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新
中藥內外結合治療帶狀皰疹60例療效觀察
張永新
目的觀察中藥內外結合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13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采用內服自擬清肝利濕湯,并調敷自擬蘄蛇蜈蚣散的方法治療,對照組采用西藥內外結合的方法治療。結果治療組痊顯率為95%;對照組痊顯率為81.1%。2組痊顯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中藥內外結合治療帶狀皰疹,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帶狀皰疹;中醫(yī)綜合療法;療效觀察
帶狀皰疹是臨床常見病,是由病毒侵犯機體而引發(fā)的急性皮膚病。西醫(yī)對該病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方法,且往往會給患者留下難以忍受的神經痛后遺癥。筆者于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中藥內外結合的方法治療本病,取得了滿意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共113例,均來自本院中醫(yī)科門診,有典型皮損和神經痛,隨機分成2組。治療組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16~84歲;病程1~30 d,平均5.5 d。對照組53例,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齡18~75歲;病程2~28 d,平均5.6 d。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根據《皮膚性病學》制定的標準:成簇水皰,皮損沿某一周圍神經呈帶狀排列,多發(fā)生在身體的一側,有明顯的神經痛等特點可做出臨床診斷[1]。
1.3治療方法
1.3.1治療組
1.3.1.1中藥內服 自擬清肝利濕湯組成:馬齒莧30 g,大青葉20 g,蒲公英20 g,龍膽草10 g,黃芩10 g,梔子10 g,紫草15 g,丹皮10 g,元胡15 g,川楝子10 g,澤瀉10 g,木通10 g,車前子20 g(包煎),生甘草6 g。隨癥加減:皮疹基底顏色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屬肝膽火盛者,加黃連10 g,大黃10 g(后下);皮疹顏色淡紅,水皰較著,皰壁松弛,潰后糜爛,屬脾經濕熱者,減龍膽草、黃芩、梔子,加蒼術10 g,厚樸10 g,茯苓15 g,生薏仁30 g;皮疹發(fā)于顏面者,加銀花20 g,連翹20 g,野菊花20 g;發(fā)于眼角者,加谷精草10 g,草決明10 g,野菊花15 g;發(fā)于上肢者,加忍冬藤30 g,姜黃10 g,絡石藤30 g;發(fā)于下肢及腹部者,加黃柏10 g,川牛膝10 g,土茯苓30 g。1劑/d,水煎2次,混合,分3次口服。
1.3.1.2中藥外治 自擬蘄蛇蜈蚣散組成:蘄蛇20 g,蜈蚣5條,冰片5 g,生大黃20 g,黃柏20 g,青黛20 g。上藥研極細末,過120目篩,裝瓶密封備用。用時用適量麻油調為糊狀,貼敷患處,外用紗布及膠布固定,2次/d,直至痊愈。
1.3.2對照組 給予口服阿昔洛韋0.4 g,5次/d,吲哚美辛25 mg、維生素B1 10 mg,3次/d。肌注維生素B12 500μg,1次/d。皰液未破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皰疹破潰后用3%硼酸溶液濕敷。
1.4療效標準 痊愈:疼痛消失,皮損全部消失。顯效:疼痛基本消失,70%以上皮損消失。有效:疼痛減輕,50%~70%皮損消失。無效:疼痛未減輕,皮損消退不足50%。
2.1治療結果 見表1。從表中可見,治療組痊愈51例,顯效6例,痊顯率為95%;對照組痊愈38例,顯效5例,痊顯率為81.1%。2組痊愈率、顯效率及痊顯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意義(P<0.01),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2組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2.22組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見表2。從表中可見,治療組在止痛及縮短病程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表2 2組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2.3后遺癥 治療組60例中僅有1例發(fā)生后遺神經痛,為75歲老人。對照組53例中有8例發(fā)生后遺神經痛。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炎癥性、神經性皮膚病。在中醫(yī)學中稱蛇串瘡,又名纏腰火丹。中醫(yī)對本病分干濕兩型。其發(fā)病機理為:多因情志內傷,肝郁化火;或因脾虛失運,蘊濕化熱;兼感毒邪,以致濕熱火毒蘊積肌膚而成[2]。治宜清肝利濕,解毒通絡,根據這一治則,自擬清肝利濕湯。方中龍膽草、黃芩、梔子,性味苦寒,既瀉肝膽實火,又清肝經濕熱;馬齒莧、大青葉、蒲公英清熱解毒,涼血利濕;澤瀉、木通、車前子清熱利濕,使?jié)駸釓乃琅懦蛔喜?、丹皮、元胡、川楝子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生甘草調和諸藥。上藥合用,使火降熱清,濕濁得利,血活氣行,經絡暢通,皰斂痛止,諸癥可愈。自擬外治方中,蘄蛇、蜈蚣、冰片祛風解毒,通絡止痛;生大黃、黃柏、青黛清熱解毒,燥濕涼血。上藥合用,使熱隨濕化,濕從熱解,毒無所踞而取效。
本次觀察結果表明,采用中藥內外結合治療帶狀皰疹,在縮短病程、癥狀改善、預防并發(fā)癥及后遺癥方面有顯著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64.
[2] 顧伯華.實用中醫(yī)外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411.
731100 甘肅省臨夏市城郊衛(wèi)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