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跟鵬 李洪濤
(海軍工程大學訓練部 武漢 430033)
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是構成對潛通信保障能力的物質基礎,其效能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對潛通信保障能力的強弱。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并選擇適當的指標體系對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的效能進行準確評估,有助于準確掌握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的效能狀況。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效能的評估本質上是一個多指標決策評估問題。對該系統(tǒng)的效能進行綜合評估,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是非常必要的,同時還要借助于科學的評估方法。
本文基于文獻[1]中所建立的甚低頻對潛通信系統(tǒng)的效能評估指標體系,在充分調研現有評估方法的基礎上,綜合采用了層次分析法、專家調查法與模糊綜合評估法等方法對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的效能進行了評估,所得結果真實可信。
效能是一個系統(tǒng)滿足一組特定任務要求程度的能力度量,或者說是系統(tǒng)在規(guī)定條件下達到規(guī)定使用目標的能力[2]。“規(guī)定的條件”指的是環(huán)境條件、時間、人員、使用方法等因素;“規(guī)定使用目標”指的是所要達到的目的;“能力”則是指達到目標的定量或定性程度。
效能評估是指對某種事物或系統(tǒng)執(zhí)行某一項任務結果或者進程的質量好壞、作用大小、自身狀態(tài)等效率指標的量化計算或結論性評價,它通常是由一系列技戰(zhàn)術指標通過一個適當的評估模型來確定的。對于某一系統(tǒng)來說,用于表征各種特性的技術性能參數多達數十個,這些參數反映了該系統(tǒng)各個方面的性能指標。如果用個別參數指標來評價該系統(tǒng)的優(yōu)劣顯然是不合適的,因此應根據系統(tǒng)所承擔的具體任務尋求能描述系統(tǒng)整體價值或能力的參數。這就必須把反映該系統(tǒng)性能的各種指標綜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或幾個反映該系統(tǒng)完成任務能力的數值,這就是效能。但是,由于這些指標的物理屬性、量綱各不相同,因此要求把不同的量綱進行統(tǒng)一處理后才能綜合。同樣由于各種指標對于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程度不同,完成不同任務時,不同的戰(zhàn)術技術指標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此在進行綜合之前往往還要確定各戰(zhàn)術技術指標的重要性,即所謂的“權重”。
綜合來看,進行效能評估一般包括以下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3~5]:
1)構建評估的指標體系。要選出一些與系統(tǒng)完成特定任務息息相關的指標來進行評估,恰當的效能指標物理意義明顯,最能反映完成相應任務的真實目的;
2)根據給定條件,依據恰當的方法和技術手段來科學計算效能指標的值,也即權重;
3)由各指標值綜合計算出效能綜合評估值。該評估值可以是一個數值,也可以是一個定性的評價。
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的設計初衷在于希望利用它們對潛艇實施迅速、準確、保密和不間斷的通信。下面將按上述的過程對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的這種效能進行評估。
文獻[1]中通過對甚低頻對潛通信系統(tǒng)的功能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充分考慮了該系統(tǒng)的特殊軍事用途及作戰(zhàn)應用情況,最終確定了詳細的效能評估指標體系。本文借用其中的研究成果,并對四級指標進行省略,得到如圖1所示的效能評估指標體系。各指標的具體涵義可參考原文,在此不再贅述。
圖1 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效能評估的指標體系
由此構建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的效能評估指標體系為:系統(tǒng)效能E={有效性B1,可靠性B2,隱蔽性B3,機動性B4};有效性B1={通信質量C11,信道容量C12,通信距離C13,響應時間C14};可靠性B2={保密性C21,抗干擾性C22,可連通性C23};隱蔽性B3={通信深度C31,上浮次數C32,停留時間C33};機動性B4={規(guī)律性C41,潛艇機動性C42,網絡機動性C43}。
在確定了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的效能評估指標體系之后,選擇科學的評估方法是實施效能評估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直接關系到對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效能評估的準確性和可信度。本節(jié)將在調研及對比現有評估方法優(yōu)缺點的基礎上,選擇適合于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效能評估的方法。
在裝備系統(tǒng)作戰(zhàn)效能評估方面已形成了種類繁多的理論和方法,歸納起來大致有經典ADC方法[6]、層次分析法(AHP)[7]、德爾菲法(也稱專家調查法)、指數法、模糊綜合評估法[8~10]等。下面依次對這些方法的優(yōu)缺點進行分析,并從中選取能夠利用的方法。
ADC法是美國工業(yè)界武器系統(tǒng)效能咨詢委員會(WSEIAC)評價武器系統(tǒng)用的模型或方法,它是利用有效性(Availability)、可信性(Dependability)和能力(Capacity)三大要素評價裝備系統(tǒng),把這三大要素組合成一個表示裝備系統(tǒng)總性能的單一效能度量。ADC方法所定義的系統(tǒng)效能是一種客觀效能,即一旦裝備系統(tǒng)及其使用環(huán)境已經確定,其系統(tǒng)效能也就相應地確定了。所以按該定義及其相應的模型所計算出來的結果,通常最能夠反映裝備的系統(tǒng)效能。但是ADC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以系統(tǒng)狀態(tài)劃分及其條件轉移概率為建模思想的,當它應用于系統(tǒng)狀態(tài)數較多的復雜系統(tǒng)時,會出現矩陣維數的急劇膨脹,尤其是難以把系統(tǒng)效能分析反映在動態(tài)的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
層次分析法(AHP)本質上是一種決策思維方式,它把復雜的問題分解為各個組成因素,將這些因素按支配關系分組形成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通過兩兩比較的方式確定層次中諸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然后綜合人的判斷以決定決策諸因素相對重要性總的順序。AHP體現了人們決策思維的這些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斷和綜合。AHP作為一種決策工具,具有適用性、簡潔性、實用性和系統(tǒng)性等特點,但在應用上也有局限性。例如,AHP的應用主要針對那種方案大抵確定的決策問題,得出的結果是粗略的方案排序。在使用過程中,無論是建立層次結構還是構造判斷矩陣,人的主觀判斷、選擇對結果的影響較大,使得進行決策的主觀成分很大。
專家調查法是以專家作為獲取信息的對象,依靠專家的知識和經驗進行預測、評價的方法。專家調查法可區(qū)分為專家個人調查法和專家會議調查法。專家個人調查法的主要過程是:確定預測題目、確定被征詢專家組成人員、制定調查表、進行逐輪征詢和輪詢反饋、作出預測結論。專家會議調查法的調查對象大體與專家個人調查法一致,只是征詢意見時采取會議方法。優(yōu)點是不同意見可以直接進行交流,有助于對重大問題達成共識,且時效好。專家調查法常在數據缺乏的情況下使用。在復雜的社會、軍事、經濟、技術問題的預測、方案選擇、相對重要性比較等方面經常使用專家調查法。
指數法是針對系統(tǒng)的具體情況,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計算反映系統(tǒng)能力的若干指數,再通過對若干指數加權求和,得到反映系統(tǒng)綜合能力的綜合指數。其特點是數學模型直觀、明確、綜合能力強,使用方便,比較適合于對大型系統(tǒng)進行客觀評價。不足之處是,雖然指數法是建立在專家們的豐富經驗之上,但其中的權系數難免受個人行為的影響,對要求比較細致描述的問題一般不很適宜。
模糊綜合評估就是應用模糊數學理論,結合系統(tǒng)工程中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把工程設計要素和模糊因素解析化、定量化,使設計方案或設計質量的比較、評估建立在科學基礎上,其關鍵技術是建立問題的層次結構模型,確定各設計因素的隸屬度函數分布,并建立模糊關系。當評估涉及多指標的事物時,就應該綜合各方面的要求做出一個更符合實際的評估。因而,可以利用模糊集合理論對某一事物的各指標的實現程度進行綜合,然后根據給定的標準,得出綜合性評定意見。
雖然效能評估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關鍵要看評估效能的目的,以及想說明什么問題,同時也取決于當時的各種條件(如原始數據資料等),再決定用相應評估方法。常常是幾種評估方法同時使用,相輔相成,才能得到比較全面和科學的結論。
目前,對通信系統(tǒng)效能的評估主要是采用模糊綜合評估法、層次分析法。但上面的分析已表明這兩種方法各自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陷,即模糊綜合評估法中的指標權值的給定,定性的成分較大,而層次分析法無法處理一些影響通信系統(tǒng)效能的因素的隨機性。因而,分別單獨采用這兩種方法來評估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效能缺乏較高的可信度。
為了更加科學合理地評估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的效能,根據對效能評估方法的比較和分析,結合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效能評估的特點,本文綜合了多種方法來對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的效能進行評估,詳細步驟如下:先用層次分析法確定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的指標體系;進而通過專家會議調查法確定各指標的影響程度即權重;再通過專家個人調查法確定各指標的評語集;最后利用模糊評估法,采用遞推算法給出目標層對評語的隸屬度,建立模糊矩陣,并根據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來進行綜合評估。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這種綜合方法既解決了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效能評估指標權值取值的科學合理性問題,又能夠有效地對影響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效能的一些具有難以預測的隨機性因素進行合理地處理,從而使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效能的評估更加科學合理,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結合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效能評估的指標體系,通過兩兩對比的方式,得到了第二層指標重要性的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為
求得判斷矩陣B的最大特征值λmax=4.0435,一致性指標CI=(λmax-n)/(n-1)=(4.0435-4)/(4-1)=0.0145,查表知n=4時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0.89[11],CI/RI=0.016<0.1,因此該判斷矩陣具有較好的一致性。求出判斷矩陣B的最大特征值所對應的特征向量并歸一化后為AB=[0.5595,0.2495,0.0955,0.0955]T,此即為各指標的權重向量。
同理,通過同樣的方式得到第三層各指標重要性的兩兩比較判斷矩陣C1、C2、C3、C4如下:
依次求出各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并進行一致性檢驗后,得出措施層各指標的權重向量依次為AC1=[0.3825,0.1753,0.3826,0.0596]T,AC2= [0.1047,0.2583,0.6370]T,AC3= [0.6370,0.1047,0.2583]T,AC4=[0.2426,0.6694,0.0880]T。
假設決斷集V用集合{優(yōu),良,中,差,很差}表示,對應取值為{1,0.7,0.5,0.3,0.1}。通過向5名專家發(fā)放調查問卷,得到關于各指標評估的統(tǒng)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各效能指標等級得分專家調查統(tǒng)計表
將第二層指標體系的權重影響計入第三層各指標的權重之后,即可得到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最下層的各評估指標對于總效能影響權重,為[0.2140,0.0981,0.2140,0.0333,0.0261,0.1589,0.0608,0.0100,0.0247,0.0232,0.0639,0.0084]。
總體得分為:0.2140×0.58+0.0981×0.38+0.2140×0.76+0.0333×0.58+0.0261×0.88+0.0644×0.62+0.1589×0.58+0.0608×0.62+0.0100×0.50+0.0247×0.38+0.0232×0.58+0.0639×0.46+0.0084×0.42=0.5971。
對照決斷集中各評判等級的分值,可判定該評估結果處于良和中之間的檔次。
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的效能反映了利用它們對潛艇實施迅速、準確、保密和不間斷通信所能達到的能力程度。本文在現有的評估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綜合利用層次分析法、專家調查法以及模糊綜合評價法對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的效能進行了評估,彌補了文獻[1]只研究了效能評估的指標體系而未得出最終效能評估結果的不足。所得到的評估結果能夠真實地反映甚低頻通信系統(tǒng)對潛通信的保障能力。
[1]喻鵬,黃威剛,李曉東,等.對潛通信系統(tǒng)效能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艦船電子工程,2008,28(12):12-14.
[2]沈繼紅,付肖燕,趙玉新.模糊綜合評估模型的改進[J].模糊系統(tǒng)與數學,2011,25(3):127-132.
[3]郭齊勝,等.裝備效能評估概論[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5.
[4]張杰.效能評估方法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9.
[5]郭振坤.運用層次分析法進行通信系統(tǒng)效能評估[J].中國新通信,2012(9).
[6]董良東,陳曉,曾興善.武器裝備體系效能評估方法研究[J].武器裝備自動化,2008,27(2):30-31.
[7]張慶輝,支冬棟.基于ADC法的通信系統(tǒng)效能評估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4,6(10):2360-2362.
[8]邱永紅,潘亞漢.基于模糊綜合評估法的通信系統(tǒng)抗干擾性能評估[J].軍事系統(tǒng)工程,2000(1):17-22.
[9]文谷生,廖學兵.基于模糊綜合評估法的某綜合信息系統(tǒng)評估[J].儀器儀表學報,2006,27(6):2338-2341.
[10]崔榮,常顯齊.基于模糊系統(tǒng)的武器裝備體系效能評估方法[J].軍事運籌與系統(tǒng)工程,2007(3):69-73.
[11]衛(wèi)澤,王永斌,金善來,等.AHP灰色效能評估模型在Link16數據鏈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12,40(6).
[12]李玲娟,豆坤.層次分析法中判斷矩陣的一致性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fā)展,2009,19(10):131-133.