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
一個班級中,或多或少都會有幾個學困生,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將直接影響一個班級老師的教育教學質量,怎樣客觀公正地評價學困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謂“學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識、本領、品格、方法、體質等方面存在偏離常規(guī)的難題,智力得不到正常開發(fā),不可以達到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必須經(jīng)過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或醫(yī)療對策賜與或補救或矯治的學生。這些學生往往思考不積極,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機械記憶,不善語言思維,不愿或不善開動腦筋,常常回避那些較難的習題,思維上有惰性。
既然學困生存在這些特殊性,對他們的評價就應該是多層面的,而不應單獨以學業(yè)成績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我認為應當從道德品質、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績幾方面來綜合評價。
一、道德品質
道德品質,也稱“德性”,簡稱“品德”,指個人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一貫的特點和傾向。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xiàn)。如我國古代儒家,提出了以“仁”為核心的,包括“智、仁、勇”、“恭、寬、信、敏、惠”和“溫、良、恭、儉、讓”等道德品質的范疇體系。
教育是育人的事業(y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學困生的品德好壞關系到教育的成功與否。在教育實踐中,我關注到大部分學困生都品行端正,他們身上有許多“閃光點”,如尊敬師長、熱情善良、樂于助人、熱愛勞動……此時老師適時的送上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欣賞的微笑,一句贊美的言辭,將會在孩子心中激起一層美好的漣漪,進而會激發(fā)他們學習上奮發(fā)向上的熱情。對待品行端正的學困生,在評價品德時,教師應當毫不猶豫地給“優(yōu)”。
當然,學困生中也有一些生性頑劣、破壞紀律、頂撞老師、不完成作業(yè)、欺負同學的情況存在。對于這類學困生,教師應用自己的愛心去慢慢感化他們。關愛學困生最重要的是對他們要寬容、豁達,用熱情和溫暖鼓勵他們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消除師生之間的情感隔閡,用期待去激發(fā)學生的智慧和潛力,讓他們愛上老師,“親其師,信其道”,讓這些孩子也能轉變成道德品質良好的孩子。
二、學習態(tài)度
所謂學習態(tài)度,一般是指學生對學習及其學習情境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比較穩(wěn)度的心理傾向。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具體又包括對待課程學習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材料的態(tài)度以及對待教師、學習的態(tài)度等。
學習態(tài)度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那些喜歡學習,認為學習很有意義的小學生,上課聽講專心,按時完成作業(yè),學習成績優(yōu)良。相反,那些對學習不感興趣,認為學習無用的學生,課堂行為問題多,學習成績也較差。
現(xiàn)實的教學中,學困生的學習態(tài)度也存在差異。有些學困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學習非常努力用功,家長方面也積極配合學校,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及時改錯,但由于自身反應較慢,接受能力弱導致學習成績較差,對于這類學困生,教師在評價學習態(tài)度時也應給“優(yōu)”,不能給他們的學習熱情潑冷水,而應小心地保護這些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以保證他們持續(xù)學習的信心。
而另一類學困生則屬于不愿學習、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的情況。對這類學生,教師應積極采取相應的對策:
1、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轉變學生對學習的錯誤認識。通過事實讓這類孩子認識到學好知識將來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2、讓孩子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消除“厭學”情緒。
3、用孩子喜歡、易于接受的教學方法傳授知識,激發(fā)學生興趣。
4、在班級中營造崇尚學習、積極向上的氛圍,帶動學困生。
總之,對學困生學習態(tài)度的評價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熱情及學習效果,要謹慎對待。
三、學習成績
提到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是一個極其敏感的話題。面對較差的成績,往往是教師無奈,家長揪心,學生自卑。因為學困生成績影響到一個班級的整體水平,教師勢必十分關注學困生成績的提高,于是補課、課后輔導、改錯等成為了學困生的“家常便飯”。學困生本來學習能力就有限,再加上心理負擔重,往往補課不見效果,事倍功半。
正確的做法是讓學困生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如果學習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了,教師就應給予肯定。有一些策略可供
參考:
1、尊重學困生的隱私,不當眾公布成績,不把好差成績放在一起對比,多些個別心理溝通。
2、為學困生搭建平臺,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
在考試后,單獨為學困生講評試卷后再次檢測,他們成績有所提高后給予鼓勵。另外,將統(tǒng)一的試卷變得多樣,將試卷中難度較大的題目刪掉,如語文試題中,將作文改為寫話,將閱讀題的難度降低等,處理后再讓學困生做?;蛘邔⒃嚲碓O計為A、B、C卷,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來做。這樣,既讓每一個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又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新理念。
3、作業(yè)評價巧用激勵性語言。
教師在評價學困生作業(yè)時要善于捕捉閃光點,在批改作業(yè)時不妨寫上“今天作業(yè)有進步了!”“寫得真工整”之類的欣賞性詞句。贊美之情勝過千言萬語,它定能使學生信心倍增。
總而言之,對學困生的評價應是多方位、立體的,不能憑一紙試卷而定論,這對學生、對老師都有失公平、公正。對評價的結果應該做到:學校寬容點、教師看淡點、家長滿意點、學生自信點。同時,教師應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愛,讓這些條件不是很好的“種子”也能在教育這片“沃土”上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