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菁
腰夾脊電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IL-6和β-EP的影響
林菁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8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簡單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配為兩組,觀察組51例,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齡23~65歲,平均(39.2±7.3)歲,L3-4 6例,L4-5 21例,L5-S1 24例,其中單側型47例,雙側型2例,中央型2例;對照組51例,其中男28例,女23例,年齡23~67歲,平均(38.9±6.4)歲,L3-4 5例,L4-5 24例,L5-S1 23例,其中單側型45例,雙側型4例,中央型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無腫瘤、結核、風濕免疫系統(tǒng)疾病,無嚴重肝、腎功能損傷,無腰椎間盤突出癥行手術治療者。所有均經(jīng)得患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
1.2對照組進行間歇牽引,患者仰臥位,全身放松,頭枕薄枕,牽引重量18 kg~25 kg,牽引5 min,以患者耐受為度,牽引時間30 min,間歇放松1 min。1次/d,1療程為10次,療程間休息2 d,連續(xù)干預2個療程。采用YHz-Ⅲ型腰椎治療牽引床(張家港市日新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chǎn))。觀察組采用腰夾脊電針治療,首先選穴定位,患者男左手、女右手中指第二節(jié)兩橫紋頭之間距離用直尺測量為本人同身寸之l寸[1]?;颊呷「┡P位,做好記錄,醫(yī)者對患者雙側髂嵴高點進行用手觸摸,并用40 cm長度的直尺連接,腰陽關穴為雙側髂嵴高點之連線與腰椎正中縱線交點處,L4-5棘突之間的凹陷中點用手觸之,取少許甲紫溶液用醫(yī)用棉簽蘸做點狀標記,并分別做點狀標記于L3-4和L5-S1棘突之間凹陷之中點,L3-4,L4-5,L5-S1棘突之間的夾脊穴為分別沿著這個點狀標記在后背腰部平面上與督脈走行線垂直方向旁開0.5寸,即共3對6個穴。針尖向脊椎方向與水平面呈45°角斜刺入,刺入深度為1寸。根據(jù)患者中醫(yī)辨證分型而定針刺手法,風濕痹阻型、寒濕痹阻型施行平補平瀉捻轉手法;濕熱痹阻型、氣滯血瘀型施行慢插緊提瀉法;氣血兩虛型、肝腎不足型施行緊插慢提補法;停止運針為患者感覺局部有溫熱感或酸、麻、沉、脹感時。用云龍牌針灸針(標準號:GB2024-94),江蘇省吳江市云龍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直徑0.35 mm,長度15寸毫針。針尾接上上海華誼醫(yī)用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得電麻儀,型號BT701一IB,每次40 min,1次/d,1個療程為14 d。經(jīng)治療1個療程后休息2~3 d進行下一個療程,2個療程結束后判斷療效。兩組患者均進行仰臥位拱橋式腰背肌功能鍛煉,在醫(yī)生護士指導下有計劃的配合治療。
1.3血IL-6和β-EP的測定 清晨空腹抽取靜脈3 ml,靜置30 min,以20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血漿和血清,將其吸取后放入Ependoff管中,置于-20℃冰箱保存?zhèn)錂z。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IL-6,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漿β-EP含量。
1.4臨床療效的評價 采用改良Macnab標準[2]。①優(yōu):癥狀徹底消失,原來工作、生活得到恢復。②良:癥狀較輕微,活動輕度受限,基本無影響工作及生活。③可:癥狀有所減輕,活動受限,有一定影響正常工作、生活。④差:治療前后無改善,甚至加重。
2.1兩組總療效的比較 經(jīng)riddi分析,兩組治療效果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血IL-6和β-EP的比較 經(jīng)比較,兩組治療后患者血IL-6和β-EP均有明顯改善,并且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改善更明顯(P<0.05),見表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世界范圍內(nèi)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常出現(xiàn)腰腿疼痛、小腿及足背外側感覺麻水等一系列癥狀,主要由于椎間盤變性,纖維環(huán)破裂等原因導致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jīng)根、馬尾神經(jīng)引起。臨床上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可分為手術療法與保守治療。手術后患者易發(fā)生腰椎不穩(wěn),并且對組織創(chuàng)傷大,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已有研究提示,大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癥經(jīng)非手術療法能夠治愈[3]。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中醫(yī)學屬于中醫(yī)學“痹證”、“腰腿痛”范疇。《醫(yī)學心悟》有:“腰痛拘急,牽引腿足”此病多系氣滯血癖、風寒濕困、肝腎虧損所致?!端貑枴ご萄雌分姓f:“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素問·調(diào)經(jīng)論》:“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眾A脊穴位于膀胱經(jīng)與督脈之間,督脈與膀胱經(jīng)氣外延重疊覆蓋之處,夾脊穴具有調(diào)控二脈的樞紐作用,聯(lián)絡溝通二脈。夾脊穴采用電針深刺,規(guī)律脈沖的電刺激病變局部深處的肌肉,節(jié)律性的收縮和松弛產(chǎn)生,粘連松解有利產(chǎn)生,有助于改善病變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突出物和神經(jīng)根的關系,壓迫得到減輕,組織細胞間的代謝加速,有助于神經(jīng)根水腫的消散,促進炎性物質的轉運和降解。有學者研究證實[4],病變的椎間盤收縮通過夾脊電針可以改善,促進炎癥水腫吸收,髓核縮小,突出的髓核部分還納,對硬膜囊及神經(jīng)根的壓迫得到解除。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效果有明顯差異(P<0.05),采用腰夾脊電針明顯好于牽引治療。
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根性疼痛中化學性炎癥機制發(fā)揮著可能比機械壓迫更重要、更直接的作用,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jīng),感覺方面的異常往往首先在患者中出現(xiàn),疼痛癥狀只有當炎癥、水腫出現(xiàn)在神經(jīng)根周圍,受其突出物的刺激或壓迫方可出現(xiàn)[5]。IL-6可刺激炎性細胞激活、聚集和釋放炎性遞質,是一種多效應的細胞因子,可以促進腰椎間盤退行性變的炎癥過程。已有學者研究證實,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清IL-6中明顯升高[6]。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患者血漿β-EP活性顯著低于正常人,可能是因為囊泡內(nèi)貯存的β-EP因為長期慢性疼痛刺激導致其耗竭,β-EP活性低下,釋放增加P物質(SP),進一步加重疼痛,一個疼痛正反饋回路從而形成。β-EP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中作用重大[7]。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后患者血IL-6和β-EP均有明顯改善,并且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改善更明顯(P<0.05)。
表1 兩組總療效的比較
表2 兩組血IL-6和β-EP的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P<0.01;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1] (明)楊繼洲.針灸大成.黃龍祥,整理.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17.
[2] Lee S H, Lee S J, Park K H, et al. Comparison of peroutaneous manual and endoscopic laser diskeetomy with chem0nucleo1ysis and automated nucleotomy. Orthopade,2006,35(1):49-55.
[3] 杜雙慶,杜景華,王金榜,等.中醫(yī)正骨配合恩再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遼寧中醫(yī)雜志,2008,35(3):410-411.
[4] 穆敬平,程建明,敖金波,等.夾脊電針配合激光針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中國針灸,2007,27(8):553.
[5] 王力,鄧運明,胡立敏.四步法聯(lián)合治療急性期腰椎問盤突出癥120例報告.頸腰痛雜志,2002,23(2):137.
[6] 馬桂芝,張奕,陳雷.不同頻率電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觀察及其對患者血清白介素-6的影響.浙江中醫(yī)雜志,2012,47(11):787-789.
[7] 張琴,郭成坤.銀質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鎮(zhèn)痛作用及其對血漿β-內(nèi)啡肽的影響.中國康復,2012,27(5):342-344.
830014 烏魯木齊市友誼醫(yī)院疼痛科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導致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之一,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目前治療分非手術療法、微創(chuàng)療法和手術療法,經(jīng)非手術療法治療80%~90%的患者癥狀可,得到緩解甚至痊愈。本研究主要觀察采用腰夾脊電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白細胞介素-6(IL-6)和β內(nèi)啡肽(β-EP)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