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李莉
目的 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CG)、消化性潰瘍(PU)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將98例CG、PU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A組48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 B組50例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隨訪6個月觀察兩組生活質量情況。結果 B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A組(P<0.05);B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A組(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可提高個CG、PU患者治療成功率,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綜合護理干預;生活質量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多因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免疫功能異常引起, 是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本研究對50例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效果顯著,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98例均為自2009年11月~2012年3月到本院治療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 均符合《實用消化病學》中相關診斷標準[1], 且均經(jīng)胃鏡、病理學檢查確診。將78例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 A組48例, 男31例,女17例;年齡26~64歲, 平均(41.2±5.4)歲;CG患者21例,PU患者27例。B組50例, 男35例, 女15例;年齡24~66歲,平均(43.1±5.3)歲;CG患者21例, PU患者27例。二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給予抑酸劑, 胃黏膜保護藥物, 質子泵抑制劑等治療, 并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A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B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1.3 評定標準
1.3.1 療效標準 ①顯效:腹痛、惡心嘔吐、噯氣、流涎、反酸等臨床癥狀消失, 胃鏡檢查潰瘍面愈合;②有效:上述癥狀明顯緩解, 潰瘍面明顯縮小;③無效:癥狀未緩解, 潰瘍面擴大。
1.3.2 生活質量評分[2]采用NHP 評分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定, 內(nèi)容包括睡眠、食欲、精神、家屬的配合、日常活動等,評分1~5分, 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行統(tǒng)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用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治療后兩組腹痛、惡心、消化不良等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緩解, 但B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A組(P<0.05),見表1。
2.2 生活質量 經(jīng)積極治療及護理后, 兩組生活質量均有所改善, 但B組改善幅度較大, 生活質量評分高于A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 x-±s, 分)
3.1 藥物護理 醫(yī)護人員需督促患者按時正確服藥, 如改善胃動力藥物和抗膽堿能類藥物如西沙必利、嗎叮啉等應在每日飯前1 h和晚睡前1 h服用;抗酸類藥物在飯后1h和晚睡前服用。H2受體阻滯劑雷尼替西在早晨起床和晚上睡覺前各1次, 150 mg/次, 奧美拉唑20 mg/次, 羥氨芐青霉素0.75 g/次, 甲硝唑 400 mg/次 , 2次/d, 三者聯(lián)合治療 1周[3]。
3.2 心理護理 由于該疾病發(fā)病隱秘, 病程較長, 且短期不易治愈, 患者往往出現(xiàn)精神緊張、焦慮不安、恐懼等心理, 不僅影響內(nèi)鏡檢查的進行, 還可能造成病情的惡化。護理人員要善于觀察患者情緒, 多說鼓勵性的話語, 同時可開展如象棋、紙牌等有益于緩解患者不良情緒的活動, 消除患者焦慮、恐懼的心理, 讓患者從內(nèi)心接受檢查及護理過程的實施。
3.3 生活護理 多數(shù)消化性潰瘍患者往往食欲較高, 經(jīng)常感到饑餓, 護理人員應提醒患者注意調節(jié)飲食, 切記不可暴飲爆食, 應少食多餐, 宜多食用清淡、易消化、低脂、高蛋白、少渣的食物。避免過冷、過熱食物及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胃酸過多的患者應禁食酸性食物, 多食蔬菜水果瘦肉、魚、禽肉、奶類等高鈣低脂類的食物。同時還應注意規(guī)律作息, 避免過度勞累。
3.4 并發(fā)癥護理 護理人員密切檢測病情變化, 定時測量血壓、脈搏、體溫等。若發(fā)現(xiàn)患者有嘔吐、眩暈、四肢厥冷、膚色蒼白、血壓降低等情況則提示可能有并發(fā)癥產(chǎn)生, 需及時報告醫(yī)生。如患者時常感到上腹疼痛, 如反跳痛、壓痛并且腹肌緊張、肝濁音消失, 則提示產(chǎn)生穿孔。常見并發(fā)癥有幽門梗阻、穿孔、出血等。
3.5 運動指導 進行適量有氧運動, 如慢跑等, 晚飯后1 h開始, 每次30~60 min, 以全身發(fā)熱, 出些微汗為宜, 切忌不可做劇烈運動。平時還可做放松訓練, 取仰臥位或者側臥位,輕閉雙眼, 上肢松至肘部, 自然吸氣后自上而下配合呼氣逐步放松至丹田, 期間患者可選用自身覺得最為舒適的體位,循環(huán)做深呼吸, 使身體、精神進入放松狀態(tài), 約30 min起身活動四肢, 休息片刻, 可循環(huán)做此訓練[4]。
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治療效果,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在護理過程中, 護理人員應提醒慢性患者不能單純注重藥物治療, 更要從培養(yǎng)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做起, 保持良好情緒, 加強身體鍛煉, 提高身體機能, 從而從根本上改善病癥, 降低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潰瘍的復發(fā)率。
[1] 田荷花.7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護理.當代護士,2012,19(5):28-30.
[2]張亞歷.實用消化病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204.
[3] 王曉云,曲偉峰.對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護理體會.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4):513-514.
[4] 韓利霞.慢性胃炎病人的護理.大家健康,2013,7(1):121-122.
458030 鶴壁市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