā)生明顯減少,進一步簡化了手術,術后其他并發(fā)癥及術后復發(fā)也明顯低于傳統(tǒng)手術。該方法更有利于初學者對PPH術式的掌握。
1 Thomson WHF.The natural of hemorrhoids.Br J Surg,1975,62:542-552.
2 岳朝馳,楊向東.兩種不同荷包縫合高度的PPH術治療混合痔的臨床療效觀察,結直腸肛門外科,2011,17:260-261.
3 廖健南,邱磊,謝沛標,等.PPH手術荷包縫合技術的臨床探討(附183 例報告).結直腸肛門外科,2008,14:170-172.
4 何劍平,張錫滔,占東,等.改良PPH術與外剝內扎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療效觀察.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45-48.
5 傅傳剛,張衛(wèi),王漢濤,等.吻合器環(huán)形痔切除術.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653-655.
6 柯長青,尤石?。甈PH手術操作技術淺析.結直腸肛門外科,2006,12:181-182.
7 辛學知,王志民,丁克,等.波浪式荷包縫合法在PPH治療不對稱性混合痔中的應用.中國現(xiàn)代手術學雜志,2003,12:251-254.
8 許武芳,鄭偉琴.“四點牽引”PPH術加外痔切除治療重度混合痔的臨床觀察(附88例報告).結直腸肛門外科2011,17:249-250.
9 唐世佳,嚴建,武明勝,等.“Z”形折疊單荷包縫合在PPH術中的使用價值.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3:84.
10 張有生,李春雨為主編.實用肛腸外科學.第1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85-87.
11 Pasha JN,Austin GA,Keith RN,et al.Stapled hemorrhoidopex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hemorrhoidectomy: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Dis Colon Rectum,2004,47:1837-1845.
12 王杉主編.痔的外科治療.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9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