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霞
河北省興隆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河北興隆 067300
顱腦損傷是致殘率與致死率均相對較高的一類頭部損傷,而其中又以重型顱腦損傷的致死率尤甚,可達50%左右[1],因此早期及有效的手術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重要保證。同時臨床研究顯示,此類患者術后的康復階段仍然面臨較多的護理問題,而護理干預的有效程度又是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疾病改善影響較大的方面,因此選取合適的護理模式是必要的前提[2]。本研究就優(yōu)質護理模式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開顱術后綜合生存質量的影響進行觀察,并將觀察結果分析如下: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河北省興隆縣人民醫(yī)院采用開顱術進行治療的7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將70例患者遵循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5例)和觀察組(35例)。對照組35例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 20~66 歲,平均(35.3±5.8)歲,受傷至就診時間 0.3~12.0 h,平均(3.2±0.5)h,損傷分類:顱內血腫伴腦挫裂傷18例,硬膜下血腫12例,其他5例;致傷原因:車禍致傷23例,銳器致傷8例,其他原因致傷4例。觀察組35例患者中,男 22 例,女 13 例,年齡 20~67 歲,平均(35.4±5.6)歲,受傷至就診時間 0.3~12.2 h,平均(3.3±0.4)h,損傷分類:顱內血腫伴腦挫裂傷18例,硬膜下血腫11例,其他6例;致傷原因:車禍致傷24例,銳器致傷8例,其他原因致傷3例。兩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個人基本資料及疾病資料數據比較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QOLIBRI量表評估結果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QOLIBRI量表評估結果比較(分,±s)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比較,#P<0.05
組別 總體感覺 思考能力 情緒自評 獨立性 人際 消極感 身體總體狀態(tài) 困擾對照組(n=35)護理前護理后2周護理后4周觀察組(n=35)護理前護理后2周護理后4周40.4±5.1 46.8±5.6 53.2±6.2 36.2±4.7 42.0±5.0 48.9±5.4 37.4±4.9 42.3±5.3 50.6±5.6 30.3±4.3 40.2±4.7 48.6±4.9 31.2±3.8 38.6±3.9 44.7±4.4 65.4±5.9 62.7±5.5 53.6±5.1 76.7±6.4 63.4±6.1 57.6±5.9 73.1±6.2 64.9±5.9 56.3±5.8 40.5±5.0 55.9±5.9*#64.6±6.4*#36.3±4.5 51.7±5.3*#59.8±5.5*#37.5±4.7 52.1±5.6*#61.8±6.1*#30.5±4.2 51.8±4.8*#60.7±5.0*#31.4±3.7 47.9±4.2*#55.0±4.6*#65.5±5.8 51.4±5.2*#40.6±4.8*#76.8±6.2 52.8±5.8*#46.3±5.5*#73.2±6.1 52.2±5.5*#40.9±5.3*#
兩組患者均采用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進行治療,在手術程序及效果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術后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程序進行干預,即首先對患者進行密切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注意體位擺放,避免嘔吐物誤吸,另外,注意引流管的護理及注意鼻飼等營養(yǎng)支持,對于清醒后恢復期患者則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及康復指導。觀察組則以優(yōu)質護理模式進行術后的護理干預,即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將原有的護理程序涉及的范圍進一步擴寬,并且將護理細節(jié)進一步細致化,同時將護理監(jiān)測觀察進一步密集化,同時護理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不僅僅局限于問題的解決措施本身,而是延伸至其相關影響因素方面,從而達到提升整體護理質量的目的,并且注重進一步提升對患者心理需求的滿足,尤其是清醒康復期患者對于各方面需求的評估結結果應納入護理評估的范疇,并且隨著患者狀態(tài)的好轉不僅改進護理程序與細節(jié),使之更為契合患者的康復需求與心理需求,即整個護理過程中均實現針對性、細致化、延伸性及身心需求滿足的整體平衡與協調,最終實現有效促進患者康復的目的。然后分別于護理干預前和護理干預后第2、4周采用顱腦損傷患者生活質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after traumatic injury,QOLIBRI)量表、康奈爾醫(yī)學指數(cornell medical index,CMI)量表和焦慮抑郁他評量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
①QOLIBRI量表是有效評估顱腦損傷患者生存質量的量表,經驗證在我國臨床應用中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本量表共涉及對患者的8個方面的評估,分別為總體感覺、思考能力、情緒自評、獨立性、人際、消極感、身體總體狀態(tài)及困擾等,本研究中將每個方面最終均換算為百分制前五項分值越高狀態(tài)越好,后三項則以分值越高表明問題越嚴重,狀態(tài)越差[3]。②CMI量表是臨床中應用于住院患者評估生活狀態(tài),尤其是心理方面狀態(tài)的有效量表,其在我國住院患者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其共包括195個評估問題,其包括對患者的綜合生活狀態(tài)及心理方面問題的評估,其中綜合狀態(tài)的陽性分值分界值為30分,而心理方面問題方面的陽性分界分值為10分。③焦慮抑郁他評量表是有效評估患者不良心理情緒的他評量表,其中的焦慮和抑郁方面分別評分,焦慮方面以7分以下為陰性,抑郁方面則以8分以下為陰性[4]。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5.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干預前的QOLIBRI量表8個方面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護理干預后2周與4周時總體感覺、思考能力、情緒自評、獨立性、人際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高于對照組,而消極感、身體總體狀態(tài)及困擾評分則低于干預前,且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觀察組護理干預前的焦慮抑郁他評量表焦慮、抑郁陰性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護理干預后2周與4周時陰性率則低于干預前,且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抑郁他評量表評估結果比較[n(%)]
觀察組護理干預前的CMI量表綜合方面和心理方面評估陽性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觀察組護理干預后2周與4周時陰性率則低于干預前,且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重型顱腦損傷所導致的傷殘率及病死率極高,并且疾病危急,變化急驟,患者臨床預后相對較差,因此早期診斷與治療則顯示尤為重要。臨床中對于本病的治療方法種類較多,其中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的效果廣受認可,臨床療效相對較佳。但是研究也顯示,護理對于患者術后的康復效果影響也較大,其對于患者的身心方面的改善均有著積極的臨床作用。但是不同護理模式的干預效果差異也較大,因此在選擇護理模式方式的重視程度也一直較高。以往的護理模式雖然能夠涵蓋疾病狀態(tài)的需求,但是隨著人們要求的提升及臨床技術的發(fā)展,其已經不能有效滿足患者的需求,尤其是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而心理方面的不良波動不僅僅可造成患者的疾病的波動[5-6],對于患者的治療態(tài)度也產生著極為不利的作用,甚至影響到患者的治療信心,故認為在對護理模式進行選取的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對患者身心雙方面的干預,即綜合生存質量的干預。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CMI量表評估結果比較[n(%)]
優(yōu)質護理模式是近些年來臨床應用熱度較高的一類護理模式,其是應患者高質量護理要求而發(fā)展起來的,因此在護理程序與細節(jié)方面更為細致,并且干預面也更廣,另外在護理程序安排與細節(jié)制定方面也更注重患者的身心需求,尤其對于患者心理方面的疏導更為重視,另外,對于患者的基礎生活也給予更為優(yōu)質的護理[7],因此患者在接受較佳治療的基礎上,也接受到更為細致優(yōu)化的護理。
本文就優(yōu)質護理模式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開顱術后綜合生存質量的影響進行觀察,并將觀察結果與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比較,比較結果顯示,優(yōu)質護理模式干預后的患者其QOLIBRI量表、CMI量表和焦慮抑郁他評量表評估結果均相對更好,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tài)均得到更為有效的調整,尤其是患者的心理方面得到更大幅度的改善,而分析其優(yōu)勢明顯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與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不僅僅有效遵循了原有護理模式的長處,且在此基礎上將其進一步提升,另外,對于患者的個性化護理問題的解決也更為細致有關,再者,此護理模式兼顧了患者的身心雙方面的需求[8-9],故護理效果更為明顯。
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開顱術后的綜合生存質量,其更有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
[1]李有娥.康復護理干預對顱腦外傷病人生活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J].全科護理,2012,10(17):1539-1540.
[2]劉克彩.個性化護理對顱腦損傷患者并發(fā)癥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17):2701-2702.
[3]郗艷國,黃慧玲,周煜,等.顱腦損傷患者生活質量量表中文版本效度和信度的初步評價[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9,35(3):141-143.
[4]吳復琴,曹香花.重度顱腦外傷康復期患者生活質量調查及護理對策[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0,24(5):90-91.
[5]Taha AA,Badr L,Westlake C,et al.Effect of early nutritional support on intensive care unit length of stay and neurological status at dis charge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Neurosci Nurs,2011,43(6):291-297.
[6]梁鼎英.顱腦損傷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服藥依從性的分析[J].當代醫(yī)學,2009,15(33):115-116.
[7]隗強,孟曉靜,李黎明.淺談ICU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人文關懷[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7):74-75.
[8]黃曉暉,盧錫乏,陳慕媛.早期康復訓練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8-9.
[9]田琨.老年性顱腦損傷患者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9):1629-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